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也叫社会改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从进步主义教育壁垒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派别,它代表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左翼。
与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主张“儿童中心”不同,改造主义教育思潮强调教育对社会改造的意义以及社会对人的制约作用。
改造主义认为,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教育的目的是以“理想社会”的模式来改造社会。
学校是社会机构,学校存在的必要,一方面在于它能够完成社会交给它的职能,更重要的是,它在社会改造方面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应该成为新社会的模范,教师和学生应行动起来实现改造社会的目标。
一、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与发展1、作为进步主义一翼的改造主义实际上,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刚开始的时候,就孕育了改造主义。
在杜威创建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以前,就有学者在做着另外一种努力,与杜威相比,他们更重视社会变革。
20世纪2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可谓盛极一时。
除了杜威以外,还陆续聚集了进步主义教育的其他著名人物。
在这些人中,哈罗德﹒拉格,威廉﹒克伯屈,约翰﹒蔡尔兹,以及乔治﹒康茨等人经常聚会,形成了以克伯屈为首的讨论小组。
讨论学校与工业化社会的关系,教育如何通过给予教师和学生一些必要的理智工具,使他们更好理解和指导社会变化,建立理想社会等问题。
应该说,这些人都是进步主义教育的重要人物。
但是,也正是以这个小组的成员为核心,造成了20世纪3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2、30年代的改造主义1929年开始,美国首先陷入经济危机,随着这场席卷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延续,一些原先主张儿童中心的进步主义教育者,开始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学校为建立一个没有经济危机的社会做出贡献的问题。
他们认为,那些进步主义教育曾经倡导的理想的学校不能解决经济危机时期的社会问题,进步主义教育必须发生转向,即从强调个人中心、个人主义的教育,转向强调社会中心、社会改造的教育,从关心个人成长转向关心社会变革。
毫无疑问,这种重心的转移,乃是30年代改造主义与进步主义最终分道扬镳的最深刻的基础。
﹡改造主义哲学的形成:一般来说,改造主义哲学的形成应该追溯到哥伦比亚大学以克伯屈为首的讨论小组。
在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该小组的成员发表了许多文章和著作,论述如何通过教育的手段建立一个更理想的新社会的问题。
1934年,克伯屈将该小组成员撰写的文章汇编为《教育前线》一书。
﹡30年代改造主义的特点:30年代改造主义的一个特征是观点激进,所以,也被人称为“前线思想家”。
另一个特征是,30年代改造主义倡导者中,不仅仅局限于教育理论工作者,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行政人员也都在探索以社会为计划的教育计划。
3、50年代的改造主义在50年代,给改造主义以新的面貌,引起人们关注并给改造主义带来勃勃生机的是布拉梅尔德。
一些学者认为布拉梅尔德奠定了改造主义的基础,有人称他为“改造主义之父”。
布拉梅尔德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在《急需一个改造的教育哲学》中,他表达了他的改造主义思想与进步主义的渊源和继承关系。
主张,社会变动可以归结为文化危机,教育的目的和手段都必须加以改造。
要解决目前的文化危机,教育要关心方法,更要关心目的,教育要关心过程,更要关心结果。
二、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基础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改造的思想,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我们今天所探讨的改造主义,主要是指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个教育思潮。
它同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改造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它的思想基础主要来源于实用主义,特别是杜威的哲学思想。
(一)哲学基础1、本体论与进步主义一样,改造主义也认为人的经验是第一位的。
不同之处:改造主义所说的经验,主要指团体经验,而不是进步主义强调的个人经验。
此外,与进步主义强调“现在”不同,改造主义认为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不可分割的,未来也是本体的一部分,是存在的一般特征。
*改造主义更重视团体经验而不是个人经验。
在改造主义者看来,个人从属于社会团体,因而个人必然受到团体的制约,团体就是对个人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未来是实在的一部分,是存在的一般特征。
在改造主义者看来,时间是一个从过去到现在,再影响未来的持续不断的运动,其中,未来的理想是相当重要的,它对于理解过去和现在都是必须的,它对于现在具有一种实实在在的规划和改造力量2、认识论在认识论方面,改造主义与进步主义、特别是杜威的观点有许多一致之处。
改造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
观念、概念、学说等对环境的主动改造是一种工具性的东西,它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取得成功。
而且,改造主义也不承认绝对的终极真理。
3、价值论在价值论方面,改造主义与杜威的价值观有着更多的一致。
杜威认为,价值与存在的情境紧密相关,不同的存在背景中的价值也不相同。
改造主义者接受了杜威的观点,认为价值不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价值就是由“社会一致”决定的社会目标,价值将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二)人类学基础20世纪30年代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除了引发永恒主义、要素主义以及改造主义对进步主义的批判以外,也激发了人类学家利用人类学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分析教育问题,并对改造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人性观人类学家一般不喜欢使用“人性”这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他们不关心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性,而比较注重人与文化的关系。
2、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教育主要是看成传递文化的思想的根据乃是一种错误的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社会必须使年轻一代适应现存的社会。
