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第四章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思考:第二语言教师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语言教学是受心理学影响较大的学科,对语言教 学活动的研究必然包括对语言学习者心理活动的 研究。
参考书目:《心理学》叶奕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语言的生理——心理基础
人的高度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以及发达的发 音器官,是语言的生物基础。
腭和舌的活动有关。
大脑两半球的分工: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存在差异,一定的功能被一 侧大脑半球所控制,称为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侧化 (lateralization)
右半球主管形象、知觉、空间等形象思维有关 的活动,善于感知音乐、图形、整体性的映像和几 何空间,为空间定向优势和情绪优势(非语言)
左半球主管抽象思维,主要是言语、概念和计 算能力,为言语、思维优势和认知优势。
(2)语言习得“关键期” 据此,伦尼伯格(E.Lenneberg)于60年代提出语
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或称临界期)。所谓语言 习得的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12岁左右)以前, 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 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
语言学习关键期
婴儿和孩子是语言天才(0-7岁)。然后 语言系统会呈下降趋势,青春期后我们语 言能力衰退 。
三、心理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
1 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 奠基人:冯特(德) 典型代表人物:铁欣纳(英) (E.B.Titchener) 观点:主张通过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结构,认为心
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并将人的经验分 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 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内省与实践相结合,在试验者对 自己的直接经验做精确的观察与记录的基础上进 行研究。
调、汉字、词汇、句型 意义识记: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联系,如意义、规律,内容
(2)保持
第二语言的保持:
是对已识记的 第二语言知识和 技能加以巩固, 也是对已形成的 暂时神经联系痕 迹加以巩固,使 之长期存留在脑 中以备应用。
【十种保持记忆力超群的方法】 1. 吃有益于大脑的食品;2. 锻炼身体;3. 玩智力游戏可 以有效的刺激脑细胞;4. 多 读书;5. 试着喝一些咖啡; 6.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7. 保持充足的睡眠;8. 多多重 复;9. 听听音乐;10. 与别
现,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不能巩固。 遗忘的分类:
部分遗忘和完全遗忘 暂时遗忘和永久遗忘
(1)心理学对遗忘产生的理论解释
①衰退说——因得不到强化而衰退
②干扰说 前摄抑制:旧记忆干扰新记忆
倒摄抑制:新记忆干扰旧记忆 抑制产生的原因:
A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 C一半相同一半不同 B类似、近似的内容 D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让台北和美国的单语者接触普通话声音,他们 是同样的模式在6-8个月大时他们辨音能力几乎 相同,2个月之后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但是这次台湾婴儿表现好,而不是美国的婴儿.
实验组:是在这关键期让美国的婴儿多接触普 通话,就好像是说普通话的亲戚来拜访了一个 月住到你家和婴儿上了12节普通话课程。这样 的美国婴儿同台湾10个半月大的婴儿一样棒。
回 去
有意义的内容——记忆宫殿
短语“主题句”就来源于希腊词topos,意思是 “地点”。这是古时候人们谈到演讲或修辞时会用 到的空间术语。短语“第一the first place”就意 味着记忆宫殿的第一层。
2.第二语言记忆的过程
(1)识记
① 第二语言的识记
第二语言的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是指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识别并记住第二语 言的知识和技能的心理过程,是建立暂时神经联 系痕迹或者叫记忆痕迹的过程。 多次识记就是复习。
2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
创始人:詹姆士(美) (W.James) 代表人物:杜威等人 观点:机能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作用的学派,主张
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 而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主张人的心理是一个整 体,不能分割为各个元素;着重研究的不是意识的 构成成分,而是意识的作用与功能,即人的心理机 能在有机体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因而强调研究与人的 适应行为有关的心理过程,强调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在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内省法,但更重视客观的实 验和测量。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2)影响遗忘的因素及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②从识记的内容来看,有意义内容的识记比无意 义内容的识记遗忘得慢;熟悉的材料、难易程度 适合的材料比生疏的材料遗忘得慢;学习者感兴 趣、所需要的内容比不感兴趣、不需要的内容遗 忘得慢。
整体——部分综合记忆法 思考:为什么说“清晨或临睡前记生词更好”? 在进行语篇教学的时候,你认为应特别重视___? 为什么?A开始部分 B中间部分 C结尾部分
人分享你的知识。
(3)再认和重现
第二语言的再认: 是已经识记过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再度呈
现时能识别并确认的心理过程。(阅读、是非题、 选择题) 第二语言的重现:
也称回忆,是指已经识记过的第二语言知识 和技能虽然并未再度呈现、但在脑中重新回想起 来的心理过程。(问答、对话、复述、作文)
重现按照有无目的分为有意重现和无意重现。 回忆以联想为基础。
人脑是一个统一体,左右脑各司其职, 又紧密联系,可替代补偿,协调活动
启示:在语言教学中如何挖掘大脑右半 球的学习潜力?
