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细胞分析室内质控资料

血细胞分析室内质控资料


标准差和 CV 值,对数据进行异常值检查,剔除 3SD以外的数据,
并增加相应测定次数,再次计算所有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和 CV值。以此为依据设立新批号质控物第一个月的靶值。以月为 周期,汇总同批号质控数据,以累积均值设立下一个月的靶值。 并将原始资料存档保存。
CV值的设定
参照上一年血细胞分析质控物的实测CV 值,同时满足≤1/2CLIA’88规定的血细胞分析 允许误差的要求(亦≤用生物学变异导出临床实 验检测项目的总误差),设定血细胞分析仪室
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方法
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
质控频度 不超过24小时测定一次质控品,一般每天 开机后样本检测之前测定一次质控品。 质控流程 质控物准备→测定质控标本→制作质控图 →分析质控结果→失控情况处理→每月数据 汇总与评价。
质控物的选择及测定前的处理
质控品的选择:临床血液检验质控品一般为液
血细胞分析
室内质量控制
任 力 松滋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血细胞分析是每一位病人必查的常规检验项目,
其质量水平影响范围最广、涉及疾病最多,是临床最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其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直 接影响到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血细胞分析仪代替传 统的手工法在血细胞分析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准确性和精密度不容忽视,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
检测结果的均值及各参数的均值与定值相差的百
分数,再次与表1中的标准进行对照。如各参数 均值与定值的差异全部等于或小于表中第一列数 值时,证明校准合格。如达不到要求,须请维修 人员进行检修。
利用定值新鲜血作为校准物进行校准
采集健康人新鲜抗凝静脉全血适量,每ml血中含EDTA-K2 抗凝剂的浓度为1.5-2.2mg。WBC、Hb、RBC、Hct、Plt检测
背 景 值 要 求 WBC≤0.5×109/L RBC≤0.05×1012/L Hb≤1.0g/L Plt≤10×109/L
配套校准物的准备
制造商提供的配套校准物2瓶,检查校准 物是否超出效期,是否有变质或污染。将校准 物从冰箱内(2℃~8℃)取出后,在室温( 18℃~25℃)下放置15分钟,使其温度恢复至 室温;然后将校准物按要求连续混匀15分钟, 使校准物充分混匀;打开瓶塞时,应垫上纱布 或软纸,使溅出的血液被吸收;最后将两瓶校 准物合在一起,混匀后再分装于两个瓶内。

系统误差是由实验系统中不同环节出现失误而 造成的,因此,只要实验中各个环节都不出现
差错,就不会出现系统误差,所以系统误差是
可以克服的。

过失误差实质上系统误差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引起此类误差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多属主
观责任性差错。
失控原因分析
各种类型的误差在实际工作中绝不是以单一的、 典型的形式存在的,因为每一个检测结果中都不可避 免地含有随机误差,而其他类型的误差总是在随机误 差存在的前提下存在的,常常容易被随机误差掩盖。 因此,质控图形分析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思想就在于在 分析随机误差大小及其变化的同时,想方设法减少随 机误差的掩蔽作用,及时发现非随机误差,并进一步 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除,使单纯 的回顾性质量控制发挥更积极的预测和指导作用,将 实验结果控制在随机误差(固有误差)的范围内,而 不能出现系统误差。
校准物的检测
取一瓶校准物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连续检 测11次,第1次检测结果不用,以防止携带污
染。将结果记录于相应工作表格中,计算第2
-11次检测结果的均值,均值的小数点后数
字保留位数较日常报告结果多一位。
比较校准物检测均值与定值

计算各参数均值与定 值相差的百分数(不
表1 仪器校准的判别标准
参数 百分数差异 一列 二列 1.5% 10% 1.0% 10% 1.0% 10% 2.0% 10% 1.0% 10% 3.0% 15%
各参数均值与定值的差异在表中第一列与第二列数值之间 时,需对仪器进行调整,将定值除以所测均值,求出校准系 数,乘以仪器原来的系数即为校准后系数,将校准后的系 数输入仪器更换原来的系数。
定值 校准后系数 校准前系数 均值
校准结果的验证
将第2管未用的校准物充分混匀,在仪器上 重复检测11次,去除第1次结果,计算第2-11次
L-J质控图形常见的几种规律性变化

曲线漂移
曲线漂移
“漂移”现象提示存在系统误差,准确度发
生了一次性的向上或向下的改变。这种变化往往
是由于一个突然出现的新的情况引起的。如更换 操作人员、更换试剂、质控物批号的变更、重新 校准等,寻找原因时,应重点注意“漂移”现象 的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动的因素。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控制要素

设施与环境 检验方法、仪器及外部供应品 操作手册 方法性能规格的建立和确认 仪器和检测系统的维护和功能检查 校准和校准验证
室内质量控制
室间质量评价 纠正措施

质控记录
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包括两方面: 一 、精密度高,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好,主要依靠 建立完善的室内质控系统,以减少随机误差造成的 影响来保障; 二、准确度高,即测定结果正确,接近真值,主 要是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这可以通过选用 好的测定方法、进行正确校准、比对试验及参加室 间质评活动来保证。
何谓规范操作的检测系统?

