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烘炉方案

烘炉方案

1.烘炉方案1.1.烘炉目的1)在设备安装或设备大修(耐火材料重新砌筑)后均应进行烘炉,通过烘炉将筑炉过程中,进入耐火材料砌体和浇注料浇注体中的游离水份逐步清排出去,保证耐火材料不因温度剧变而爆裂或内裂。

2)保证焚烧系统衬里与设备本体紧密结合,使炉体(回转窑、二燃室、余热锅炉、急冷塔)及烟道的内衬体中的水分排出。

3)进一步核实耐火材质的质量和炉衬施工质量,使其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

1.2.方案编制依据1)工业锅炉砌筑后的养护及烘炉常规方法;2)耐火材料供货方提供的浇注料养护及烘烤施工说明;3)耐火砖供货方提供的烘烤温度曲线及操作说明。

4)焚烧系统设备、仪表、电气设备的使用说明。

1.3.烘炉工艺流程简述点火烘炉前首先检查是否具备烘炉条件,并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烘炉操作和烘炉安全培训。

点火前必须完成燃烧器、回转窑、冷却水泵、锅炉给水泵、急冷泵、洗涤泵、预冷泵、风机等关键设备的冷态试车。

烘炉燃料采用天然气,点火前将锅炉加水到运行状态,启动引风机,正常后点燃,系统开始升温。

通过增减燃料量及回转窑和二燃室的供风量来控制炉膛的温度,按照烘炉曲线维持转窑和二燃室的温度。

烘炉中产生的烟气经过余热锅炉冷却后,进入急冷塔进一步降低温度,控制温度170~190℃,经过干式脱酸塔、布袋除尘器、引风机、预冷器、洗涤除雾塔后由烟囱排放大气。

余热锅炉产生的饱和蒸汽直接排放。

随着回转窑和二燃室温度的升高按要求逐步启动系统设备,并按要求转动回转窑,定时巡检正在运转的设备,按要求做好烘炉记录和设备巡检记录。

1.4.烘炉条件1)岗位操作人员培训合格上岗,基本具备独立操作能力;2)关键设备单机试运转完毕;3)各仪表安装方式正确,控制回路调校合格;4)检查各设备的人孔门、炉门等是否处于关闭状态;5)各转动设备内是否存在异物(如:出灰机等);6)与烘炉有关的各种液路、气路畅通;7)公用工程(给水、排水、电)准备齐全,具备使用条件。

8)焚烧车间内安全、消防系统具备使用条件。

9)转动设备的润滑油填充完毕。

10)备齐烘炉物资。

11)记录表格编制完毕。

1.5.物资的准备1.6.处理系统准备7.6.1.总电源向系统内所有设备、仪表送电,转动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7.6.2.烘炉燃料供应系统1)烘炉燃料供应量、压力满足要求;2)辅助燃料天然气管路处于备用状态。

7.6.3.空气压缩机启动空气压缩机向下列设备、仪表供压缩空气:1)急冷塔喷枪2)各观火孔7.6.4.水箱1)启动软水器。

2)保持洗涤水池、预冷水池、冷却水池、急冷水箱、冷却水箱、软化水箱高液位。

7.6.5.密封门关闭二级密封门。

7.6.6.锅炉系统准备1)主蒸汽出口原管路断开,接临时管外排,手动全开锅炉蒸汽阀。

2)启动锅炉给水泵向余热锅炉供水,上锅筒液位处于低液位后停止锅炉给水泵;3)打开锅炉上锅筒排空阀门、关闭本体管路范围内的排空阀、排污阀和疏水阀;4)开启锅炉顶部放气阀,压力表三通旋塞阀;5)关闭分汽缸至其它用汽点的阀门。

其他详见锅炉运行说明书。

7.6.7.出渣机向回转窑尾出渣机供水。

7.6.8.回转窑、二燃室将低热值废液喷枪拔出,安装孔用盲板密封。

将工业电视安装孔用盲板密封。

7.6.9.供风系统根据烘炉温度情况,在保证系统微负压的前提下,适当启动回转窑、二燃室风机。

7.6.10.引风机系统利用变频器启动引风机。

自动调整引风机电机频率,保持回转窑负压-5~-10Pa。

7.6.11.焚烧温度调整系统开启系统中的温度自动控制联锁系统。

1.7.烘炉的操作注意:烘炉时间应根据焚烧炉类型,砌体湿度和自然通风干燥程度确定。

锅炉蒸汽直接外排。

烘炉升温阶段总计182小时。

7.7.1 烘炉的步骤烘炉时要求严格按照设计烘炉曲线控制炉温的升温均匀性,防止局部升温过速导致炉体损坏。

对于加热升温的控制,应以板晶铬刚玉砖温度为准,由于测量上的困难,在操作条件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可用窑尾温度作为控制指标。

