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细胞分析仪使用的室内质量控制的要求

血细胞分析仪使用的室内质量控制的要求

血细胞分析仪使用的室内质量控制的要求
一.分析前质量控制
1.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专业培训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或
接受专业人员培训,要求仪器的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分布直方图、异常报警的含义、引起实验误差的因素及对仪器的维护有充分的了解,掌握用ICSH推荐的标准方法校正仪器的调试,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否则不能上机操作。

2.仪器安装必须符合要求条件血细胞分析仪系精密电子仪器,由于测
量电压低,易受各种干扰不。

为了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必须将仪器安放在一个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防止仪器的实验台要稳固,工作环境要清洁,要在防潮、防阳光直射、通风好的条件中。

室内温度应在15~25O C之间,相对湿度<80%。

为了安全和抗干扰,仪器应用电子闻压器并妥善接地。

3.做好仪器的维护保养工作
日保养程序:
日常开机:开机后用20%次氯酸钠冲洗一次,然后做空白一次。

①检查试剂量,根据需要更换新试剂
②检查打印机。

③执行背景值计数。

④执行质量控制程序。

日常关机:下午下班前关机,关机后以稀释管道吸20%次氯酸4ml。

①视需要,清除或更换废水容器。

每周保养程序:用20%次氯酸纳洗次。

每月保养程序:用浓次氯酸纳洗杯子。

每半年一次的保养:注意打印机的清洁保养。

根据情况做不定期保养。

4.仪器校正:仪器j校正方法定值后的新鲜血液或其它人工微粒制品校正仪器的各项参数。

在没有标准定值血时,不少于半年进行手工校正
(参考质控图,如果异常或失控时进行校正。


HCG校正(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1.721型比色计的校正:去HiCN标准液放在1cm比色杯中,从500~580nm 分几个波段测量其A值,如果最大吸收峰在540nm,证明仪器波长准确,否则检查721比色计的有关部分;将四种50g/L,100g/L,150g/L,200g/L的HiCN标准液分别用721比色计比色,然后根据公式求出该仪器的校正系数(K值);进一步观察线形,各点连线应呈直线,如有个别点在直线外,做图时应使直线通过尽量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其吸光度与所代表的浓度在直线上的吸光度比较,如两者之差在5%以内,则可认为仪器符合线形要求。

2.HiCN测定试剂要求:
○1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如有变混、变绿现象,即不能用。

○2PH底于7.0时进行调整,否则与Hb混合引起混浊,同时Hi不易与CN 结合,而KCN容易分解,以HCN形式散失。

○3试剂应放在棕色玻璃瓶中,冰箱保存,但不能结冰。

3.测定一份新鲜全血标本10次去均值,以次均值作为校正仪器的标准值。

WBC、RBC、PLT校正(目测计数法)
○1标本稀释:取校正后的吸血管及试剂吸管,加入血液后应与试剂充分混匀,放置15分钟后充液计数。

充满避免摇出过多气泡。

○2加盖片方式:采用“推式”盖片法。

○3正规操作:做到采血量要准,吸血要快、放血要慢,如取末梢血要防止用力挤压。

(充液过多、继续、产生气泡或充液后盖片移动,要重新操作。


○4系统误差的质控:系统误差来源于血红蛋白吸管、计数池及盖玻片是否标准化。

血红蛋白吸管要用水银法检查校正,误差<+1%,计数池的深度
可用卡尺法测定,误差应<+2%,计数室面积可用测微尺测定,每个格边长误差应<+1%,盖玻片应为专用血细胞计数盖片(24㎜×20㎜×0.6㎜),要求两面平整、光滑,高倍镜检无裂隙,两面光单平面误差应<+0.002㎜。

○5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计数一份新鲜全血标本10次取均值,以此作为校正仪器的标准值。

MCV校正
3.5mg
○1温氏管为110㎜×2.5~3㎜平底厚壁玻管,抗凝剂为EDTA·K
2可抗凝2ml静脉血,水平离心机以3000r/min离心30min。

○2用温氏管法测定10次新鲜全血标本的HCT,以HCT/RBC为MCV的标准值,以次均值作为校正仪器的标准值。

○3校正后的AC 920EO血细胞分析仪即为标准仪器,以次仪器校正特康2000A。

两台仪器每月对照一次,以保证其一致性。

4.标本的采集和存放
要求抗凝的静脉血(抗凝剂为EDTA·K
,一般3~5mg可阻止2ml血液
2
凝固),不用末梢血穿刺采血(不包括3岁以下儿童)。

采血容器要保证清洁和保证操作者安全。

标本应在2小时内测定。

抗凝血在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24小时,WBC分类可稳定6—8小时,HGB可稳定数日,但2小时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

