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课件:泌尿系统疾病3 肾盂肾炎 肾脏肿瘤

病理学课件:泌尿系统疾病3 肾盂肾炎 肾脏肿瘤


慢性肾盂肾炎
扩张的肾小管内可出现均质红染的胶样管型。
慢性肾盂肾炎
Masson染色,肾实质萎缩,纤维化。残留肾小管扩张,上 皮细胞萎缩、消失。腔内胶样管型,似甲状腺滤泡结构。
临床病理联系
临床特征:间歇性无症状性菌尿
急性肾盂肾炎症状的间隔性发作 急性发作症状 肾小管功能不全:多尿、夜尿、低比重尿。 高血压:肾缺血→肾素↑ 晚期:氮质血症、尿毒症等肾衰竭症状。 X线:双肾不对称性缩小,伴局灶性粗糙
肾小球:萎缩、纤维化或玻变。 部分肾单位代偿性肥大。 肾盂粘膜:增厚、坏死、鳞化、炎细胞浸润。
局灶性的间质性纤维化,炎细胞浸润。 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
部分肾小管萎缩,部分肾小管扩张。扩 部分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
张的肾小管内出现胶样。 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 部分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
血源感染:主要在肾皮质内形成多发散在 小脓肿
后期:慢性炎细胞↑,间质纤维化,肾小管 萎缩,肾盂肾盏变形
镜下:灶状的间质
性化脓性炎或脓肿 形成和肾小管坏死
肾盂粘膜充血、水肿, 炎细胞浸润
肾小管坏死,内充满 脓细胞和细菌
肾间质内脓肿形成 早期很少累及肾小球,
严重者肾小球炎细胞 浸润
急性肾盂肾炎
主要原因是膀胱输尿管返流 正常情况下,输尿管斜行穿过膀胱壁,形成单向
的活瓣结构,可防止膀胱充盈或内压增高时尿液 返流到输尿管 引起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原因: ①儿童:先天性输尿管开口异常;输尿管插入膀 胱的部分缺失或变短 ②成人:脊髓损伤出现膀胱弛缓
4、肾内返流
含菌的尿液通过肾 乳头和乳头孔,进 入肾实质
病因:
①急性肾盂肾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不 恰当。
②梗阻、返流因素持续存在,反复发作。
病理变化
大体:“瘢痕肾”
两侧肾脏不对称变 小、变硬,出现粗 大、不规则的凹陷 性瘢痕。
慢性肾盂肾炎
体积变小、质地变硬,不规则凹陷性疤痕为特征。
慢性肾盂肾炎
切面:
皮髓质分界 不清
肾乳头萎缩 肾盂粘膜增
厚、粗糙
葡萄球菌多见,双肾受累。
上行性感染: 下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细菌沿输尿管或周围淋
巴管上行→肾盂、肾盏和肾间质、肾小管→肾盂和肾组织
化脓性炎症。 以大肠杆菌为主,单侧肾受累,最多见。
感染过程
1、细菌从尿道进入膀胱
➢ 主要原因是尿道粘膜损伤 ➢ 插导尿管、膀胱镜和逆行性肾盂造影等使细菌
从尿道进入膀胱 ➢ 女性尿道短,缺乏前列腺分泌液的抗菌作用及
激素水平(黄体酮使输尿管蠕动减弱、妊娠期 子宫压迫输尿管)等易发病
2、细菌→膀胱炎
➢ 正常情况下,通过膀胱的排泄和分泌的有机酸和 IgA的抗菌作用可将进入膀胱的病原菌清除
➢ 尿路梗阻时,膀胱不能排空,细菌得以残留并繁 殖,引起膀胱炎
➢ 原因:前列腺肥大、肿瘤或结石等
3、细菌从膀胱进入输尿管、肾盂
切面:
皮质变薄 肾乳头萎缩 肾盂肾盏扩张变形 肾盂黏膜增厚、粗 糙
Chronic pyelonephritis
Sclerosing glomerulonephritis
病理变化
镜下:瘢痕区:
肾间质:纤维大量增生、炎细胞(淋,浆,单) 浸润,小血管:管腔狭窄,壁增厚。
肾小管:萎缩、坏死,纤维化。部分扩张, 胶样管型,似甲状腺滤泡。
病理变化
肉眼:
肾脏体积增大、表面 充血,有散在黄白色 大小不等的脓肿。
切面肾盂粘膜充血、 出血,表面积脓。
髓质见黄白色条纹, 且伸向皮质融合成小 脓肿。
病变可弥漫分布,也 可局限于某一区域。
急性肾盂肾炎
切面:髓质内见黄色条纹,向皮质延伸
上行感染:肾盂肾炎明显,从肾乳头部向 皮质形成灶状或不规则脓肿
疤痕和肾盏变形。
结局
治疗合理,及时→控制发展,功能代偿→ 不完全痊愈
单侧病变严重→难控制→切除 双侧广泛→变高血压,肾功不全→心衰,
尿毒症
肾肿瘤
肾细胞癌(肾腺癌) 肾母细胞瘤
肾细胞癌(肾腺癌)
Renal cell carcinoma
肾原发肿瘤,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肾恶 性肿瘤的85%
好发年龄:60-70 男:女 2-3:1 组织来源:肾小管上皮,又称肾腺癌 散发,4%家族发病
papillary necrosis
合并症 肾盂积脓
pyonephrosis
肾周围脓肿
perinephric abscess
肾 盂 积 脓
(二)慢性肾盂肾炎
(Chronic Pyelonephritis)
肾小管、肾间质慢性炎症。 慢性间质性炎症、纤维化和瘢痕形成,伴 肾盂、肾盏的纤维化和变形。
易感因素
尿道粘膜损伤:导尿、镜检和造影 尿路梗阻:前列腺肥大、肿瘤、结石 膀胱输尿管返流:先天性输尿管开口短缺、
脊髓损伤膀胱弛缓
肾内返流 机体抵抗力低下: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使
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急性肾盂肾炎
Acute Pyelonephritis
细菌感染引起的肾间质、肾盂和肾 小管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white cell cast
临床病理联系
全身表现:起病急,发热,畏寒、WBC 局部表现:腰痛、肾区叩击痛 膀胱刺激症:尿频、尿急、尿痛 尿液的改变:脓尿、菌尿、血尿、蛋白尿
结局与合并症
积极合理治疗→痊愈(大多数) 发病因素持续存在,治疗不当→慢性肾盂肾炎。
肾乳头坏死(急性坏死性乳头炎)
泌尿系统疾病(3)
肾盂肾炎、肾脏肿瘤
Case discuss
某青年妇女,近一周 来发热,腰部疼痛剧 烈,排浑浊尿液。查: 急性热病容,双侧腰 部压痛与扣击痛明显, 余无明显异常。
1. 临床诊断? 2. 如何解释这些症状、 体症?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以肾小管、肾盂和肾间质为主的化脓性炎症。
① 女性多见于(1:10) ② 主要症状:发热,腰痛,脓尿,血尿,
尿频、尿急、尿痛。 ③ 分类 急性PN:急性化脓性间质炎
慢性PN:慢性间质炎伴肾实质 的破坏,硬化。
病因
①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尤 其大肠杆菌(60-80 %),变形杆菌等
②急性:单一细菌感染 慢性:混合感染
感染途径
血源性感染:
败血症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入血→肾→栓塞肾小球或 肾小管周围间质→多发性脓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