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声音是电影艺术的基本语言。
一、关于画面
1.影响画面的镜头元素有四种:
(1)景别。
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别不同,其电影叙事功能则不同,视觉效果也不同。
(2)焦距。
焦距的长短和使用的透镜有直接关系,它决定着镜头的视野、景深、透视关系等。
(3)镜头运动。
镜头或整个摄影机相对于被摄对象的位置变化被称为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包括推、拉、摇、移、跟五种基本形式。
(也可称为退、拉、摇、升、降)(4)角度。
摄影机镜头与被摄物体水平之间形成的夹角即镜头角度。
镜头的运用是一种艺术手段,景别、焦距镜头运动、角度等的选择使用,展示着影视创作者的审美情致和水平。
2.电影画面的造型元素
电影画面与绘画、摄影一样,具有造型性。
造型一般通过摄影造型、艺术造型、演员造型来完成。
造型元素包括构图、光和色。
(1)构图
影视构图通俗地讲就是处理人、景、物的位置关系以及形、光、色的配置。
【构图的组成】
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即主体--构图的中心;陪体--主体的陪衬物;环境--主体或者也包括陪体所处的环境。
【构图的原则】
叙事性原则、表意性原则、修辞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2)光影
影视影像是以光影成像的。
光影的造型取决于光的质量--柔光或硬光;光的方向--前重光、侧光、背光、底光、顶光;光的亮度--强光或弱光;光调--正常光调、高调、低调。
这四个方面以摄影机对光的不同的摄入方向、光线处理,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3)色彩
电影中的色彩并不只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色彩的处理与选择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审
美价值和审美效果。
色彩的造型主要取决于不同色彩的比例、面积、位置等的配置,由于不同的搭配,造成画面不同的浓与淡、明与暗等视觉感觉;通过色彩的变化制造艺术效果,表现对比强烈的内容区别;通过色调的处理,使影片的整体造型有一种喻示和内涵。
二、关于声音
影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视觉画面一起共同构筑银幕空间,推动叙事,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
电影艺术中的声音一般可以分为人声、音响和音乐三大类型。
1.人声
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
在影视艺术中,人声作为一种造型手段,与视觉造型相结合,共同参与着电影审美价值的创造。
2.音响
音响是指影视作品中人与物体运动所产生的声音以及所有的背景和环境声音。
作为背景或环境出现的人声和音乐一般也可以被看作音响。
音响可以被划分为许多种类,主要有自然音响(如水声、动作声音、脚步声等)、机械音响(如汽车、火车等)、枪炮音响、社会环境音响(如人群声、收音机声音等)、特殊音响(如电子合成音响等)。
音响的作用:
(1)音响还原逼真感
(2)音响刻画人物
(3)音响表达情思
(4)音响创造空间
3.音乐
电影艺术中的音乐包括器乐和声乐两部分。
电影音乐是一种与影视视觉影像相联系的特殊的音乐形式,因而,电影音乐需要融于影视的银(屏)幕造型设计之中,以一种既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又具有视觉配合性的音乐方式组成影视艺术的视听美感。
电影音乐在形态上可以分为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
有声源音乐也称画内音乐、客观音乐,即音乐来自画面内的声源,如画面中人在唱歌或者演奏钢琴等。
无声源也称画外音乐、
主观音乐,即音乐来自画面叙述场景以外,是一种外加的音乐形式。
这种音乐主要用来烘托、补充或者丰富画面的造型效果,加强电影艺术的结合视听魅力。
电影艺术中音乐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
(1)抒发感情
(2)参与叙事
(3)展现环境
(4)创造节奏
习惯上人们常把影视艺术中声与画的结合方式称为声画蒙太奇。
声画结合的方式从存在形式上可以划分为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离两种形式;从相互关系上则可以划分为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两种关系。
这两种关系既可以以声画同步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声画分离的形式存在。
1.声画同步
声画同步指画面中的视觉影像与出现的声音处于同步关系中,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环境所产生的。
声音加强画面的真实感,画面为声音提供声源,形象使声音具有可见性,声音使画面具有可闻性,从而创造现实逼真感。
2.声画分离
声画分离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同步,相互分离,即声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所产生的。
这个时候,声音是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
声画分离意味着声音和画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可以通过分离来达成更高层次的统一。
3.声画同一
声画同一指画面和声音无论是采用同步或是分离的方式出现,它们在内容、情绪、节奏等方面是统一的,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4.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用来指声音和画面之间在情绪、内容、艺术形象的表述上是相互独立的对比性关系,它们通过差异来达成和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声画关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组合现象--"静默",它是指在有声影视作品中,所有声音在画面上突然消失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效果。
静默所创造的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