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



二、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过程是指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过程, 个体心理特征是指个体所体现出来的相对稳定 和具有个体差异的心理特性。 个体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思维和作出反 应几个阶段,是需要—动机—行为的过程。 个性心理倾向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需要、 动机、兴趣爱好等等。这些心理因素都直接或 间接地影响着人的行为。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拿破仑故事
4、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知觉客体因素:
知觉对象特征表露的清晰与真实程度。 知觉客体与背景的对比度 知觉客体所处环境

欢乐对白 闻风:经过我大量实践、分析,我发现相对于女人来说,男人更喜欢 玩逻辑思维,比如说先明确观点,然后罗列事实进行推理,最后下判 断。女人却没有这么罗嗦,她们往往是抄近道直奔主题。 王为:是这样吗? 闻风:对,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那天我老婆做了一桌子菜,我边 吃边唠叨:“真难吃,像猪食。” 王为:什么呀? 闻风:这是明确我的观点呀!然后我会接着说:“炒这种菜的时候不 能放酱油,否则破坏了清香;还有,我早就跟你说过,拌凉菜不要放 花椒粒,弄得人满嘴发麻;呸,这是米饭还是沙子呀,牙差点硌掉 了。” 王为:对对对,这就是罗列事实。 闻风:最后我得总结呀,“哟,你可真够笨的。” 王为:这是下结论判断。 闻风: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反驳上面这段话呢? 王为:我当然会说:“我放酱油有理、放花椒粒有理、米饭其实不比 沙子硬!” 闻风:那是男人的思维,但女人才不会这么笨呢。她会直接说:“你 吃不吃?不吃滚一边去。”其实这才是问题的关健!不好吃也没见你 少吃一口。所以,男人被噎得翻过若干白眼之后,知趣地选择闭嘴。
一、(个体)知觉
知觉是在经验的背景基础之上对感觉信息的解释, 也就是说,正是通过知觉,我们才对感觉信息赋予一 定的意义。 简言之,知觉就是人从自己的立场用个人的 经验对信息做注释。 我们的知觉,或者说我们对环境信息的解 释,既以信息内容本身的特点为基础——这决定了我 们所有人的知觉的共性,同时,也受知觉者本身特点 的影响——这决定了知觉的个体性。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偏好、 兴趣,这使我们每个人眼中的事物打上了自己主观特 点的烙印。
拍卖清单
最靠近办公室的停车位; 单位日托托儿所; 每年2个月的带薪假期; 一间独立的私人办公室; 拥有公司里速度最快、界面最友好的计算机; 公司专车和专职司机,送您上下班; 一个更好的顶头上司; 灵活的上班时间; 到自己最喜欢的任何国内城市工作; 一流的健康利益(任何医疗费用您只需支付20%即可); 一间带按摩浴缸的浴室; 每天一份美味午餐(自动送到您面前); 有机会结识克林顿并结下深厚友谊; 您需要的技能培训。
对角色的认识和判断; (三个画家与国王) 对角色行为、社会标准的认同和期望; 对不同场合不同角色变换的理解和适应
社会角色是指由人的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为社会所期望 的行为模式。 角色期待 (李鸿章的角色知觉)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

角色知觉 影响因素:角色期待的明确程度;个体角色

4、影响个体行为模式的因素
个体因素 环境因素 情势因素
他人制造一种情景 使人改变行为 权威法 胁迫法 操纵法
生理:遗传的生理 自然环境 差异 社会环境 心理:心理过程 工作环境 和心理特征 人际环境 过去经验 教育与学习
100
百 分 比
50
30
20
1 2 3 4 5
10
20
30
天数
遗忘曲线
社会知觉、归因与印象管理
1、所谓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一般只指个体对个体的知觉,也即 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观察 进而了解其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性的过 程。 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 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
从拍卖活动看我们的社会知觉
1、每人拥有10000元人民币; 2、每件物品底价100元,每次加价100元; 3、可以拍卖一件,也可以拍卖几件。
注视着中央的黑点。过一段时间后黑点周围的灰色 薄晕就会渐渐缩小。
是几何学的奇迹还是悖论?
你看到了几种颜色?
图中只有三种颜色,分别是:白、绿及粉红。但 是看起来却像是有两种不同的粉红色,其实是同 一个颜色喔!
数数看有几个黑点! :o)
这些水平线都是平行的吗?或是彼此之间是有角度的呢?

因此,知觉不等于外部现实,不是对客体的绝对的 镜像反映: 1、世界中有许多东西我们知觉不到; 2、我们知觉中的某些内容有时并非外在世界本身所 具有的; 3、我们的需要、期望、价值观等都影响我们的知觉。
知觉对于组织行为为什么重要?