1)材料使用在烘炉开始时,点燃木柴,通过回转窑和二燃室的漏风量来控制炉膛的温度,防止升温太快,温度降低后随时添加木柴。

环境温度-370℃主要使用木柴升温。

370℃-550℃木柴升温困难,可以安装燃烧器利用天然气来升温和保温,根据窑体内部燃烧情况适当增加窑体转动得次数。

2)由环境温度20℃至180℃,升温15小时;升温速度为10~15℃/h;保温50小时。

要求启动锅炉给水泵将锅筒水位加至正常水位,锅炉上水后可根据实际情况投入自动控制。

建议烟气温度较低、烟气量较小时采用手动操作:低液位时手动开启锅炉给水泵,高液位时关闭锅炉给水泵。

开启锅炉顶部放气阀,压力表三通旋塞阀,关闭锅筒、本体管路范围内的放水阀、排污阀和疏水阀,启动引风机,但必须关小引风机前阀门,可利用引风机变频控制回转窑微负压。

3)由180℃至370℃,升温12小时;升温速度为15~20℃/h,保温72小时。

注意:本阶段相对重要,温度控制要求严格,保证温度在370~400℃之间。

该阶段锅炉可能会开始产生蒸汽外排。

锅炉给水泵间断运行,人工启、停泵向锅炉加水至规定的水位。

锅炉压力不得超过0.3MPa表压。

回转窑或二燃室的温度超过200℃就可启动鼓风机,刚开始时可将一、二次风机的频率设定在5Hz。

预冷器前的温度超过70℃,开启预冷水泵和洗涤泵。

4)由370℃-550℃左右,升温9小时;20-25℃/小时,保温24小时。

注意:本阶段为烘炉的关键时期,二燃室出口温度控制在550~600℃(同时参考转窑内温度)。

本阶段至少恒温24小时,通过观察二燃室顶部壳体排气孔是否有水蒸气排出,来判断耐火材料是否烘干,如有则延长恒温时间,最终以壳体排气孔不排水蒸汽为准。

根据窑体内部的燃烧情况适当增加窑体转动的次数,如果窑尾有灰排出,随时启动出灰机出灰,间断或者连续运行。

急冷喷水装置在启动的情况下也要进行间断出灰。

并随时观察已启动设备的运转情况。

除尘器前烟温超过200℃,开启急冷水泵,急冷塔喷水。

起初急冷塔喷水时可让急冷水泵在固定频率下工作,随着燃烧负荷的增加可适当增加水泵的频率,或者直接采用变频控制水泵的频率。

5)在此烘窑期间按下列要求转窑:a)0~2小时,不转b) 2.0~16小时,1/3转/30分钟c)16~30小时,1/3转/20分钟d)30~36小时,1/3转/15分钟e)以后,1/3转/10分钟1.8.锅炉煮炉在烘炉后期,回转窑温度达到370℃,煮炉可与烘炉同时进行,缩短时间,节省燃料。

1) 煮炉开始时的加药量应符合相关规定,氢氧化钠、磷酸三钠投加量为2~3Kg/m³。

2) 药品应溶解成溶液后方可加入炉内,配制和加入药液时,应采取安全措施。

3) 加药时,炉水应在低水位。

4) 煮炉时间为2~3天,煮炉的最后24h宜使压力保持在额定工作压力的75%;当在较低压力下煮炉时,应适当地延长煮炉时间。

5) 煮炉期间,应定期从锅筒和水冷壁下集箱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当炉水碱度低于45mol/L 时,应补充加药。

6) 煮炉结束后,应交替进行持续上水和排污,直到水质达到运行标准;然后应停炉排水,冲洗锅炉内部和曾与药液接触过的阀门,并应清除锅筒,集箱内的沉积物,检查排污阀有无堵现象。

