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室内质量控制
L-J质控图的应用
每天所测结果根据软件的功能直接输入 或提取到对应项目的位置。图表曲线将自 动显示此次结果在质控图中的落点位置及
质控趋势。
控制规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临床 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的要 求,全血细胞计数质控规则至少应包含 如下规则: 12s为警告规则 13s、 22S为失控规则
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比
性。这就要求我们对血细胞分析检测系统使用配套 校准物或经准确定值的健康人新鲜全血进行校准。
校准流程
仪器准备(性能评价)
校准物准备
检测校准物 比较校准物检测均值与定值 调整校准系数 校准验证。
仪器准备
使用仪器配套清洗剂对仪器进行清洗,确认仪器的背 景计数(Background Counts)、精密度及携带污染率在 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时,方可进行校准,否则须查找原因, 必要时请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失控原因分析
系统误差是由实验系统中不同环节出现失误而
造成的,因此,只要实验中各个环节都不出现 差错,就不会出现系统误差,所以系统误差是 可以克服的。 过失误差实质上系统误差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引起此类误差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多属主 观责任性差错。
失控原因分析
各种类型的误差在实际工作中绝不是以单一的、 典型的形式存在的,因为每一个检测结果中都不可避 免地含有随机误差,而其他类型的误差总是在随机误 差存在的前提下存在的,常常容易被随机误差掩盖。 因此,质控图形分析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思想就在于在 分析随机误差大小及其变化的同时,想方设法减少随 机误差的掩蔽作用,及时发现非随机误差,并进一步 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除,使单纯 的回顾性质量控制发挥更积极的预测和指导作用,将 实验结果控制在随机误差(固有误差)的范围内,而 不能出现系统误差。
第二部分 血细胞分析室内质量控制
任何一种实验方法,包括所有的全自动分析仪,其实 验结果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因此,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但误差的大小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控制的。究竟多大
的误差是允许的,而多大的误差是不允许出现的呢?这就
是质量控制图要解决的问题。
误差因素的来源与特点
随机误差:又称为偶然误差或抽样误差,这类误差是无法 消除的,它是实验方法的固有误差。 系统误差:它是由实验系统中不同环节出现失误造成的, 只要实验中各个环节都不出现差错,就不会出现系统误差, 所以系统误差是可以克服的。
何谓室内质量控制
室内质量控制,就是利用质控品测定的数据制作质量控 制图等手段,将实验结果的误差控制在随机误差(固有误 差)的范围内,同时避免系统误差的发生以及减少对实验 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确保仪器和实验方法的稳定性。室内 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个体实验室而言,是实验室内部技术 管理的一类方法。
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方法
何谓规范操作的检测系统?
使用配套试剂 用配套校准物定期进行仪器校准 规范地开展室内质控 参加室间质评成绩优良 人员经过培训
仪器校准完毕后,应填写仪器性
能评价及校准记录,保存相关的
原始资料。
校准记录
应用配套校准物和新鲜全血
联合校准血细胞分析仪的优点
满足了血细胞分析仪溯源性的要求。
校准物的检测
取一瓶校准物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连续
检测11次,第1次检测结果不用,以防止携 带污染。将结果记录于相应工作表格中, 计算第2-11次检测结果的均值,均值的小 数点后数字保留位数较日常报告结果多一 位。
比较校准物检测均值与定值
计算各参数均值与定 值相差的百分数(不
表1 仪器校准的判别标准
精密是准确的基础,没有高精密度的测定结 果,就没有准确度的保证。 室内质量控制就是监测方法或者检测系统稳 定性(即精密度)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 此,实验室要想获得可靠的结果,就必须建 立规范的血细胞分析室内质控。
室内质控的方法很多,建立一套行之有 效、简便易行的室内质控程序是每一个从事血 细胞分析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主要介 绍L-J质控方法、血细胞分析仪器间比对等二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控制要素
设施与环境 检验方法、仪器及外部供应品 操作手册 方法性能规格的建立和确认 仪器和检测系统的维护和功能检查 校准和校准验证
室内质量控制
室间质量评价 纠正措施
质控记录
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包括两方面: 一 、精密度高,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好,主要依靠 建立完善的室内质控系统,以减少随机误差造成的 影响来保障; 二、准确度高,即测定结果正确,接近真值,主 要是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这可以通过选用 好的测定方法、进行正确校准、比对试验及参加室 间质评活动来保证。