人的行为是基于对现实的知觉(或我们认为看到 的现实,而不是现实本身)反映。 这个世界是我们知觉到的世界。 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现实的知觉不同,导致其行 为表现也存在差异。
类别化 刻板印象(Stereotype)--人们对某一个群体 的人形成某种概括性的固定化的印象。 “种族隔离”
政策
人们在社会知觉中善于运用图式。
3、社会知觉种类


对他人知觉、角色知觉、人际关系知觉、自我知觉。 对他人知觉--“名人效应”“知人善任”“切肤之痛” 他人的外部特征----仪表特征、表情特征、言语交往等。 知觉者的主观状态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情境特点 角色知觉–人对自己对他人的角色行为的认知与判断。
2013-8-15
45

王为:没错,我也深有感触,有一次我跟小丽决定出去吃 晚饭,我就问她:“想吃什么呀?” 小丽说:“我要吃肯德基。” 我最讨厌那种东西,于是建议说:“别吃肯德基了,咱们 换个别的吧。” 小丽很乖,说:“也行,你说吧,吃啥?” 我提了好多建议,可小丽一一否决。无奈之下,我说: “你定吧。” 小丽说:“我要吃肯德基。” 我要急了:“咱们别吃那垃圾食品啦,都是油炸的,什么 滋味也没有,再说了,那里面都是乱吵的孩子,咱俩找个 肃静的、雅致点的环境多好啊。” 小丽说:“嗯,你说的有道理。” 看她终于改变了态度,我松了一口气,问:“说吧,想吃 什么?” “肯德基。” 她的回答令我眼前一阵阵发黑。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事实, 女人认准了什么就是什么,你和她摆事实讲道理争论都没 用,因为她的思维方式压根儿就和你不一样。XY
[美]肯塔基大学教授华莱士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
工作目标与个人 阶段奋斗目标 实施过程 目标是否 如期完成 否 工作恳谈主 客观原因 修正目标 主观因素 工作成果评估 与潜能分析 制定培养(能 力提升)计划 是
产生成就感
3、个体行为的共同特征
自发性(Autonomous) 有原因(Caused) 目的性(Purposive) 持久性(Persistent) 可塑性(Changeable)
二、社会知觉
网络顺口溜 餐桌顺口溜的背后 握着小姑娘的手,好象回到十八九; 握着情人的手,一股暖流上心头; 握着小姨子的手,后悔当年握错手; 握着老婆的手,好像右手握左手。



离群独居的,不是动物就是神----Aristotle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1947年 首创! 狼孩
个体心理
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情感情绪过程(情) 意志活动(意) 心理现象 注意
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与个体行为 人的行为受思想和心理支配,思想和心理是在长 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人的行为有 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不同的个体行为特征不同。 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主要有目的 性、社会性、自主性、连续性、持久性和可塑性 等特征。 一、个性与个性特点 个性(人格),源于拉丁文person。 个性 是指个体在先天素质与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着稳定性与倾向性的心理 特征的综合。 个性的特点: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组合; 文革对联 (节 约勤俭,生产劳动,革命团结,斗争矛盾) 整体性;稳定性;独 特性;倾向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整体性
对象的组合
○○○○○○○○○ ●●●●●●●●● ○○○○○○○○○ ●●●●●●●●●
接近原则 相似原则
闭锁原则
连续原则
曲线正方形


这些是完全的正方形 吗?其实它们的边线 都是笔直而彼此平行 的。 比尔· 切斯塞尔创作。
扭曲的圆

韦德螺旋:这真是一个螺 旋吗? 英国视觉科学家、艺术家 尼古拉斯· 韦德向我们展示 了他的弗雷泽螺旋幻觉的 变体形式。虽然图形看起 来像螺旋,但实际上它是 一系列同心圆。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Fra bibliotek管理过程就是不断认识人的过程。 如何识人:听其言,观其行。 诸葛亮有“七观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资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告之以福祸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 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魏征的“六观法”: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 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 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问题分享:
1、拍卖过程中您的感觉如何?从其他人身上,您观 察到了什么? 2、哪件物品是您非常想得到而最终没得到?为什么? 3、有哪件物品是您不敢竟买的吗?为什么? 4、生活中您怎样争取有价值的东西?
2、社会知觉过程的特征
社会知觉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 人们在社会知觉中遵循图形-背景原则。 人们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对信息进行 归类。

我们并不是看到现实,而是对自己所看到的 东西做出解释,并称它为现实。—— 斯蒂 芬 · P·罗宾斯 1、所谓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过程的模式
个性 动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