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采集及处理
→ 出具检验报告。
(4)正确采样的原则
①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 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②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 ③采样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 (如水分、气味、挥发性酸等)。 ④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⑤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⑥采样标签应完整、清楚,每件样品的标签须标记清楚, 尽可能提供详尽的资料。
样品采集及处理
医药健康学院
食品&化学检验工培训
一、样品的采集
1、基础知识
(1)概念
食品&化学检验的首项工作就是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一部 分分析材料供根系化验用,这些分析材料即样品。这项工作称 为样品的采集。又叫采样。 采样: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品的过程;
样品:就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分析材料。
(2)采样的意义
3、采样方法
随机抽样、代表性取样
液体、半流体饮食品如植物油、鲜乳、酒或 其他饮料,如用大桶或大罐盛装者,应先充分混 匀后再采样。样品应分别盛放在三个干净的容器 中。
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上、中、下三 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作为检 样。 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 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 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应根据 批号随机取样,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以上的 包装不得少于6个,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 个。
①浸提法,又叫浸泡法:从固体样品提取被测成分 ②溶剂萃取法:从液体样品提取被测成分
20
(4)盐析法
向溶液中加入某种无机盐,使溶质在原溶剂中溶解度大 幅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如蛋白质的盐析。
21
(5)化学分离法
磺化法或皂化法 本法在处理油脂或含脂肪样品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如残 留农药的分析,或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等,油脂被硫酸磺化, 或被碱皂化,由疏水性变成亲水性,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②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③ 使被测组分浓缩; 以便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15
4. 主要方法:
(1)有机物破坏法 (2)蒸馏法
(3)溶剂提取法
(4)盐析法 (5)化学分离法 (6)色层分离法 (7)浓缩
16
(1)有机物破坏法
测定样品中无机成分的含量,需要在测定前破坏有机结 合体,如蛋白质等。操作方法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4、采样注意的问题:
(1)采样工具、容器、包装纸应清洁,不应带入任何杂质或 被测组分; (2)样品在检测前,不得收到污染、发生变化。 (3)样品抽取后,应该迅速送到检测室进行分析。 (4)在感官性质上差别很大的样品不能混在一起,要分开包 装,并注明其性质。 (5)盛装容器可根据要求选用硬质玻璃或聚乙烯制品,容器 上要贴上标签,做好标记。
30
⑥偶然误差:由于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产生偶 然误差的原因一般是不固定的、未知的、且大小不一, 具有不确定性。可能由于环境的偶然波动或仪器的性能、 分析人员的操作不一致所产生的。
⑦灵敏度: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评估数据可信度的分析
①标准偏差法。可以正确反映若干测定值之间的离散究竟 有多大
3)检验人员应填写好检验记录。
26
2.选择检验方法时需考虑的因素
1)分析要求的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
2)分析方法的简繁和速度
3)样品特性
如样品的形态、含量,干扰物质的形态、 含量等。
4) 现有条件
27
六、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1. 结果的表述:
平行样的测定值报告其算术平均值,根据数值修约的原则 对方法进行核查,一般测定值的有效数的位数应能满足卫生标 准的要求,甚至高于卫生标准,报告结果应比卫生标准多一位 有效数,如铅卫生标准为1mg/kg;报告值可为1.0mg/kg。
少量样品的采集
1>原始样品的采集:随机采样
虹吸法采样
电动搅拌器搅拌后采样 2>平均样品的采集:
液体试样:按需要量采样
颗粒、粉状样品:四分法和分样器混匀缩分
