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道德的发展PPT课件

儿童道德的发展PPT课件

实例: 在欧洲,有一位妇女因患一种罕见的癌症已濒临死亡。医生认 为还有一种可以救她的药,即该镇一位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镭。 药剂师以10倍于成本的价值2000元出售该药。病妇的丈夫海因茨 向每一位熟人借钱,但总共才凑得药价一半左右的钱。他告诉药剂 师:妻子危在旦夕,请他便宜一些售药或允许迟一些日子付款,但 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了这种药,正是要用它来赚钱。”海因茨 走投无路,闯进该药店为妻子偷了药。 故事讲完后,要求被试回答:这个丈夫该不该偷药?为什么?海 因茨倘若被捕,法官该不该给他判刑,为什么?这样的道德两难问题 ,具有不同道德水平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并提出不同的判断理由 。
许多跨文化研究已证实皮亚杰关于儿童的道 德认知从效果论-动机论,从客观责任-主观 责任,从他律到自律等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儿童对行为意图 的理解比皮亚杰所发现的更为复杂。当儿童 在判断别人的行为时,如果偶然犯错误与故 意犯错误的差异是相当明显的话,即使是学 前儿童也能考虑行为的动机。
对说谎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道德判 断已从效果论转向动机论。
关于儿童公正观念的研究
7岁、10岁和13岁是公正观念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这三 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公正判断分别以服从、平等和公道为特 征。
10岁左右儿童道德判断的基础发生了质的变化,已能以公 正、不公正或平等不平等为是非标准了。
13岁左右的儿童已能根据自己观念上的价值标准对道德问 题作出判断,能用公道不公道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 两难故事法:海因茨偷 药的故事
2、柯尔伯格道德认识发 展的阶段 三水平六阶段
道德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 突的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 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
3、道德判断转化的因素
低年龄儿童道德不成熟的原因:一是认识上 的局限,即自我中心和实在论;二是对权威 的服从。
要使儿童从自我中心和实在论中解放出来, 最重要的途径是与同伴发生相互作用。
成人必须改变传统的所谓权威的地位,与儿 童平等相处,才能成为促进儿童道德认识发 展的积极力量。
4、对皮亚杰道德认知理论的批评
阶段3:好孩子定向
儿童认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望的行为是 好的,否则就是坏的(他们的推理受众人的共同愿望和一致 意见决定)
阶段4: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
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威,维护社 会秩序,否则就是错误的(他们已经意识到良心与社会体系 的重要性)
后习俗水平(能摆脱外在因素,着重根据个人自愿选择的 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即根据内心的一套标准进行道德推理, 它们可能与社会规则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这一水平, 社会规则成为大多数行为的基础,当社会规则与内心的道 德准则发生冲突时,人们的内心准则往往占上风。很少人 达到这一水平。
在皮亚杰看来,公道感不只是一种判断道德是非的准则关 系,而是一种出于关心和同情人的真正的道德关系,是一 种“高级的平等”。
2、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
前 道 德 判 断 阶 段 ( 1.5-7 岁 ) : 集 中 于 自 我 时期(1.5-2岁),与感知动作思维相对应; 集中于客体永久性时期(2-7岁),与前运 算思维相对应。 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 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9-11岁以后) 总的说来,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识是从他 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道德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所设计的故 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 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 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 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 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 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 系,以此来测个体还没有内在的道德 标准,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他们用来作为 道德判断的基准取决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 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
阶段4: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努力在脱离掌 握原则的集团或个人的权威,并不把自己和这 种集团视为一体,而是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 心为行为的基本准则。想到人类的正义和个人 的尊严,其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 标准。
阶段5:社会契约为定向
阶段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对游戏规则的意识: 第一阶段:规则还不是有遵守义务的运动规则 第二阶段:以片面的尊重为基础的强制性的规则 第三阶段:规则成为彼此同意的合理的规则
儿童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
对偶故事法
对过失行为的判断:根据客观责任作判断在年幼 儿童身上出现,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根据主观 责任作判断出现稍迟,并随年龄增长而递增。
儿童道德的发展
学习内容
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儿童的自我控制
第一节 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研究方法 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 对撒谎和说真话的认识 对权威的认识
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和执行的发展情况
阶段1: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阶段2:相对功利为定向
水平二: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能按照家庭、集体或国 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认为这本身就是有价值 的,而不大理会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这时他们 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来思考道德问题,了解、 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阶段3:以“好孩子”为定向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推理水 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 坏是非)
阶段1:服从和惩罚定向
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 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阶段2: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 和利益
水平二:习俗水平:内化了社会规则(依据行为是否有利于 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进行道德判断,他们遵守 那些他们认为正确的规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