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

白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


返回首页 2021/3/6
下一2页3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光学显微镜和电镜下各型淋巴细胞的形态变化
原淋
幼淋
淋巴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2页4
第一节
第二节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第三节
第四节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功 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返回首页 2021/3/6
返3 回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从中幼粒细胞开始产生中性粒细胞的特异性颗粒,也称次 级颗粒。在分叶核及杆状 核粒细胞,颗粒含量已为嗜苯 胺蓝颗粒的2倍。次级颗粒中 含有溶菌酶其含量是初级颗粒 含量的2倍,还有胶原酶、碱性 磷酸酶和溶酶体等。中性粒细 胞颗粒中所含的酶与中性粒细 胞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九章 白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
返回首页 2021/3/6
1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一节 粒 细 胞
一、粒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 (一)粒细胞的生物化学
第四节
1 颗粒 内容 物的 特点
嗜苯胺蓝颗粒* 特异性颗粒*
返回首页 2021/3/6
下一页2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嗜苯胺蓝颗粒初见于原粒细胞晚期和早幼粒细胞,是从 高尔基体中发育而来,也称 初级颗粒。其含量随着细胞 的成熟而逐渐减少,在晚期 成熟粒细胞己无该颗粒的存 在。嗜苯胺蓝颗粒中含有髓 过氧化物酶(MPO),溶菌 酶,吞噬素,阴离子抗菌蛋 白质;酸性水酶类;中性蛋白 酶类。
3
趋 化 和 调 节 作
4 吞 噬 作 用
5 杀 菌 作 用