二.分析中质量控制
1.试剂的合理使用:原则上应使用原仪器的配套试剂,自配试剂符合条件
经科领导同意也可使用。

自配试剂使用的条件:
○1自配试剂在成分和剂量上与配套试剂可能不尽相同,但同一分血液标
本在两种试剂体系中细胞产生的脉冲信号应是相同的,与血细胞分类直
方图应是相符的,细胞分类结果应一致,如达不到这一点,不能代替进
口试剂。

○2在血细胞、血小板测试系统中,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小板平均体积在两种试剂中所得到结果应是相同的,空白计数应符合仪器标准。

○3溶血剂溶解红细胞的程度、速度,以及血红蛋白与溶血剂作用后的吸光度光谱与HiCN相似。

○4自配试剂的成分不应损坏仪器的部件或影响其使用寿命。

○5测试时工作环境温度应在18—22O C,不得底于15 O C或高于30O C。

2.血样要符合实验要求,采血后不要立即送检,最好在15分钟到2小时
内检测,测试前一定要充分混匀。

3.预防堵孔
○1工作环境应无尘,标本杯应注意防尘。

○2节假日休息之前,必需将仪器清洗干净。

○3定期清洗检测器小孔。

○4如取耳血,应用酒精棉球。

○5避免半凝血上机测试。

○6平时做好仪器保养。

三.分析后质量控制
1.根据直方图及参数变化,确定白细胞分类是否需要显微镜检查。

○1WBC、RBC、PLT正常,可按仪器分类报告;
○2RBC、PLT其中一项不正常,WBC、直方图正常,可按仪器分类报告;
○3RBC、PLT两项不正常或WBC一项不正常,直方图正常,必需显微镜分类;
○4直方图异常或伴其它异常,必需显微镜分类。

2.定期(每半年一次)征求临床医护人员对本室结果的评价。

3.做好回顾性质量控制:目的在于检测控制本室工作的精密度,日间、批
间检测的一致性,决定当日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可否报告。

本室采用 ̄图质量控制法:质控物来源省临床检验中心,仪器AC 920EO和特康2000A。

新批号质控物的参考值可供参考,本室需测出自己的靶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来绘制 ̄图(上一批号质控物快用完时,提前新质控物RCV测定,连续测20天。

如测定值过大,与科内联系)。

每日两台仪器随机测定质控物(质控物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说明充分混匀)并把结果绘制在质控图上。

根据其变化来决定当日病人结果的准确性及可发报于否。

观察质控图的规律性变化
○1趋势性变化,连续一段时间质控物测定结果出现倾向性的变化,即使各点均没有超出+3S,也必需引起注意。

认真查找原因。

○2连续多点分布在靶值一侧,发生这种情况,应考虑有非随机误差因素存在,如果与靶值偏离不大,可以发出病人的报告。

查找原因时,可以从大批病人标本结果观察,如未发生普遍过高或过低现象,可检查质控物是否变质,如质控物无变化,则应从试剂、仪器等方面查找原因,必要时重新测定OCV及RCV。

○3周期性变化,每隔几天出现一个较高或较低值,虽未失控但可看出规律性,此情况应注意非随机误差因素的原因。

○4观察当月靶值是否与靶值相同,由于随机误差的抵偿性,如果测定中只存在随机误差,则可相互抵偿,靶值应不变。

一旦出现当月报纸偏离靶值OCV与RCV测定的靶值不一致,均说明有系统误差因素存在。

○5把各月份的室内质控图的靶值和标准差列表,进一步分析变化规律。

失控后的处理:如果质控测定结果落在质控图+2S以外,对操作者提出警告,应引起注意,如果落在+3S以外,为失控。

一旦发生失控,应报告科室或小组负责人,当天的所有该项目化验报告不能发出,必须尽快查清原因,预以纠正。

必要时复测全部换眼标本。

纠正的方法:
○1分析病人标本结果与平时结果,初步估计失控原因。

○2结合室内质控图进行分析,如果质控结果超过+3S很远,往往是过失误差,应考虑质控物有无污染变质。

○3回顾分析具体测定情况,回顾当天测定工作的全部操作过程,看其中有无特殊情况发生,如电压、质控物的问题、试剂失效等问题。

○4通过少数标本及质控物的复测,分析误差原因。

进一步从试剂、仪器、操作等方面查找原因及查找的全过程,最后的处理情况,都要详细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