四分法是指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后堆积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压 平成厚度在3cm以下的图形,并划成“+”字线,将样品分成四份, 取对角的两份混合,再用同样方法分四份,取对角的两份,直到获 得平均样品。
二、样品的制备
1.含义:指对检样进行分取、清理、粉碎、混匀的过程。
2.目的:得到平均样品。 3.制备方法:①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摇匀,充分搅拌 ; ②互不相溶的液体:先分离,再分别取样;③固体样品: 切细、粉碎、捣碎、研磨等;④罐头:除核、去骨、去调 味品、捣碎。
三、样品的保存
1.目的:确保样品的适时性
2、采样步骤供试品采样来自检样 平均样品混合
处理、编分
原始样品 检验样品 复检样品 留样样品
正确采样的步骤:
获取检样:从各批样品中的各个部位,运用相应的技 术手段或方法,取适量的样品。
将检样混合到一起,得到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将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后,抽取的作为 分析检验用的部分称为平均样品。
②测定真实值的相对偏差或真实值的相对平均偏差。
31
2.原则:干燥、低温、避光、密封。
3.方法:放在密闭、洁净容器内,置于合适的环境保存。 易腐败变质的放在0-5℃冰箱内,保存时间也不能太 长易分解的要避光保存。 4.注意事项:环境清洁干燥、存放样品按日期、批次、编号 摆放。
四、样品的预处理
1.含义: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对样品进行分解,提取浓 缩等操作,以保证检验得到可 靠的结果的过程。 2.目的:消除干扰因素,保留被测组份。 3.原则:① 消除干扰因素;
22
沉淀分离法
利用沉淀反应发生分离的方法。即向试样中加入沉淀 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或干扰组分沉淀除去,从而达 到分离的目的。
掩蔽法
本法是利用掩蔽剂与样品液中干扰成分发生反应,形 成不干扰的测定的成分,即掩蔽起来。此法能简化操作步 骤,检验中应用广泛,常用于金属元素的测定。
(6)色谱分离法
尽管一系列检验工作非常精密、准确,但如果采取 的样品不足以代表全部物料的组成成分,则其检验结果 也将毫无价值,所以采用正确的采样技术采集样品尤为 重要。
意义:采样的正确与否,是检验工作成败的关键。
(3)检验程序
无论什么检品,也无论检什么项目,都要按一个共 同程序进行,一般为:
样品的采集、制备→样品预处理→检验过程→数据 记录与处理
28
2. 样品测定值的单位,应与卫生标准一致。
3. 其它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保留。 4. 常用单位:mg/100g, mg/100mL, mg/100L, g/kg, g/L g/100g,
5. 感官不合格产品不必进行理化检验,直接判为不合 格产品。
29
需要明确的基本概念 ①真实值:一个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数值的被测成分的物 理量称为真实值。 ②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③精确度: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④误差: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⑤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造成的误差,在测定过程中按一 定的规律重复出现,一般具有单向性,即测定值总是偏 高或总是偏低。它一般可以分为:仪器误差、方法误差、 试剂误差和操作误差等。
③缺点:易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空白值高。
④注意问题:适当温度,防暴沸,防毒气,加氧化剂时应 冷却沿壁加入。
18
(2)蒸馏法
①常压蒸馏:简单,但不适应于热稳定性差的物质 ②减压蒸馏:热不稳定,或沸点较高可用 ③水蒸汽蒸馏:用水蒸汽加热蒸馏 适用对象:沸点较高,易炭化,易分解物质。
19
(3)溶剂提取法
1)干法灰化 (如重金属测定)
①原理:高温灼烧将有机物破坏 。 ②优点:破坏彻底、操作简单、空白值低。 ③缺点:破坏时间长,温度高,挥发性金属损失高。
17
2)湿法消化
(如凯氏定氮法测蛋白质含量)
①原理:加强氧化剂消煮,使有机物完全分解氧化,待测 成分转化为无机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②优点:分解速度快,时间短,金属挥发逸散损失小。
薄层层析法
纸层析法
气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24
(7)浓缩法
常压浓缩
减压浓缩
25
五、检验
1. 检验要求
1)严格按照标准中规定的分析步骤进行检验,对实验中不 安全因素(中毒、爆炸、腐蚀、烧伤等)应有防护措施。 2)理化检验实验室在建立良好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测定方 法应有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等技术参数。
正确的采样数量和方法:
数量:依据分析项目的要求、方法的要求及被检物的 均匀程度三个因素确定采样数量。
平均样品:一式三份,每份不少于0.5kg,分别供检验、 复检、备查。 方法:根据样品类别,材质,类型,性状调整。
采样时的记录
样品名称 采样地点 时间 数量 采样方法以及采样人 签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