血细胞分析
室内质量控制
仪陇县人民检验科 满川Fra bibliotek前言
血细胞分析是每一位病人必查的常规检验项目, 其质量水平影响范围最广、涉及疾病最多,是临床最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其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直 接影响到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血细胞分析仪代替传 统的手工法在血细胞分析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准确性和精密度不容忽视,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
失控原因分析
在检验工作中的误差有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 过失误差三种类型,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规 律和来源,对它们的处理方法也不同。对随机误 差要严密监测和控制,使其限制在临床允许的范
围之内,并逐步使之缩小;对系统误差则要求尽
快发现,及时校正;对过失误差要尽量杜绝。因 此,在质量控制工作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要努
控制规则
警告( 12S ):1个质控物测定值落在±2s以外,但 仍在±3s内,该批病人结果仍然有效,即“在控”, 但需引起注意。 失控: 13S 指一个质控结果超出了均值±3s界限后,须采 取措施。 22S 指在同一批检测的两个质控结果同时同方向超 出均值±2s的界限,或者连续两次不同批的质控结 果同方向超出均值±2s的界限。
胞分析仪室内质控的允许CV值。
标准差的设定
根据设定的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
的允许CV值估计新的标准差,即标
准差等于靶值乘以允许CV值。
L-J质量控制图的制作
现在仪器使用软件中都
有质控功能,避免了手工画 图。当然也可使用其他软件
制作室内质控图。
L-J质量控制图的制作
不管使用何种制图方法,质控 图都应包括中心线、±1s、±2s、 ±3s控制限。
地使用同一公司、相同批号质控物。
质控品测定前的处理:从冰箱取出全血质控物,
在室温条件下静置15分钟,然后按要求将全血质
控物连续混匀5~10分钟,使质控物充分混匀。
质控品的测定
每个工作日开机后,在仪器自检背景 计数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测定质控标本。测 试完毕后,注意将质控物瓶内盖上残留血 液擦拭干净,以免干枯,产生红细胞碎片, 影响PLT计数。
由于新鲜抗凝血与病人标本完全相同,有效避免了
基质效应,能够真实评价不同仪器的检测水平,有效
提高了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一致性。
经济实用,来源广泛。 在参考仪器性能良好的状态下,科内其他仪器急需
校准时,由于校准物容易获得,可及时进行校准 。
DIFF准确性的检定
• 校准方法: • 靶值的确定: • 取正常值新鲜抗凝血一支,混匀后推血片 6张,进行瑞氏染色,由6名有经验的工作 人员进行人工分类。每人分1张血片,油镜 下分200个白细胞。总共分1200个白细胞, 计算均值。此值作为校准仪器的靶值。 • 仪器准确性检定方法: • 取以上所用正常值新鲜抗凝血另一支, 分别在仪器手动和自动方式上连测11次, 计算出均值。再将其值与人工分类结果比 较,参照血常规分类Rumke表,判断仪器
背 景 值 要 求
WBC≤0.5×109/L RBC≤0.05×1012/L Hb≤1.0g/L Plt≤10×109/L
配套校准物的准备
制造商提供的配套校准物2瓶,检查校 准物是否超出效期,是否有变质或污染。将 校准物从冰箱内(2℃~8℃)取出后,在室 温(18℃~25℃)下放置15分钟,使其温度 恢复至室温;然后将校准物按要求连续混匀 15分钟,使校准物充分混匀;打开瓶塞时, 应垫上纱布或软纸,使溅出的血液被吸收; 最后将两瓶校准物合在一起,混匀后再分装 于两个瓶内。
参数 百分数差异 一列 二列 1.5% 10% 1.0% 10% 1.0% 10% 2.0% 10% 1.0% 10% 3.0% 15%
计正负号),所得结 果与表1中的标准进行 比较,判别是否需要 调整仪器。
计算公式:
相差百分数 均值 定值 100% 定值
WBC RBC Hb HCT MCV PLT
校准系数的计算
各参数均值与定值的差异全部等于或小于表中第一列数值 时,仪器不需进行调整,记录测定数据即可。
各参数均值与定值的差异大于表中第二列数值时,需请维 修人员核查原因并进行处理。
各参数均值与定值的差异在表中第一列与第二列数值之间 时,需对仪器进行调整,将定值除以所测均值,求出校准系 数,乘以仪器原来的系数即为校准后系数,将校准后的系 数输入仪器更换原来的系数。
定值 校准后系数 校准前系数 均值
校准结果的验证
将第2管未用的校准物充分混匀,在仪器上
重复检测11次,去除第1次结果,计算第2-11次 检测结果的均值及各参数的均值与定值相差的百 分数,再次与表1中的标准进行对照。如各参数均 值与定值的差异全部等于或小于表中第一列数值
时,证明校准合格。如达不到要求,须请维修人
力分清误差类型。
失控原因分析
随机误差的特点:
随机误差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抵偿性。原则上, 凡失去抵偿性即误差之和与零有明显偏离的 就不是纯随机误差。
纯随机误差分布呈典型的正态分布。凡在质 控图中出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形,即应考 虑是否存在非随机误差因素,并努力探索其 出现规律及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