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PPT】中国现代文学史(精)
【PPT】中国现代文学史(精)
3、叙事模式:
晚清已有关于现代小说形式的论述(林纾
译介的外国小说) “五四”后现代小说的叙述模式如横断面 (《一件小事》)、成长小说(《倪焕 之》)意识流(《梅雨之夕》)等更是广 泛应用。
还有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
论述的连载体、花絮体等,都与19~20世纪西 方小说叙事模式接近或同步。
传统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划分: 以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2卷 5号上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 为开端,止于1949年7月第一次全 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 京召开。历时32年,习惯上称为 “现代文学三十年”。 这种划分方法是中国现代文 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王瑶先生在 《中国新文学史稿》中提出的。
温儒敏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 下册
朱栋霖 丁帆 朱晓进 主编 高等教育琰 主编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程光炜 吴晓东 孔庆东等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扬义文存》
杨义 著
人民出版社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界定
用现代的文学语言(现代白话文)与 现代的文学形式(诗歌、散文、小说、戏 剧),表达现代中国人思想、情感和心理 的文学(即近代中国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现 代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所导致的中国人 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的变化)。 (前言P1)
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程设置
课程依现代文学的三个“十年”,分 为三个大的段落,即三编 : 1917-1927(新文学的生长期); 1927-1937(新文学的发展期); 1937-1949(新文学的成熟期) 。
2、结构:单线索的串珠式--多线索 的交叉式--蛛网式。
最早小说是15世纪,西班牙的《列那狐游
记》,以主人公的经历、游踪为线索组织 故事情节,因此又被称为"流浪汉"小说, 这是小说史早期的"单线索结构"。 我国早期小说也有类似的结构,如《西 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线索, 九九八十一难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是"单 线结构",形成"串珠式"小说结构
中国现代文学史
(2006----2007第一学期) 讲授人:管晓莉
绪 论
一、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首先它是“史”,属于历史学的一个分支。
其次,它是文学史,是对历史事件的文学叙事,
所以它有自身的文学特征:作家自身的艺术气 质、审美的、文化的等诸多特征。 再次,它是现代文学史,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 文化的底蕴,又从西方现代国家吸收了进步的 思想文化和写作技巧 。 最后,它是中国的现代文学史,是"新鲜、活 泼的具有民族作风、民族气派的大众文学"。
(二)从文学的主题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
来看 (三)从文学发展的外部条件(文学生产 体制)考察,"五四"后文学具有现代性。
(一)从文本 1、语言:
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成为书面语,真正实
现了"我口写我手"、"言文同一"。改变了明、 清以来因"八股取试"所导致的书面语与口头 语日益分离的局面,白话文作为书写、表达 工具更加方便,有利于大众使用和文化知识 的传播。
六、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方 法
初学时,建议浏览指定的相关教材,求
得一个大致的轮廓印象,然后再进行学 习,学习每一章节,都力求有一种文学 史眼光的贯通。 还要认真读作品,要预先读完指定的必 读书(篇)目,有自己的文学感觉与体 验,带着问题来学习, 提高文学审美与 分析能力 。
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题价值取向是"文以载 道",载忠君之道,代圣贤立言,表达"致君 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的君臣、父 子、忠孝节义的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以西方近现代的思想价值观 念的民主、自由、科学、博爱作为现代价值 尺度。表现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及建设 现代化民主国家的概念。
(三)从文学发展的外部条件(文学 生产体制)考察
4、文体:
中国古代文学尊崇散文、诗歌,小说被视
为小道。但"五· 四"后小说由边缘滑向中 心,成为文学正宗。诗歌由古代韵律体变 为现代自由体诗,更有利于作者情感的自 由抒发。对传统戏剧的改良和西方话剧的 引入都对中国现代文体建设起到了促进作 用。传统散文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小品 文和杂文。
(二)从文学的主题价值取向和思想 意识来看
以及文艺大众化讨论,马克思主义理论 获得了深入发展。长篇叙事文学作品有 了长足的发展
1937--1949: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我 国新文学的成熟时期。
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香港、华东、
华南、东北、上海孤岛)文学作品异彩 纷呈
重新划分文学史
钱理群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中提出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
(1)80年代中期,黄子平、陈平原、
(2)还有人提出"19世纪以来的中
国文学"的概念,将1840年鸦片战争 至今的近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打通。 (朱栋霖 丁 帆 朱晓进主编《中国 现代文学史1917-1997》高等教育 出版社)
(3)还有"近百年中国文学史"的提
法。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领域专家谢冕 先生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便是对其的实 践。从1900-2000年中基本每隔十年 便选取有代表性的年代(1928年:革 命文学、1942年:走向民间、1956 年:百花时代、1998年:世纪末的喧 哗)等,对那个年代的历史文化进行 透视以显现整个文学的发展脉络。
还有王晓明、陈思和等,都准备
去重写文学史,尽管他们对文学 史的看法五花八门,但他们都认 识到:现代文学不应仅是个时间 概念,更应该是一种性质概念。 因而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来诠 释现代文学的性质。
四、对现代文学现代性内涵的理解
(一)从文本(语言、结构、叙事模式、
文体)自身演变来看,“五· 四”后的中国 现代文学是与当时西方文学发展同步的。
1917--1927: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新文学生长期。
以1921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创作寂寞,作
品廖廖,刊物也不多。后期;文学社团蜂起, 刊物众多,作家作品大量涌现。
1927--193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期--新文学的发展期。
理论上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
出版业的繁荣、职业作家的出现、现代
读者群的形成,是文学是否具有现代性 的外部标志。"五四"后的中国文学具有 了上述特征,因而具有现代性。
五、中国现代文学的缺陷及不足
1、文学越来越遵循现实主义,并形成主流, 排斥其它文学流派。 2、现代化的功利目的使人误以为文学应具有 强烈的理性启蒙精神,这样的文学才是正宗的 文学,因而以此为依据对讲究“趣味主义”、 “消遣、娱乐”的大众文学--武侠、侦探、鸳 鸯蝴蝶派等通俗市民文学,进行批判。 3、强烈的理性精神使文学负载了太多"非文学 "的使命,导致现代文学的艺术水准普遍不高。
多线索:
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小说艺术是中国古典
小说艺术的高峰,它在小说结构模式上也有 新的贡献,形成了"多线索"的小说结构模式: 即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落为副线,展 示了18世纪我国封建社会渐趋没落的历史真 实。
蛛网式:
19世纪西方小说以列夫· 托尔斯泰为代表取得辉
煌成就,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 娜》、《复活》,以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和 众多的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线索交叉的" 蛛网式"结构,深刻展示了帝俄时代社会生活的 各个层面,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茅盾先生的《子夜》也以 众多的人物、纷繁的线索展现了30年代大上海生 活的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