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卖油翁》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卖油翁》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卖油翁》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易错字矜(jīn)圃(pǔ)睨(nì)颔(hàn)矢(shǐ)忿(fèn)杓(sháo)酌(zhuó)沥(lì)遣(qiǎn)2.通假字但手熟尔(同“耳”,罢了)徐以杓酌油沥之(同“勺”,勺子)3.一词多义射之4.古今异义但微颔之(古义:只,不过;今义:连词,表转折,但是)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表反问;今义:安静、安全) 5.词类活用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技)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4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以荻秆画地教其识字。

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官职。

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革新派,因直言进谏而遭贬。

晚年趋于保守。

积极倡导诗文革新,主张重视内容,反对浮辞。

其文风平实朴素,散文的成就尤为突出。

如《醉翁亭记》,文笔从容舒缓,音节和谐,情景融为一体。

在诗词、史传等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

其文章风格给后人以很大影响,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题解说】卖油翁,题目交代了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

【创作背景】陈尧咨是北宋名臣之一,于真宗咸平三年中状元,历任通判、考官、知州、知府、安抚使、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侍郎等职。

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

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知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

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

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

《宋史》记载他知兵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并以此自豪。

本文记载的就是关于他的一个故事,《宋人轶事汇编》也有记载。

《卖油翁》通过一位卖油老人以其高超的酌油技艺--油从钱孔中沥入葫芦而钱不湿--教育以射技自矜的陈尧咨,说明艺无止境,强中自有强中手;也告诉我们:有一技之长也不值得骄傲,只要反复练习,自然熟能生巧。

卖油翁于是。

置,放。

以钱覆其口: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

以,用。

钱,铜钱。

覆,盖。

其,它,指葫芦。

徐以杓课文记叙卖油翁对答陈尧咨的话和通过酌油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故事篇幅不长,但事件的发生、经过、结果都写到了,叙事条理清楚。

文章通过描写双方的语言,人物性格跃然纸上,尤其陈尧咨由“自矜”到“忿然”,到最后无话可说,只得“笑而遣之”。

人物的活动随着事件的进程次第展开,步步层递,线索明晰,次序井然。

故事到结局时,事件所包含的道理不言自明。

本课为2课时。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

培养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积累词语。

3.理解文章中揭示的“熟能生巧”及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4.理解文章运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1.通过诵读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本文的意思。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讨论,理解“熟能生巧”及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1.领会“熟能生巧”的道理,能从生活中举例论证“熟能生巧”的道理。

2.体会谦虚的美德,做一个谦虚的人。

【重点】1.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难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课时1.复述课文,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难点】梳理本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当堂背诵课文。

导入资料助读顺读课文师生互动导入一:激趣型[设计意图]通过能工巧匠、绝技之类的词句,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急切认识的欲望,同时产生详细了解人物的想法,由此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

在欧阳修笔下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他的绝活在哪里呢?(出示课题、作者)导入二:情境性[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调动学生阅读全文的欲望。

举办飞镖比赛,看看谁的成绩最好,谈谈取得好成绩的秘诀(生畅所欲言)。

谁能说出形容射箭技术高超的两个以“百”字开头的成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卖油翁》中,陈尧咨非常善射,能“十中八九”,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板书文题:卖油翁)一、资料助读[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了解作者、作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顺读课文,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等知识。

】1.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4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以荻秆画地教其识字。

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官职。

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革新派,因直言进谏而遭贬。

晚年趋于保守。

积极倡导诗文革新,主张重视内容,反对浮辞。

其文风平实朴素,散文的成就尤为突出。

如《醉翁亭记》,文笔从容舒缓,音节和谐,情景融为一体。

在诗词、史传等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

其文章风格给后人以很大影响,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关于背景:陈尧咨是北宋名臣之一,于真宗咸平三年中状元,历任通判、考官、知州、知府、安抚使、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侍郎等职。

