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循环示范课讲课

水循环示范课讲课


(2015· 海南卷)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 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 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4~5题。 4.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D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5.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B ) 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较低
典例精析 (2015课标Ⅱ)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
著名的“冰冻之河”。 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 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C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5.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 ) B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6.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C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角度训练]
角度一 水循环 (2017· 安徽省淮北市卷)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 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 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 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 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 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回答问题。
[答案] 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 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 冰期短。
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课堂小结]
近五年课标卷对本单元内容考查较频繁,特别 是水循环多次考查,分值在8-12分;命题多以区 域图,附加地理要素信息为背景材料,考查获取、 解读信息能力,以及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问题 能力,难度较大。复习时应加强获取语言、文字 信息能力的训练力度。
[答案] 水系特征:流程较长,由西北向 东南注入波斯湾,支流主要分布于干流北侧 中上游河段。 水文特征:流量较小,季节变化较大,且 流量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含沙量较大; 冬季无结冰期。
[真题体验]
(2016· 全国卷Ⅱ)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 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 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 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 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3题。
(2016· 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 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 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 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 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6~8题。
6.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 由于( B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 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7.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C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 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D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知识整合]
1.水循环的三大类型及意义
2.河流的水系特征
3.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包括内容: 主要有河流的流量、流速、水位、汛期、结 冰期、含沙量等。 (2)影响因素 ①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的降 水与蒸发关系。 ②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 ③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 ④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 ⑤含沙量:主要与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 条件、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D ) A . 1~ 3月 B . 3~ 6月 C . 6~ 9月 D.9~12月 2.水库峻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B )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1.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C ) A.缓解热岛效应 B.减轻城市内涝 C.提供工业用水 D.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 2.暴雨过后公园中荷花池的最主要功能是( B ) A.调节小气候 B.增加下渗量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美化城市环境
角度二 河流水文特征 3.(2017·河北邯郸广平一中月考)读图,分析图 示地区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水体运动规律第一讲 水循环及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考情分析]
纵观近几年高考命题可知,本节的核心考点: 1.水循环:以水循环模式图或区域图为载体,考 查水循环及其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陆地水体:以河流流量变化图或区域流域图为 载体,考查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流域的综合 开发。
[考查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 2.调动和运用基本地理知识和原理规律能力
典例精析
(2017课标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 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 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 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 实际蒸发量( D ) A. 远大于2000毫米 B. 约为2000毫米 C. 远小于210毫米 D. 约为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 发量最小的是( A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C ) A. 湖盆蒸发量增多 B. 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C. 盐湖面积缩小 D. 湖水盐度增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