3.大脑功能侧化与语言学习“关键期”假 说
(1)大脑功能侧化 在生命早期,大脑两半球都有语言学习的潜在能力。 从2岁到青春期(12岁左右)之前,是大脑语言能力 向左侧化时期。青春期开始,侧化完成,右半球就失 去了发展语言的能力。
②识记的分类与第二语言学习
按其目的分类: 无意识记:由兴趣激发、偶然性、需要轻松愉快的氛围
思考:二语学习中,如何创造好的语言环境(如激发学习兴
趣、多接触目的语),以通过无意识记获得第二语言? 有意识记:目的性、系统性,自觉、主动(两者配合) 按照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 机械识记:无意义、不理解、简单重复,如初级阶段发音、声
思考:如何帮助学习者识记生词、汉字等?
三、心理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是以1879年冯特(德)创建世 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 始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为标志。
冯特(W. M. Wundt 1832— 1920),实验心理学之父,意 志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使心 理学脱离哲学范畴而成为一门 独立科学的最大的功臣。
启示
思考:
狼孩为什么重返人类后无法象正常人一样 习得母语?
二、记忆与第二语言学习
1.记忆的类型
记忆: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是人脑对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第二语言记忆:指第二语言知识和能力的保持和再 现,是第二语言学习者主动积极的活动过程。
第二语言学习中记忆起着关键作用,不可忽视
2.跳火车
一个人坐火车去邻镇看病,看完之后病全好了。 回来的路上火车经过一个 隧道,这个人就跳车自 杀了。为什么?
理解1:他眼睛因病看不见东西,治好了经过隧道突然全黑 了,他以为自己又瞎了就跳火车自杀了 理解2:他有心脏病,治好了以后经过隧道,突然全黑了而 且又特别吓人,他以为又发作了,于是想不开就跳下去 理解3:他是个傻小孩,好奇,想看看跳下隧道会怎么样
其是他在的头则脑很中快长消期退保。持如的电记影忆。 没有限度。备用的、静态的、 潜伏的
记忆与第二语言教学
感觉记忆:1秒左右,学习生词的音和形,图像或声像 思考:怎样引起学生的注意而进入短时记忆?
(“转”) 短时记忆:1分钟左右,听觉编码,逐词逐句 思考:怎样能在短时记忆中组成有意义的单位信息(词、
联想
是指由一种事物想到具有某种联系的另一 事物的心里活动,分为:
类似联想:词类归纳,水果 对比联想:生死、问答(反义词) 接近联想:桂花—中秋 关系联想:树木—森林 思考:记忆过程包括哪些环节?每个
环节各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加强记忆
第二语言的遗忘: 记忆过的内容不能保持也不能正确地再认或重
句),以增加记忆容量? 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直至终生,以意义的形式保持,不
是逐词逐句,缺少细节。记忆代码主要是语言(语义) 的,也有表象编码、运动编码。信息分为“事件信息” (旅行)和“普通常识”。 思考:教学中,如何进行编码处理或通过语言复述使所 学内容进入长时记忆加以保持?
转zhuàn 你得带我好好儿转转。
(1)布罗卡(法,1861年,外科医生): 布罗卡区:主管说、写的运动言语中枢,第一次
用科学的方法鉴定出脑是人的心理器官 (2)韦尼克(德,神经学家): 韦尼克区:听觉言语中枢
大脑左半球存在三个语言功能区:P104
(1)布罗卡区的前言语区,与语言表达功能有关。 (2)韦尼克区的后言语区,与语言理解的功能有关。 (3)位于顶叶、枕叶、颞叶的上言语区,与咽、喉、
思考:第二语言记忆的规律和特点有哪些?
如何提高学习中记忆的效率?(师生的责任)
(1)记忆的分类
①按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记忆与第二语言教学
①按内容分类
教学内容
形象记忆:字母、音素、词语的视觉和听觉形象
逻辑记忆:语音、词汇、语法等规律
情绪记忆:对话、朗读、表演(课堂活动)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 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一)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二)
FBI心理测试题:
1.葬礼 有母女三人,母亲死了,姐妹俩去参加葬礼,妹妹 在葬礼上遇见了一个很 帅的男子,并对他一见倾心。 但是葬礼后那个男子就不见了,妹妹怎么找 也找不 到他。后来过了一个月,妹妹把姐姐杀了,问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