2019-2020 学年南师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选择(2*12,共24 分)1.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做的传。
B. 文天祥,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他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集中《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
C. 雨果,法国作家,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巴黎圣母院》以十五世纪的法国为背景,叙述了美丽的吉普赛姑娘爱斯美拉达被陷害致死的故事。
D. 曹禺,中国现代剧作家,作品有《雷雨》《龙须沟》《北京人》等。
《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前后三十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2.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事件,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双全、从大局出发的品质,也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精神。
B. 《品质》赞扬靴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但也对他不知变通而导致悲剧进行了批评。
C.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伽西莫多在受刑时表现出过人的忍耐力,但在爱斯梅拉达送水给他喝时,他流出了感激的眼泪,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D. 《雷雨》中,周朴园厉声责问鲁侍萍,之后又要拿钱给她时,侍萍看穿了周朴园的自私和虚伪,斥责他的卑鄙,毅然撕毁支票,维护了自己人格的尊严。
3.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运用比喻论证,指出“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看护人的责任,借此指出冉有和季路对于季氏之错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B.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抓住梁惠王渴望民众拥戴的心理进行诱导,采用排比手法,给他描绘出“仁政”之后百姓安居殷富的景象,促使他实行“仁政”。
C. 《拿来主义》中,作者采用类比论证,用“大宅子”类比文化遗产,指出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会“占有,挑选”,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态度。
D. 《秋水》写大海的广阔只用“不见水端”四字,然而与黄河的“不辩牛马”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
两相对比,河伯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然后向海神若发出由衷的感叹。
4. 下列各组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陈力就列.(排列)/相如奉璧奏.秦王(启奏)B.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肃)/而不在使者之目.(眼中)C.阙.秦以利晋(侵损)/按.诛五人(追究)D.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永保无疆之休.(休养)5.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约以连兵大举./杀人如不能举.B. 固.而近于费/蔺相如固.止之C. 秦贪,负.其强/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D.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乃辞谢.固请6.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则将焉.用彼相矣/吴之民方痛心焉.B. 几以.捕系死/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也C. 吾其.还也/奔车朽索,其.可忽乎D. 则.修文德以来之/北虽貌敬,实则.愤怒7. 以下加点字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项伯景人,臣活.之②人皆得以隶.使之③越国以鄙远.④籍.史民,封府库⑤且庸人尚羞.之⑥左右欲刃.相如⑦则修文德以来.之⑧常以身翼.蔽沛公⑨少.仲尼之闻A. ①⑥/②⑧/③/④⑦/⑤⑨B.①②/⑤⑧/④⑥⑦/③⑨ C.①⑦/②⑥/④⑤/③/⑧⑨ D.①⑦/②⑧/③/④⑥/⑤⑨8.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D.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9. 以下关于《读本(必修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爱因斯坦在《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中对当时的学校教育提出了忠告,主张重视人文教育,培养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B. 《小树林中的泉水》帕乌斯托夫斯基通过与守林人交谈,印证了自己对充满诗意的俄国文字的感受,表达了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热爱。
C. 《诗歌决不能没有家》中,诗人叶夫图什科以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创作为材料,分析了这位流亡诗人对母语的热爱和最终的归属。
D. 《小说的气味》中莫言指出,作家在写小说时调动自己的全部感觉器官,并且发挥想象力,就可以创作出一篇篇有呼吸、有气味、有温度、有声音和神奇思想的作品。
10. 以下关于《读本(必修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悬崖边的树》中,尽管外在压力异常强大,但树并没有被摧垮,而是时刻“像是要展翅飞翔”。
这是一棵树的写照,更是坚韧倔强的人类精神的象征。
B. 《燃烧的心》中的丹柯象征着坚定地追求自由光明的领导者和先驱者,在带领大家走出黑暗的森林后虽然失去了生命,却被大家永久地敬仰和追忆。
C. 诗人流沙河被政治运动推到社会底层,《锯齿啮痕录》记下了他长期沦为“政治贱民”生活中的一幕,他在被迫害下的思考启人深思。
D. 在张中行笔下,《汪大娘》中的汪大娘没有被时代恶习玷污,一直诚朴待人,直言无讳,表现了底层人民坦荡无私的品格。
11. 以下关于《读本(必修四)》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共产党宜言》既表达了人类最美好的憧憬,也让人们在问题中摸索前行;《独立宣言》则用最简练的语言定义了人的尊严和权利,发出独立、自由的呼声。
B. 艾吕雅的《自由》形式别致,全篇用同一句式铺演了十几个段落,诗人要把“自由”这个词写在他能看到、想到的一切事物上,表达出诗人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自由的愿望。
C. 高尔基的《人》表现了对人的高度尊重和关注,带有强烈的浪漫色彩。
文章赞美了人的形象,讴歌人的昂扬斗志,也高喊出了人的精神追求。
D. 刘东的《五四那天早上》针对中国 20 世纪的重大文化事件,采用宏大叙事的方式,赞美了蔡元培先生的所作所为,表达了对“五四”运动的高度评价。
12. 以下关于《读本(必修四)》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吴组缃《菉竹山房》中的二姑姑在长期压抑下形成了孤独、冷寂的心理和悖于常人的变态行为,揭示出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B. 废名《竹林的故事》中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三姑娘的天真清纯之美相得益彰,同时作者也揭露了农村的愚昧无知,批判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
C. 莫泊桑《在乡下》写两对父母和两个儿子的故事,表现了偶然因素给人物命运带来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灵魂的拷问。
D. 汪曾祺《受戒》中,明海聪明善良淳朴,英子天真美丽多情,他们之间朦胧的情感呈现出浪漫纯真的色彩,是作者所说“健康的人性”的体现。
二、课外文言文(14 分)陈丞相世家(节选)司马迁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平为人长大美色。
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核耳。
有叔如此,不如无有。
”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
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
项王不听。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
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节之士。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汉王为太牢具,举进。
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
亚父欲急攻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
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痘发背而死。
陈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楚因击之,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
遂入关,收散兵复东。
13. 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项羽略.地至河上略:攻占B. 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归:归附 C.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捐:捐献 D. 间.其君臣间:离间14.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久之.、汉王患之/公从之.B. 乃.封其金与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诚.能见可欲D. 楚因.击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5. 下列选项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陈平幼年家贫,喜欢读书,他的哥哥陈伯耕田,他却游手好闲。
因为陈平心思不在劳动生产上,被他的嫂嫂记恨,于是他的哥哥就把他的嫂子赶走了。
B. 陈平一开始投靠项羽,跟随项羽入关破秦被封爵位,后来因为汉王攻下殷地,项羽要杀掉之前平定殷地的将领官吏,陈平出于恐惧而逃跑。
C. 陈平分析项羽的优势是为人谦恭有礼,爱护部下,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归附他,劣势是论功行赏的时候非常吝啬。
D. 陈平采用离间计,让项羽对钟离昧、范增等人心生怀疑。
范增要急攻荥阳,项羽不听,范增失望地请辞回乡,死在了半路。
16.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 5 分)(2)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 3 分)三、默写与翻译(34 分)17. 默写(每空1分,共18 分)(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侍坐》)(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苏洵《六国论》)(3)苟以天下之大,,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4)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陶渊明《归去来兮辞》)(5)是故谋闭而不兴,,。
(《礼记·礼运》)(6)鼎铛玉石,,,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7)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号“易安居士”中的“易安”一词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两句。
(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手法细致入微地描写楼阁长廊的两句是“,。
” (9)《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竭诚待人与轻视他人将导致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10)《谏太宗十思疏》的“十思”中,作者告诫君王要虚心采纳臣子意见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