使用配套试剂 用配套校准物定期进行仪器校准 规范地开展室内质控 参加室间质评成绩优良 人员经过培训
应用配套校准物和新鲜全血
联合校准血细胞分析仪示意图
使用配套校准物校准参考仪器
对新鲜全血赋值,用于其他仪器校准
血细胞分析仪1
血细胞分析仪2
血细胞分析仪3

仪器校准完毕后,应填写仪器
对等二个有关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方面的
内容进行介绍。在介绍之前,首先简要介绍
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
第一部分 血细胞分析仪的规范化校准
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
做好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其前提是血细胞 分析仪必须是经过校准的。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
委员会(ICSH)颁布文件的要求,血细胞分析的检
测结果只有直接或间接地溯源至参考方法件的功能直接输入 或提取到对应项目的位置。图表曲线将自 动显示此次结果在质控图中的落点位置及
质控趋势。
控制规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临床 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的要 求,全血细胞计数质控规则至少应包含 如下规则: 12s为警告规则 13s、 22S为失控规则
误差因素的来源与特点


随机误差:又称为偶然误差或抽样误差,这 类误差是无法消除的,它是实验方法的固有 误差。 系统误差:它是由实验系统中不同环节出现 失误造成的,只要实验中各个环节都不出现 差错,就不会出现系统误差,所以系统误差 是可以克服的。
何谓室内质量控制
室内质量控制,就是利用质控品测定的数 据制作质量控制图等手段,将实验结果的误差 控制在随机误差(固有误差)的范围内,同时 避免系统误差的发生以及减少对实验结果准确 性的影响,确保仪器和实验方法的稳定性。室 内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个体实验室而言,是实 验室内部技术管理的一类方法。
失控原因分析
随机误差的特点:

随机误差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抵偿性。原则上, 凡失去抵偿性即误差之和与零有明显偏离的就 不是纯随机误差。 纯随机误差分布呈典型的正态分布。凡在质控 图中出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形,即应考虑是 否存在非随机误差因素,并努力探索其出现规 律及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失控原因分析
精密是准确的基础,没有高精密度的测定结 果,就没有准确度的保证。 室内质量控制就是监测方法或者检测系统稳 定性(即精密度)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 此,实验室要想获得可靠的结果,就必须建 立规范的血细胞分析室内质控。
室内质控的方法很多,建立一套行之有 效、简便易行的室内质控程序是每一个从事 血细胞分析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主 要介绍L-J质控方法、血细胞分析仪器间比
计正负号),所得结 果与表1中的标准进行 比较,判别是否需要 调整仪器。

计算公式:
均值 定值 100% 定值
相差百分数
WBC RBC Hb HCT MCV PLT
校准系数的计算

各参数均值与定值的差异全部等于或小于表中第一列数值 时,仪器不需进行调整,记录测定数据即可。
各参数均值与定值的差异大于表中第二列数值时,需请维 修人员核查原因并进行处理。
结果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并无任何异常报警提示。将所有
新鲜血混匀后分装(其分装的试管数量根据需要而定,至少 3管),每管的血量约为2~3ml。取其中一管用经配套校准物
校准合格的血细胞分析仪作为规范操作的检测系统连续检测
11次,计算第2-11次检测结果的均值,以此均值为新鲜血 的定值。余下新鲜血作为定值的校准物用于其他仪器的校准 及验证。
Levey-Jennings质控图的制作

靶值的设定


CV值和标准差的设定
控制规则
靶值的设定
准确的说应该是设定质控图的中心线(均值),为便于区 分和理解,将其称之为靶值。
更换新批号的质控品时,为保证室内质控测定的连续性,
应在上一批号质控物结束测定前定靶。一般提前 4 天,平均每 天测定新批号质控物 5 次,收集 20 次质控数据后,计算平均值、
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比
性。这就要求我们对血细胞分析检测系统使用配套 校准物或经准确定值的健康人新鲜全血进行校准。
校准流程
仪器准备(性能评价)
校准物准备
检测校准物 比较校准物检测均值与定值 调整校准系数 校准验证。
仪器准备
使用仪器配套清洗剂对仪器进行清洗,确 认仪器的背景计数(Background Counts)、精 密度及携带污染率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时, 方可进行校准,否则须查找原因,必要时请维 修人员进行检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