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反思型教师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教师究竟是怎样诞生的?这个谜一般的秘密不仅引得研究人员专注其中,也让诸多普通教师为之好奇、为之而怀抱理想。
在频频举行的各种特级教师观摩课中,聚焦一堂的目光、人头攒动的场面说明了一切。
自我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
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促进能力发展的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
随着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也越来越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
根据古今中外的实践和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就其途径和方式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观念转变和行为改善的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修炼、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的需要和追求。
显然,在这两个方面中,第二方面的“内在因素”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
根据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内在因素”的考察,以及我们的实践,我们认为教师自主发展的方式主要有以下5种:(l)学习一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2)反思一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 3)交流一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4)研究一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超越自己;( 5)实践一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
在这5种方式中,
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人说,“每日三省吾身”,强调的是内省。
“反思”在现实中的含义要丰富得多,反思教学做起来也要难得多,反思与实践的结合给教师教学智慧的提升也要大得多。
只有建立在反思精神之上的反思能力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有生命的、有灵感的,才是真正能促进教师成长的。
而再实践是对反思的检验与进一步反思的催生,是增强反思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教学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的艺术。
登顶金字塔的秘密,就蕴藏在一次一次的“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之中。
让我们携手一起来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