7) 煮炉后检查锅筒和集箱内壁,其内壁应无油垢,擦去附着物后,金属表面应无锈斑。

1.9.升温过程中其他系统的调整1)温度的调整a)烘炉的成败取决于温度是否按照烘炉曲线的控制,温度是最重要的。

b)温升或温降要平稳,防止温升或温降过快对耐火材料的影响。

c)在温度保持段要平稳,温度波动范围要控制在30℃以内。

2)烟气中含氧量的调整:在烘炉过程中,始终保持≥12%。

3)锅炉系统的调整a)锅炉蒸汽直接排空。

b)通过控制锅炉给水泵的起停,控制锅炉液位正常。

4)急冷塔出口烟气温度的调整a)当急冷塔出口烟气温度达到190℃急冷泵启动,低于180℃停止运行。

b)通过调节急冷管路电动调节阀的开启度,控制急冷塔出口烟气温度在不超过200℃。

c)最佳条件:急冷塔出口烟气温度稳定,急冷管路电动调节阀的开启度较稳定。

5)洗涤塔进口温度调整a)当预冷器进口温度达到70℃时,启动预冷泵及洗涤泵。

b)控制洗涤塔出口烟气温度50~60℃。

1.10.异常情况处理1)停窑在烘炉过程中,若在高温状态下发生停窑现象,应采取紧急措施:a.关闭引风机,系统采取保温,以保护筒体和耐火砖,减少窑内散失过多热量。

b.采取措施防止回转窑筒体在热态时发生弯曲、变型,要求:·在第一个小时内,每5~10分钟转1/4圈;·在第二个小时内,每15~20分钟转1/4圈;·在第三个小时内,每30分钟转1/4圈;·从第四个小时起,每小时转1/4圈;2)红窑现象为了防止红窑事故的发生,延长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延长回转窑的运转率,燃烧机的火焰严禁直接喷在耐火材料上。

发生红窑现象是重大事故。

红窑必须停窑修理,不允许进行压补。

3)停电在烘炉过程中,发生停电事故,系统采取保温措施:a.回转窑采取措施同“停窑”;b.二燃室根据系统压力情况,决定是否打开防爆门。

c.锅炉系统关闭蒸汽出口阀,关注液位变化情况。

4)停水发生工业停水,按照停窑处理。

5)负压造成着火当系统正压情况下,会发生炉内火外溢,造成着火事故:a.首先查找原因恢复系统负压,使火焰不外溢;b.再根据着火大小报119。

6)电气装置主配电室着火当主配电室发生火灾,紧急拉下断电开关,系统停电,用灭火器灭火。

系统按照停电处理。

7)特别注意:烘炉排出耐火材料中残存游离水份时,应按照规定程序,采取措施,以保证耐火材料不因温度剧变而爆裂或内裂。

烘炉过程中,燃料量要根据烘炉曲线的要求进行增减调整,但燃料量增减必须平稳,不得猛增猛减。

2.正常停车降温当烘炉结束,整套系统按照计划进入停车程序。

高温段炉膛降温必须保证不大于15℃/h 2.1.炉膛降温操作1)在降温初期中,严禁直接将燃烧器关闭而采用自然降温。

可以通过减小燃烧器天然气(可以断续点火)来控制炉膛的降温速度,当炉膛温度小于500℃后可以关闭燃烧器,观察炉膛的降温速度,如果符合降温要求,可以将燃烧器拆除,让炉膛自然降温,温度低于400℃后可以停止鼓风机,炉膛降温的过程必须控制大量冷风直接进入炉膛。

2)当温度低于120℃时,可以停止转窑,如果引风机停止后,窑内温度回升,必须启动引风机降温。

3)停炉过程中需定期转动窑体,在高温下如不经常转炉,炉子中心线将发生弯曲。

因此防止炉子中心线弯曲是十分主要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切不可疏忽,下列规定应予执行:a.在停炉后第一个小时内,每5~10分钟转炉1/4圈。

b.在停炉后第二个小时内,每15~20分钟转炉1/4圈。

c.在停炉后第三个小时内,每30分钟转炉1/4圈。

d.其后每小时转炉一次,每次转1/4圈,直至炉膛温度降低到50℃以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