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史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史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米开朗琪罗为罗马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巨幅天顶画《创世纪》。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最大杰作。 作品场面宏大,人物刻画震撼人心,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之一。 《创世纪》由“上帝创造世界”、“人间的堕落”、“不应有的牺牲”三部分组成。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伊 曼 努 尔 ·康 德 (Immanuel Kant, 1724年 4月22日—1804年2月12 日)德国哲学家、天文 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 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 创始人,唯心主义,不 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 学的奠定者。他被认为 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 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 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 哲学家。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在埃及骚乱中毁坏的埃及研究院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 十八世纪欧洲古物学的重要特点是地质学 在史前古物学上的贡献,地质学的调查证 明了人类骨骸、石器与绝灭动物的共存关 系。而在这之前,虽然也有史前古物的零 星发现,但都被放在《旧约》中的“创世说” 的框架中解释,即人类和整个自然王国都 是上帝在肯定不超过公元前5000内的刻意 之作,上帝设计完美、不造恶物、万物其 用。
• 1830年,查尔斯·利尔(Charles Lyell)用地 层学成果说明地球曾经发生过的种种变化 ,标志着地层学的成熟。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 在生物学领域,拉马克(Lamarck)于1809 年 就 证 明 了 植 物 和 动 物 物 种 的 进 化 ; 1859 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又最终确立了生 物界的总体进化论,包括人类自身的进化 思想。恩格斯称这些进化的思潮为“人类从 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古罗马时代的很多 君主都是古物的爱 好者。 哈德良,外号勇帝 ,罗马帝国五贤帝 之一,117年—138 年在位。最为喜欢 古希腊艺术。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二、古物学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
• 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 代的语文和美术史的兴趣,从而开始搜集 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碑铭,意大利、希 腊人以及在希腊、罗马地区的旅行者是这 一古物学新阶段的先行者。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约翰·奥布里发现了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 遗址,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的巨石 阵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三、古物学的发展——拿破仑东征以后
• 拿破仑远征埃及之后,在开罗成立了著名 的“埃及研究院”。研究院的工作人员竭尽全 力工作,将能搬动的文物都收集起来。后 由于法国战败在英国手下,这些埃及古物 没有进卢浮宫,而是进了大英博物馆。但 是,法国人的埃及研究院继续工作,并出 版了几大卷本的《埃及记》。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第一节 欧洲古物学的发展
• 古物学的萌芽——古典时代 • 古物学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 • 古物学的发展——拿破仑东征以后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一、古物学的萌芽——古典时代
• 古典历史学家不但对他们没有文字记载的 先民的历史感兴趣,也对周边蛮族的文化 遗存感到迷茫。在困惑之余,他们对这些 遗物进行搜集、发掘、分类、记述和分析 。古希腊、罗马的王公贵族是这些早期古 物爱好者的代表,他们中的许多人毕生都 从事古物学研究,在他们死后的墓葬中还 随葬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 意大利收藏古典时期古物的热潮始于15世 纪,18世纪衰落,早期收藏的罗马时代古 物流散到了威尼斯、马德里、巴黎、幕尼 黑等地的博物馆中。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 英国古物学家不同于意大利的艺术爱好者 ,他们是从“地理学”中延伸出来的“田野工 作者”。十七世纪是英国古物学的繁荣时期 ,为修订《不列颠》,阿什摩尔博物馆爱 德华·勒威德在威尔士郡长途旅行收集古物 资料,被看成是“严肃的田野工作的开端”; 约翰·奥布里在威尔特郡获得大量巨石柱群 的资料,被称为“英国第一位考古学家”。
第二章 考古学简史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 国的金石学为代表,成为考古学产生的 背景或前身。古物学和金石学主要是在一 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国民 对于她的先辈文化遗留下来各种古物所萌 发的自发的好奇与朴素的兴趣,因而就去 收集、分类、保存,然后对它们的年代、 作用进行初级的探讨。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第二节 近代考古学的产生与成 熟
• 近代考古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 考古学的产生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一、近代考古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在与 创世说和灾变论的斗争中进化论的逐步 胜利(19世纪中叶)
• 十九世纪中叶是个伟大的、变革的时代, 科学的一系列新发现不断打破神学禁锢的 自然观、社会观,新思潮带动了社会面貌 的全面变化。万有引力定律、能量守恒定 律、细胞学说与生物进化论,号称自然科 学史上的三大发现,都出现于这个时代。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 早在1755年,康德就提出了天体演化论, 僵化自然观的第一个缺口就是从这个天文 学的新发现中被打破的。
• 在康德看来,宇宙的产生发展都是有规建 可循的,他的原始星云假说,为“宇宙爆炸 说”提供了依据。虽然有不科学的地方,但 是,他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认为世界的 原始状态,宇宙是物质聚积的。
《考古学通论讲义》第二章:考古学简 史
• 在地质学领域,1785年,詹姆斯·赫顿在《 地球理论》一书中,提出岩层叠压现象是 由于海洋、河流和湖泊中一直并继续发生 自然作用的结果。
• 1816年,威廉·史密斯(William Smith)提 出井然有序的地层堆积列现象是漫长岁月 形成的、不同地层中的不同化石可以确定 岩层的年代,这就成为现代地质学的重要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