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

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知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

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

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

《宋史》记载他知兵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并以此自豪。

本文记载的就是关于他的一个故事,《宋人轶事汇编》也有记载。

二、顺读课文[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阅读全文,为下面的了解文意奠定基础。

1.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

矜(jīn)圃(pǔ)睨(nì)颔(hàn)矢(shǐ)忿(fèn)杓(sháo)酌(zhuó)沥(lì)遣(qiǎn)(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读出节奏,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2.朗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点评。

(4)齐读。

3.结合课文注解初步了解整个故事内容及主要人物,疏通文意。

〔明确〕课文记叙卖油翁对答陈尧咨的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

4.学生自学新词,发现疑难。

三、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方法引领,指导自读自译,梳理文言现象,指导学生快速疏通文意,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1.教师依次出示《卖油翁》的提纲让学生复述故事:(1)尧咨善射(2)尧咨自矜(3)卖油翁微颔(4)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5)卖油翁酌油(6)陈尧咨笑而遣之复述课文内容的思路:(1)介绍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

(2)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即射箭和酌油。

2.结合注解翻译课文,提出疑难,师生共同探讨。

例:轻:尔安敢轻吾射!(作动词用,轻视)射: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尔安敢轻吾射(名词,射箭的本领)之:睨之久而不去(代词,指陈尧咨射箭)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油)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明确〕善射;自矜。

(2)卖油翁是在怎样的场景中出现的?动作、神态如何?〔明确〕陈尧咨在园子里射箭时出现的。

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1.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应注意交代清楚人物、事件的经过、结果等。

本文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一定要联系整个句子,只有掌握这些重点词语的意思,才能较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1.熟读课文,翻译全文。

2.思考课后习题。

卖油翁欧阳修陈尧咨:善射“自矜”“吾射不亦精乎”“忿然”“尔”--骄傲不可一世卖油翁:酌油不湿钱口“睨”“微颔”--超然不自傲道理: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第课时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重点】1.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认识熟能生巧的道理。

诊断导入研读内容提问分析链接生活[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检查上堂课所学知识,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情,为本堂课制订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做好铺垫。

1.学生齐读课文。

2.根据上节课的板书,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3.分小组讲《卖油翁》的故事。

一、研读内容[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问题的引领,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学生感悟阅读的能力。

1.问与答的第一个回合。

(1)“问”由何引起?“自矜”“微颔”--主观与客观评价有矛盾。

“问”是进攻性的,有火气,不服气。

(2)答者招架,沉着回答。

“无他,但手熟尔。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

引出问与答的第二个回合。

2.问与答的第二个回合。

(1)“问”者火冒三丈,“忿”;语气是责问,“安敢”。

(2)“答”者摆事实,不仅说,而且当场表演,表演了再说,胸有成竹,从容自若。

注意:“我亦”,并未因自己的绝技而自夸。

3.在事实面前,康肃“笑而遣之”。

由“忿”而“笑”,心中信服。

4.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语气。

二、提问分析1.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从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出陈尧咨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这个故事对我们学好文化知识有什么启示?〔明确〕让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

2.为何如此短的篇幅,作者未发表一点议论,就把道理说得明白生动,引人深思?〔明确〕(1)剪裁合理。

(宾主分明,繁简得当)把生活中的素材做了合理的详略处理。

主角是卖油翁,写陈尧咨的善射只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

因此,写陈尧咨射技之精只做概括交代,不加渲染。

主要笔墨放在酌油的现场操作,采用白描手法,细腻传神。

该略,惜墨如金;该详,泼墨如水。

一段详,一段略,略中有详,详中有略,详略交叉运用,服从于突出中心的要求。

(2)对比鲜明。

课文始终把两个人对比着写。

陈尧咨卖油翁技艺:善射(十中八九)善酌(绝技)见地:自矜大巧若拙态度:浮躁从容、沉着(3)语言精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