改造主义者主张,教育必须要打破这种传统的假设。
个人在社会方面的自我实现的阻力,不仅来自个人,社会、政治、经济的环境也是一种阻力。
所以,要使人获得自我实现和好的生活,必须对社会进行改造。
个人与社会有密切的关系,不能把个人与社会看成是毫不相干和相互对抗的。
同时。
强调个人对现存文化做出反应的自由以及个人改变现有文化的能力。
三、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主张改造主义最根本的思想是,社会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造与变化,社会的改造和变化涉及教育的改造和变化,社会改造的实现需要利用教育。
(一)教育目的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变化,设计并实现理想社会。
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改造主义与进步主义有根本的分歧。
改造主义认为,进步主义教育是帮助人适应社会,而不是改造社会的工具。
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帮助人适应社会,而是直接促进社会持续不断地改造。
(二)课程改造主义认为,学校的课程应该包括各种社会问题。
进步主义主张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旨在给儿童以创造性的自我表现和生长机会的课程,已经不适应改造社会的需要。
课程迫切需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正在发生作用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力量,看到不受控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的混乱和社会的不安定。
(三)教育方法改造主义者认为,教育是人类实现特定目的的工具,教育目的必须统一到解决文化危机、取得高度文化成就上来,并使学生对这个真正的教育目的持积极态度。
所以,教育的方法和过程应该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批判以及做出决定的能力,而这些只有通过民主的教育实践才能实现。
在具体的教育方法的选择上,改造主义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这里,介绍两种主要的教育方法:1、灌输的方法*康茨主张灌输。
他在《学校敢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吗?》中提出,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教育除了必须有勇气正视社会问题、正视生活的现实,学校与社会建立有机联系以外,还必须不要像以前那样把强迫接受和灌输视为洪水猛兽。
*也有一些改造主义者不同意强迫接受和灌输的观点。
他们认为,应该说服学生改造他们所生活的社会,而且这种说服从学校开始。
教师的责任就是说服学生,使学生相信改造主义者的解决方法是正确可靠而且是必要的,从思想上理解未来社会的理想,并为了实现这种理想承担义务。
*布拉梅尔德就强调,解决文化危机,决不能采用强迫接受和灌输的方法,而必须通过民主决策过程。
为此,他提出了“正当的定见”原则。
2、“社会一致”布拉梅尔德认为,民主的目的只有通过“社会一致”的民主过程才能获得,学校教育过程应该成为民主实践的过程。
他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方面,这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从学习者的经验开始,通过各种学习达到“一致”的意见,而这种一致的意见是以未来的目标为定向的。
达到“社会一致”的学习活动的四个方面:通过证据的学习;通过交流的学习;通过同意的学习;通过行动的学习。
(四)学校的作用在学校的作用方面,改造主义有进步主义有着深刻的分歧。
1、学校是社会改造的工具改造主义认为,如果没有合作的智慧,没有组成社会的成员间的合作,就不能对现存文化进行改造,也就不可能谈及完善的文化。
为了实现文化改造的目的,学校的任务就是强调人的社会特性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
作为社会改造工具的学校,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社会改造方面的现实困难,鼓励他们忠于社会改造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他的个人选择不是完全自由的。
2、学校应采取民主管理的方式学校之所以要实行民主化管理,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培养学生的民主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学校成为一个鼓励批评精神和反对意见的机构,并排斥企业主、政府官员等对学校的控制。
(五)教师的责任教师要自己从传统的关于教师作用的思想中解放出来,要敢于参与政治活动,在社会改造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说服学生的过程中,教师没有任何特权,教师的作用在于有根据有条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他要通过自己的示范,使学生明白,一个“改造过的人”是一种有自主性的人,他能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行动,并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四、评价改造主义的主要思想是:我们正处于世界危机的中心,解决危机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造一种现世的社会秩序,而教育和学校就是对人和他们所创造出来的文化进行改造的动力。
这样,改造主义就将改造社会、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重任交给了教育。
*改造主义的积极方面:肯定了教育、学校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能动作用,揭示了教育对文化的改造功能。
此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社会问题,不局限于学校、课堂,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教室、学校,积极与社区、社会建立联系的观点都具有积极意义。
对进步主义只重视过程和方法,轻视结果和目的的问题的批评也具有合理性。
*改造主义的不足:改造主义与进步主义具有相同的哲学基础——实用主义,尽管改造主义强调团体经验,但是,关于经验的本质二者是一致的。
即,都承认经验是无所不包的,自然、文化都在经验之内。
这样,思想基础上的缺陷,必然导致改造主义存在先天的不足。
(1)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表现了明显的唯心史观的立场。
只强调教育对社会的改造的一面,丝毫不谈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只强调教育是实现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丝毫不谈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2)在教育的社会功能方面,离开教育通过传递社会财富这一基本形式来培养人实现对社会的作用,只把教育界定为实现理想社会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