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_1-课件
(1)一位德国生态学家曾悲观地对鲁尔区做出预言“在这里,白色只是一种
梦想”,它描述的问题是( )
A.失业率下降
B.环境污染
C.治安混乱
D.金融危机
(2)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下列因素与其无关的是( )
【导学号:73360087】
A.廉价石油的大量输入
B.便利的水陆交通
C.广阔的市场
D.充沛的水源
D.①②④⑤
2.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受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
【导学号:73360089】
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B.世界性钢铁过剩
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D.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解析】 第 1 题,鲁尔区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⑤说法错误。第 2 题, 产业结构单一属于鲁尔区的内部问题,与世界工业发展的形势关系不大。
(3)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 传统工业区大多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有充足的廉价技术工人,面 向国内市场的同时,又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如日本依赖于国际大市场。
3.鲁尔区衰退的原因
[体验评价] 1.鲁尔区形成于 19 世纪中叶,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正误判断:
(1)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 )
(2)鲁尔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 )
(3)鲁尔区有便捷的水陆交通。 ( )
(4)鲁尔区水资源缺乏。
()
【提示】 (1)√ 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 (2)× 鲁尔区铁矿资源缺乏。 (3)√ 鲁尔区水陆交通便利。 (4)× 鲁尔区水资源丰富。
教材整理 2 鲁尔区的衰退
阶
阶
段
段
一
三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学
阶 段 二
业 分 层 测
评
1.了解鲁尔区经济辉煌的优势区位条件。 2.理解鲁尔区衰退的表现及原因。(重点) 3.结合图文材料,掌握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1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阅读教材 P58~P59,完成下列问题: 1.优势区位条件 (1)资源优势 ①煤田 储量大,开采条件好。 ②离法国东北部的铁矿 较近。 ③河流众多,水源丰富。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 方式。鲁尔区因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新兴 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正误判断: (1)鲁尔区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复杂。 (2)鲁尔区煤炭危机主要是新能源的广泛使用。 (3)鲁尔区因用地紧张、污染严重,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解析】 第(1)题,鲁尔区在发展过程中煤炭是其主要的能源,环境污染 严重,影响了鲁尔区的进一步发展。第(2)题,鲁尔区发展工业的能源不是石油 而是煤炭。
【答案】 (1)B (2)A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合作探讨]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大都是代表各个国家地 区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名胜古迹,但如果告诉你,在 19 世纪后半叶的百年里 发展起来的钢铁重工业基地也榜上有名,恐怕难以置信吧!位于德国西北部鲁 尔工业区埃森市的德国煤炭业联盟洗煤厂就是这样一处及其特殊的世界文化遗 产。
材料二 底特律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是美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2013 年 7 月,底特律宣告破产,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破产城市,居民人数从 200 万 下降到 70 万。
探讨1: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一般有哪些? 【提示】 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充足的水资源、广阔的市场。
探讨2:传统工业在现代背景下,为什么陷入发展的困境?
【答案】 (1)B (2)D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 1 鲁尔区的兴起和衰落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回答 1~ 2 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
动力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2)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3)水陆交通便利 ①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 ②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
(4)市场广阔:德国及西欧经济发达。 2.发展成就:19 世纪中叶,鲁尔区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 “德国工业的心脏”,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
化学工业的发展
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工业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
广阔的市场
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革
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新
2.三方面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条件 (1)丰富的资源基础,如煤、铁、水源等资源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俄罗斯欧洲部分工业区、中国辽中 南工业区等都与当地丰富的煤铁、充足的水源有关。 (2)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密西西比河、五大湖、铁路等水陆交通便利;日本太平 洋沿岸工业区是依靠便利的海运条件发展起来的;中国辽中南、俄罗斯欧洲部 分、英国中部等工业区皆水陆交通便利。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对点训练 2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3~4 题。 材料一 1957 年,鲁尔区有 140 个煤矿基地,如今只剩下 7 个;1955 年, 这里有 81 座炼钢炉,现在只有 7 座。 材料二 目前,在鲁尔区有 15 万个规模不等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第三产业; 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 140 万,占所有就业人口的 65%。
(3)鲁尔区对传统工业进行了关闭和搬迁。
()
(4)鲁尔区建成了由公路、铁路和水运构成的交通网。
()
【提示】 (1)× 石化不属于“无烟经济”。 (2)√ 科研机构和大学为鲁尔区提供了技术支持,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 (3)× 鲁尔区对传统工业采取的措施是合并和技术改造。 (4)√ 鲁尔区已形成了由公路、铁路和水运组成的交通网。
鲁尔区的兴起和衰落
[合作探讨] 材料一 鲁尔区自古处于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 南欧的捷径,是欧洲的十字路口。19 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 和生产钢铁,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传统工业区。二 次大战时期,鲁尔区的重工业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纳粹德国发动战争的 物质基础。战后,鲁尔区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 业产值曾占全国的 40%。
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 加强了人们的环保观念,
管理措施
法规,加强环境管理
使环境保护有法可依
[体验评价] 2.读“世界某地区”(图 1)和“该区产值构成”(①表示 1958 年,②表示 1995 年)(图 2),回答(1)~(2)题。
图1
图2
(1)图 2 中反映该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导学号:73360088】
() () ()
【提示】 (1)× 鲁尔区产业结构单一。 (2)× 煤炭危机一是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二是采煤成本上升。 (3)√ 因用地紧张、污染严重,新兴企业不愿到鲁尔区落户。
教材整理 3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阅读教材 P60~P62,完成下列问题: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1)改造传统工业:对 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合并和技术改造。 (2)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电子工业、信息业、食 品和服装工业等。 (3)重视发展第三 产业:工业旅游是当前发展的一个热点。
阅读教材 P59~P60,完成下列问题: 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和新技术炼钢, 使煤炭需求量明显下降 2.煤炭危机煤炭开挖深度增加、劳动力成本 上升, 使鲁尔区煤炭缺乏市场竞争力
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增多, 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 3.钢铁危机经济危机及钢产品替代品的广泛 应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
离铁矿区较
区,后期来自瑞典,鲁尔区离两地 本。钢铁工业成为鲁尔区的主
近
较近
导产业
内河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 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
便捷的水陆
运便利;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
交通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了条件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
充沛的水源
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探讨1:上述“奇迹”的出现,是德国采取了哪些措施的结果? 【提示】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治理环境、拓展交通等措施的结果。 探讨2:鲁尔区的改造对我国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提示】 传统工业区在现代生产关系下并非死路一条,可以在现有条件 的基础上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改造,一样可以重焕光彩。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 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由公路 、铁路和 水运构成交通网,是欧洲最 稠密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 保护。
正误判断:
(1)旅游业、商业、石化和金融都属于“无烟经济”,在鲁尔区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