返19回
第一节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的 功 能
返回首页 2021/3/6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吞噬作用
趋化作用
返20回
第一节
嗜 碱 性 粒 细 胞 的 功 能
返回首页 2021/3/6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含有多种化学活性物质
趋化性和吞噬作用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键
PCBA
开关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尽量选择 平头类的按键,以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间隙建议 留0.05~0.1mm,以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算累积公 差,以防按键手感不良。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1页0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2)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嘌呤核苷酸在体内主要以氨 基酸为原料先合成嘌呤环。在细胞中嘌呤环的主要来源 是外源性的。目前认为嘌呤在5-磷酸核糖焦磷酸及其有 关的磷酸核糖转移酶存在下,可以转变为相应的核苷酸。 故5-磷酸核糖焦磷酸的浓度是调节核苷酸合成的一个重 要因素。
环磷酸腺昔(cAMP)存在于人类粒细胞中,它参与白 细胞糖原磷酸化酶的激活。腺膘呤环化酶催化。AMP的 合成,磷酸二酯酶催化cAMP的降解,这两种酶在正常粒 细胞中均存在。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1页5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溶菌酶存在于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溶菌酶活性随细胞 成熟而增加。血浆和尿中的溶菌酶大多来自白细胞的分 解,可作为白细胞更新的特征。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浆和尿中,溶菌酶明显增 加。
第四节
6 微量金属元素 白细胞含有高浓度锌,慢性贫血、急性 和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锌含量低。白细胞也含有铜、 镁、钴、铁。急性白血病的白细胞铁蛋白含量较正常白 细胞高5倍。
7 维生素和辅酶 白细胞还含有叶酸盐、维生素B1、B12、 C。在营养性大细胞贫血、妊娠期巨幼细胞贫血和恶性贫 血患者中,白细胞叶酸盐减少;在白血病,还原型叶酸 盐增加。粒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 维生素B1浓度约为正常白细胞的3倍;在维生素B1缺乏患 者的白细胞和红细胞中,维生素B1浓度均降低。而坏血 病患者无论有无症状,维生素C浓度均降低。
7 脂类代谢 脂类的生物合成在正常和白血病粒细胞中 进行。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脂类合成 率大于正常粒细胞,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粒细胞脂类 合成率低或正常。在人粒细胞中有几种磷脂酶,磷脂酶 A2能增加细菌的透过性,并于降解期发生吞噬作用。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1页6
第一节
5 脂类 脂类约占人粒细胞湿重的5%。磷脂约占总脂类 的35%,中性脂类约占1/3,糖脂约占1/6。分叶核粒 细胞的脂类含量约为红细胞的5倍,而糖脂含量为其400 倍。脂类浓度越高,粒细胞寿命越短,导致戈谢细胞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产生。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页7第一节第二节源自第三节第一节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二)粒细胞代谢
1 核苷酸合成
(1)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嘧啶核苷酸在体内可由氨基酸 及其他分子化合物合成。合成的主要途径和补救途径均能 在白细胞中进行。催化嘧啶合成的天冬氨酸氨甲酰转移酶、 二氢乳清酸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和乳清酸核苷酸脱羧酶 均见于正常白细胞(主要是粒细胞),前三者在慢性粒细 胞白血病的活性为正常的2-6倍。一般来说,酶活性的增 加与形态的幼稚程度相一致。补救合成途径是通过激酶催 化的ATP与核苷和脱氧核苷的相互作用。慢性粒细胞白血 病细胞与正常粒细胞相比显示嘧啶激酶活性的明显增加。 脱氧胞嘧啶核苷激酶亦见于粒细胞,其活性随粒细胞成熟 而减少。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5.核酸和蛋白质分解代谢 粒细胞溶酶体颗粒中存在核 糖核酸酶和去氧核糖核酸酶,提示这些细胞器参与外源 性或内源性的核酸分解。在成熟粒细胞中,这些酶的活 性比在原始细胞中高10倍。仅限于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 酸酶(NAP)是一种磷酸单酯酶,能催化多种磷酸酯底 物的水解。该酶自中幼粒细胞开始出现,随细胞成熟而 增加。NAP的活性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 增多症中明显降低。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页6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4 糖原 血液中糖原主要来自粒细胞,粒细胞的糖原含量 可与肝糖原和肌糖原量相比。原粒细胞中糖微量或无法 测出,自中幼粒细胞开始出现糖原,随着细胞的分化其 含量逐渐增多。原淋细胞与原粒细胞不同,常含有足够 的糖原,使过碘酸-雪夫(PAS)反应阳性。
上一页 下一1页1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的聚合。此酶在幼稚白细胞 最为活跃,其活性随细胞成熟而减弱。3H-TdR掺入 DNA 的改变与 DNA聚合酶活性下降相一致。中幼粒细胞是尚 能掺合 TdR至DNA中和进行核分裂的最晚期粒细胞。末 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能在没有DNA模板时催化脱氧核苷 酸的聚合,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淋变患者细胞中,其活性很高。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页5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2 DNA和RNA含量 正常成熟粒细胞和骨髓中幼稚白细胞 的DNA含量相同。急性白血病细胞DNA含量通常较正常 白细胞高,这与急性白血病染色体数常为超二倍体有关。 在粒细胞的成熟过程中胞质嗜碱性逐渐减轻,反映RNA 含量逐渐减少。
3氨基酸 大多数氨基酸在粒细胞中的浓度较之血浆或红 细胞中高几倍,唯精氨酸的浓度较低,可能是由于粒细 胞内存在精氨酸酶之故。谷胱甘肽和其他非蛋白巯基成 分也存在于粒细胞中。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1页7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1页8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第四节
1 渗 出 性 和 游 走 性
2 变 形 性 和 粘 附 作 用
返回首页 2021/3/6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8 叶酸代谢 粒细胞存在几种叶酸依赖的酶,尤其是二氢 叶酸还原酶,它催化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且是叶酸拮 抗剂的靶蛋白。在正常粒细胞或淋巴细胞,仅有微量的 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 细胞白血病其活性较高。
9 前列腺素和血栓烷 人中性粒细胞受酵母多糖或趋化因 子脂等释调放花理生素四的烯作酸用。刺花激生后四,烯由酸磷能脂导酶致A2介中导性白粒细细胞胞膜脱磷颗 粒,而且是粒细胞中环氧化酶或脂质氧化酶反应类型的 前 体 。 环 氧 化 酶 能 催 化 前 列 腺 素 内 过 氧 化 物 ( PGG 和 P12G-H烃2)花的生形四成烯。酸花,生这四两烯种酸产还物可均有形趋成化5-烃性花能生并四使烯粒酸细和胞 释放溶菌酶。
返回首页 2021/3/6
返4 回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溶酶体是真核细胞中行使降解作用的细胞器,它在核糖 体上合成,然后进入内质网,再进入高尔基体进行包装, 形成初级溶酶体。其含有50多种酶,大部分溶酶体酶均 为酸性水解酶,包括脂酶、蛋白水解酶、核酸酶、磷酸 酯酶、糖苷酶和硫酸酯酶等。初级溶酶体与吞噬小体融 合,二者质膜发生融合,容纳消化物后形成次级溶酶体, 此时水解酶被激活,起分解、消化和杀死吞噬体内微生 物的作用。嗜酸粒细胞颗粒含有大多数的溶酶体酶。这 些颗粒也含有强力的磷脂酶D和高浓度的芳基硫酸酯酶B, 后者能灭活过敏性的慢反应物质,这可能是嗜酸粒细胞 在过敏反应中的主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