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3)特征
①中止的时间性(既遂状态出现前) 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 程中,即在犯罪行为开始实施 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

故 意 犯 罪 的 未 完 成 形 态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体 犯 罪
犯 罪 构 成 要 件
客 体
犯罪
犯 罪
犯罪
客 观 方 面
主观方面
案例分析1:
甲带匕首准备杀乙,在去 往乙家途中,突然肚子疼 痛,便回到家中。甲的行 为是否构成犯罪?
案例分析2:
某甲蓄谋杀害某乙。有一天, 某甲见某乙熬药就偷偷在药 中投毒,但某乙熬药是给牛 治病,牛吃药后中毒而死, 某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特征
主观上为了犯罪。(故意) 为了犯罪,实际上是指为了实 行犯罪,即为了实施犯罪的实 行行为。
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 即准备工具与制造条件。
◆准备工具,即准备实行犯罪的
工具;(比如:磨刀为了杀人;入室盗窃事先配钥匙)
◆制造条件,是指除准备工具
以外的一切为实行犯罪制造条 件的预备行为。
力的阻碍等,如实行犯罪中心脏病发作;放火后遭到雨淋或被大风吹灭

犯罪分子自身能力的限制。
(比如小偷不会破解密码,打不开保险柜等)
主观方面:
由于犯罪分子对实施犯罪的方法、犯 罪的工具或者犯罪的对象在认识上发生 错误,因而使犯罪不能按照其本意去完 成;
如小偷扒窃,他人的衣袋里是空的;用刀把尸体当成活人砍杀等, 都不能达成既遂。
这一特征是犯罪未遂与犯罪 预备相区分的主要标志。
②犯罪未得逞。
是指犯罪行为没有具备刑法分 则条文所规定的某一犯罪构成的全 部要件。
未能得逞不等于没有达到犯罪目的或者没有产 生预期危害结果; 如:危险犯、行为犯等 犯罪未得逞不等于不发生任何危害结果。
如故意杀人犯在杀人时,由于第3人的抢救,没有把人杀死,只砍成了 重伤,就不能把伤害视为既遂,定为故意伤害罪,而应定故意杀人未遂罪。
这一特征是犯罪未遂同犯罪 既遂相区分的主要标志。
③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 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始终 违背犯罪人意志的,在客观上使犯罪不可 能既遂,或者使犯罪分子认为不可能既遂 因而被迫停止犯罪的原因。 这一特征是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相区 别的主要标志。
客观方面:
被害人的逃避和反抗; 其他人的阻止; 物的障碍; (比如遇到高墙、铁门、 电网而无法逾越) 难以预料的情况;(身体健康状况、自然
两种情况
思考问题
犯罪为什么会停在预备阶段?
④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
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 的原因。
▲如果行为人自动
放弃预备行为或自动不 着手实行犯罪,则不成 立犯罪预备,而成立犯 罪中止。
⑶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
◆犯意表示是行为人以口头、书面 或者其他方法,将真实犯罪意图 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犯罪预备行为与犯意表示有本质 的区别。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 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是犯罪未遂。
(2)特征
①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是实行行为的起点如果没有 意外直接指向犯罪完成)
着手标志着犯罪行为进入实行 阶段,行为人所实施的是实行行为, 着手本身就是实行行为的一部分。
如:买刀是预备,举刀是着手,已经跨入了准备阶段,进入了实行阶段.
完成形态—犯罪既遂
犯罪过程大体可分为犯罪预备阶段与犯罪实 关 行阶段。处于预备阶段的行为是预备行为, 处于实行阶段的行为是实行行为。只有在实 系 行行为终了之后,才可能出现犯罪的完成形 态;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既可能出现在预备 阶段,也可能出现在实行阶段。
犯 罪 预 备
一 、
(1)概念
是指为了犯罪,准备 工具、制造条件的, 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 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 实行犯罪的行为。
(4)刑事处罚
刑法规定,对于未遂 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思考:
三 、 犯 罪 中 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概念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 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 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2)、
类 型
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 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 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 犯罪; 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 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 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比如用煤气杀人)
(4)刑法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 犯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 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 或免除刑罚。
说明:
第一,刑法规定,对预备犯应 给予处罚; 第二,预备犯,毕竟尚未着 手,因此,它的社会危害性 比较小,或者说,它实际的 损害并没有真正发生.所以, 才有上述的规定.
二 、 犯 罪 未 遂
(1)概念
实行终了的未遂对刑法 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侵 犯程度重于未实行终了 的未遂,这是在量刑时 应予考虑的。
②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
这是以犯罪行为本身能否既遂为标 准所作的区分。 不能犯未遂又包括:对象不能犯未 遂和工具不能犯未遂。比如开枪杀 一个死人就属于对象不能犯;用精 盐当砒霜杀人就属于工具不能犯.
案例分析3:
某甲因私仇蓄意杀害某乙。 一天,某甲在某乙回家途中 向其开抢射击,但未击中。 这时,某甲尚有子弹3颗, 却怕罪行败露,遂停止开枪 射击。某甲的行为是否构成 犯罪?
犯 罪 犯罪形态 (犯罪构成都是以既遂为模式的) 的 停 未完成形态 止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形 态 (只能出现在犯罪过程中)
●途中行为(行为人尚在前往犯罪 地点的途中); ●尾随行为(行为人尾随被害人伺机侵 害); ●守候行为(行为人埋伏或等候在预定 地点准备实施加害行为);
●寻找行为(行为人寻找预定的犯罪对 象); ●准备行为(行为人制造、准备作案工 具或对作案现场进行踩点等行为)。
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预备行为没有完成, 因而不可能着手实 行犯罪; 预备行为虽已完成, 但由于某种原因未 能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分子对作案现场周围客观情况的 认识障碍。
如:入室盗窃,听到外面风吹草动以为有人来了,然后溜之大吉。
⑶、犯罪未遂的类型
①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这是以实行行为是否实行终了为标准所进 行的区分。 实行终了而未遂可能是由于犯罪分子对于 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如开枪杀人以为杀死 遂不为;还可能因为犯罪结果要过一段时 间才可能发生,这时被害人被人救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