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生活的舞台,演唱信息的好戏”----《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教学课题】表格数据的处理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课题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设计思想】生活中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把生活和课堂紧密联系起来;知识、能力与情感并重;充分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在做中学,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的信息素养。
【教材分析】1、《表格数据的处理》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部分内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信息的表格化是结构化表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对信息进行表格化加工和处理,是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技能,借助表格,可以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它也为后续章节关于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知识点在现代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表格处理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对一个具体的任务要求也基本能够根据自己的分析或小组协作寻找到解决的一般途径。
表格数据的处理, 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了,但是实际操作经验并不丰富,因此,有必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多的表格数据处理方法,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节课中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问题,而在我们这里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决不仅仅是一些纯粹的技术。
所以,让学生在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主动进行问题的探究,逐步领会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过程。
【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软件Excel2003加工表格信息。
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工作表数据计算、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数据的计算。
【教学策略与手段】教法:任务驱动、范例教学、个别指导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协作学习【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向同学们呈现:曾经,有一堆关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数据放在我面前,我没有头绪,等我抓狂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堆数据说5个字:我要整掉你!如果非要对这堆数据用一个合理的工具,我希望是……EXCEL!【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要求我们统计数据,对数据进行计算,今天我们就学习利用表格来处理数据,通过学习我们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从而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事实,结论。
二、表格数据处理【问题探究一】看下图并思考:学生成绩的“总分”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有什么规律?是怎么实现的?(意图:引出数据的排序)【表格数据处理的之一】数据的排序数据的一般排序:利用excel提供的排序功能可以按任意字段对数据进行升序或降序排列,排序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各种分类信息。
利用自定义排序可以满足特殊排序的需要。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提前下,以小组为单位,打开桌面上文件夹名为表格处理中“数据排序”工作簿,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一。
【学生演示】随机找一组同学进行任务一的操作。
【教师纠错并加以点评总结】对同学们的操作加以鼓励,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问题探究二】【教师活动】:通过刚才的操作,同学们思考:我们能找出总分低于600分的同学吗?(意图:引出数据筛选)【表格数据处理之二】数据的筛选(1)自动筛选:根据一定的规则“筛选”大批的数据,为了更加清晰地表达表格中的数据信息,还可以将筛选与排序功能组合起来使用,已达到更好的数据分析效果。
(2)高级筛选:可以快速的做好数据整理、统计【教师活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打开桌面上文件夹名为表格处理中“数据筛选”工作簿,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二。
【学生演示】随机找一组同学进行以上两个任务的操作。
【教师纠错并加以点评总结】对同学们的操作加以点评,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自动筛选:从表格中选出符合某个特定条件的数据记录,将暂时不需要的记录隐藏起来。
【问题探究三】如何计算出5班同学的总成绩?有几种方法?如何计算各科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意图:引出数据的计算)【利用微视频进行讲解】【方法一】利用公式计算基本步骤:1.单击选择要输入公式的单元格;2.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的标志“=”再依次输入组成公式的数值及运算符;3.最后按回车键确认公式输入完成,当前单元格中显示计算结果。
【方法二】利用函数计算,常见函数:求和sum,平均值average,最大值max,最小值min (教师利用PPT进行演示)【方法三】自动计算1.单击存放结果的单元格;2.单击“常用”工具栏的自动求和按钮∑;3.回车确认;4.利用填充柄填充。
【表格数据处理之三】数据的计算【教师活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打开桌面上文件夹名为表格处理中“数据计算”工作簿,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三。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演示】随机找一位同学进行以上任务的操作。
【教师纠错并加以点评总结】【自主探究】浏览课本p76页分类汇总的相关操作,打开打开桌面上“表格处理”文件夹中--数据分类汇总.XLS,帮助厨师王师傅统计出肉类、水果类、谷类、蔬菜类共多少克?【表格数据处理之四】分类汇总根据需要对表中某列字段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教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打开桌面上文件夹名为表格处理中“数据分类汇总”工作簿,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四。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四。
【教师纠错并加以点评总结】让学生对这个同学的操作加以点评,老师进行归纳和总结。
1.在做分类汇总之前首先对数据按照类别进行排序,将相同类别的数据放在一起。
2.根据题目要求再进行汇总三、课堂实战实战一:打开筛选工作表,筛选出17班的学生,并且按学生姓名进行升序排序。
实战二:打开计算工作表,把以上同学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折合成百分制成绩,并计算出折合后的总分。
(例如:语文折合成绩=语文/150*100)四、教学反思:1.由于学生以前接触过EXCEL,模仿能力比较强,大多数同学能基本完成布置的任务。
但有的同学只会机械地模仿,对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可能还是存在某些困难,所以我在讲解时要有问题设计,即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这一点对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
2.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
上课以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图示或者利用互连网进行自主学习,尤其是利用互连网学习,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学会自主学习。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可转播学生问题,一起解决,个别问题当场解决。
这样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3.教学设计安排了一个提高题,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从课堂反映看,同学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有待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领,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模仿,失去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表格处理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对一个具体的任务要求也基本能够根据自己的分析或小组协作寻找到解决的一般途径。
表格数据的处理, 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了,但是实际操作经验并不丰富,因此,有必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多的表格数据处理方法,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节课中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问题,而在我们这里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决不仅仅是一些纯粹的技术。
所以,让学生在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主动进行问题的探究,逐步领会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过程。
效果分析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表格是处理数据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也是结构化表达信息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表格数据的计算、数据的排序、数据的筛选和数据的分类汇总等操作,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信息,对事物的各个方面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表格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掌握了几个表格数据处理的操作,竞争无处不在的信息时代,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在工作中,迅速、准确地获取信息,科学、合理地加工表达信息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更加重要。
同学们一定要自己摸索根据不同的任务,不同的信息,灵活选择不同的加工方法,提高自己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们要积极利用电子表格软件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领悟到了: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正确的消费观、良好的饮食习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会做人、会做事、会合作、会学习、会生存的合格高中学生。
【教材分析】1、《表格数据的处理》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部分内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信息的表格化是结构化表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对信息进行表格化加工和处理,是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技能,借助表格,可以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它也为后续章节关于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本节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知识点在现代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让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提前下,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完成合作探究一、二、三、四。
教师纠错并加以点评总结。
二、让同学们完成课堂实战:实战一:打开筛选工作表,筛选出17班的学生,并且按学生姓名进行升序排序。
实战二:打开计算工作表,把以上同学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折合成百分制成绩,并计算出折合后的总分。
(例如:语文折合成绩=语文/150*100)师:纠错并加以点评总结《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反思1.由于学生以前接触过EXCEL,模仿能力比较强,大多数同学能基本完成布置的任务。
但有的同学只会机械地模仿,对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可能还是存在某些困难,所以我在讲解时要有问题设计,即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这一点对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
2.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
上课以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图示或者利用互连网进行自主学习,尤其是利用互连网学习,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学会自主学习。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可转播学生问题,一起解决,个别问题当场解决。
这样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积极性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