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共服务社会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_以广州市公园为例_周春山

城市公共服务社会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_以广州市公园为例_周春山

P u b l i c F a c i l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3年 第37卷 第10期 VOL.37 NO.10 OCT. 201384【作者简介】周春山(1964-),男,博士,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海燕(1973-),女,博士,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高军波(1979-),男,博士,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讲师。

【修改日期】2013-09-18【文章编号】1002-1329 (2013)10-0084-06【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B 【摘要】我国转型期城市公共服务存在供给总量不足、需求分化、结构失衡等问题,进而与社会群体相互作用形成公共服务的社会空间分异和社会不公平现象。

弄清影响分异的因素和形成机制对公共服务的公平构建和效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广州公园服务的社会空间分异特征为基础,选取公园服务水平和人口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相重叠的双高型(高SES、高服务区)和双低型(低SES、低服务区)街道,从城市发展历程、公园建设及服务特征、人口构成特征等方面总结形成公园服务水平两极分化的机制,包括城市发展的历史惯性与累积、城市选择性更新与滤出、城市扩张中的城乡二元分化、居民消费需求与能力的分化等四类。

基于各类公共服务的共性和个性,有必要进一步对教育、医疗、公交等其他公共设施进行相关深入研究。

【关键词】城市公共服务;社会空间分异;形成机制;公园ABSTRA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hina’s urban public service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such as inadequate supply, differentiated demand, and structural imbalance.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ublic services and social groups, social inequity and social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ccur, and consequently, to guarantee social equity and the efficiency in terms of public services, it is important to examine the factor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s. By analyzing the “double high (high SES and high service level)” and “double low (low SES and low service level)” stree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four types of mechanisms that contribute to such polar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ity’s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features of park services, and population composition. To be speci fi c, the four types includethe historical inertia and accumulation duringthe urban development, its selective renewal and filtration, the urban-rural dualization during the urban expansion,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citizens’ consumption demand and ability. Based on the commonalities and individualities of those public services, the paper proposes further studies on other public facilities such as schools, hospitals, public transport, and so on.KEYWORDS: urban public service; differentiation of social spaces; mechanism; park1 引言近40年来,国外学者对于城市公共服务分配的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居民的满意度[1]、服务的社会分异[2~4]和空间公平[5~7]等方面。

其中,涉及公平影响因素的研究有:费赞(E.B.Feyzan)将影响公平的因素总结为可用资源的数量、人口的构成与分布、政策要求的数量和强度以及居民需求[8];特伦(E.Talen)则认为包括城市形态、组织规则、居民联系和种族[2];也有人认为经济和社会因素如收入和居民价值观是主要动因[3],人们为了追求优美的居住环境,愿意付出更高的通勤距离成本[9]。

在国内,由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外部性,其空间分布也成为转型期以来居住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学校、公园绿地、文化设施、医院和地铁等公共设施最容易通过房价形成居住空间的社会分异[10~11]。

总体而言,高收入家庭和高社会经济地位群体能够享受更多更优质城市公共服务社会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以广州市公园为例周春山 江海燕 高军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水平的社会公平性动态变化研究”(10YJC840036);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城市公共交通公平的定量评价与公平规划研究——以广州为例”(2011KB08)。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OCIAL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URBAN PUBLIC SERVICES: A CASE STUDY ON THE PARKS OF GUANGZHOUZHOU Chunshan; JIANG Haiyan; GAO Junbo85的公共服务,从1996年对深圳蛇口的研究[12]到近几年对上海[13]、广州[14~15]等大城市的研究结论均是如此。

有研究认为公共设施供给和分布应与城市空间结构、人口结构和数量相适应,通过找出薄弱区域、增加供给以降低不公平[16~17]。

比较而言,国外学者的研究不仅结合人口社会空间描述公共服务的社会公平问题,还对不公平现象进行解释[18];而国内学者更多集中在不考虑人口构成的地域均等和空间均衡的描述性研究上,缺乏对现象的解释。

本研究以广州市公园为例,在公园服务的典型社会空间特征研究基础上,选择服务水平呈两极分化的街道类型,总结公园服务社会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以促进公共服务设施的公平分配,减少两极分化,提高服务效益。

2 研究数据、思路及基础研究区域为广州中心6区(越秀、荔湾、海珠、天河、黄埔和白云南部)的105个街道,公园绿地面积2328hm 2,占全市公园绿地面积总量的46.54%(2007年)。

涉及数据包括:2007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居委社区、交通调查的GIS数据和2009年按街道人口1‰抽样的3594份《广州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公众意愿调查》问卷数据。

研究思路分四步:(1)采用ArcGIS9.2分析工具中的网络分析和简单缓冲方法,计算各街道被公园绿地服务区覆盖的比率,按服务比为0.7001~1.0000、0.4001~0.7000、0~0.4000将105个街道划分为高、中、低服务区三种类型。

(2)采用SPSS14.0将3594份问卷的人口数据进行聚类,计算人口社会经济地位指数SESI(socio-economic status index)[14],按照SESI为2.85~4.14、2.46~2.84、1.80~2.45将105个街道划分为高、中、低SES三种类型。

(3)结合以上两种指标,将105个街道划分为五类典型社会空间服务类型(图1、表1)。

(4)选择两极分化的“双高型和双低型”典型街镇分析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

前三步已在有关论文中详细阐述[14],限于篇幅,本文重点解释社会空间两极分化的形成机制。

3 城市发展的历史惯性与累积机制3.1 内城社会空间结构的累积性和延续性城市历史发展的惯性在城市功能空间和社会空间均表现出历史的累积性和延续性特征,但不同时期主导因素各不相同[19]。

(1)广州内城“西富——东贵”区和中间地带的平民区格局,在1949年以前是城市长期的政治、商业功能在空间表1 广州中心城区公园服务的典型社会空间特征一览Tab.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ypical social spaces in the central city of Guangzhou in terms of public services 社会空间类型空间特点人口特征公园服务特征典型街道双高型(高SES、高服务)行政中心区、新CBD 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白领比例最高,达44.52%,SESI指数最高公园类别多样,服务水平高,服务重叠率高,人均享有量高洪桥街、白云街、猎德街双中型(中SES、中服务)中等居住区各类人群混合居住,以一般打工者为主公园类别单一,服务水平和人均享有水平中等,无重叠率员村街双低型(低SES、低服务)原芳村旧工业区、城市边缘区多数为租房者,一般打工者和外地人比例最高基本属于服务盲区或服务水平低下冲口街、鹤洞街、龙洞街、凤凰街、新塘街低享高型(低中SES、中高服务)老城商业和居住区、城市边缘区外地打工者和本地中老年人比例高老城区以综合公园为主,服务水平中高,重叠率中等,但人均享有量低;边缘区以专类公园和村镇社区公园为主,服务水平中等,无重叠率;实际可利用率低农林街、人民街、北京街、官洲街、华洲街、黄村街、珠吉街高受低型(高中SES、中低服务)旧科教区和旧CBD 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白领比例较高,占32.63%,本地打工者比例最高基本属于公园服务盲区,但旧科教区实际享有高水平单位附属绿地五山街、新港街、林和街图1 广州中心城区公园服务的社会空间类型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social spaces in terms of park services in the central cityof Guangzhou城市公共服务社会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周春山 江海燕 高军波P u b l i c F a c i l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3年 第37卷 第10期 VOL.37 NO.10 OCT. 201386上的累积和家族继承的结果[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