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docx

1.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古代的许多发明往往局限在它的发源地,推广极慢。

但两宋时期,技术发明的推广速度明显加快C如发明于北宋的犁刀,到南宋时已经成为江南各地开荒的必备工具。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两宋吋技术发明“推广速度明显加快”最可能的原因是()
A.印刷业的蓬勃发展
B.指南针的应用
C.造纸术的发明
D.科举制的扩大
2.“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这是《后汉书》中有关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科技成就的记载。

这项科技成就的取得起到的历史作用是()
A.推动古代中国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
B.促成了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C.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了骑士阶层
D.导致信息记录与传播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3.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种种不利因素”包括()
①传统政治体制的束缚②科技没有突破传统科技的藩篱(或没有形成近代科技)
③理学的束缚④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有学者说“中国历史上较为发达的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大都带有官营的印记,与国家的治理息息相关”,“屮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來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这说明()
A.古代科技注重实用但缺乏理性
B.天人合一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C.古代中国科技屮没有科学理论
D.古代中国科技较为封闭、落后
5.下列重要的科技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指南针(司南)的出现③火药被用于军事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④③
6.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
D.领先西方时间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
7.古代中国的医学家发现,柳树皮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而西方也有同样的发现。

但不同的是,屮医始终运用柳树皮这味中药给病人治疗,西方却通过研究柳树皮的质地及其含有的水杨酸等物质,研制出了阿司匹林这种西药。

该事例体现了古代中国科技()
A.重实用的特征
B.领先于世界
C.重经验而不重实验
D.具有盲目性和落后性
8.有学者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吋代。

中国文明在开始吋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

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

”下列成就不能支撐此结论的是()
A.指南针用于航海
B.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发明雕版印刷术
9.下列科技文化现象出现于汉代的是()
①使用四诊法治病②火药用于战争③使用质地细腻的纸著书④指南针用于航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0.隋炀帝有诗:“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初唐政治家、文学家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材料最能说明()
A.火药出现不晚于隋朝
B.火药在唐朝时应用于军事
C.火药发明者是炼丹家
D.火药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
11.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tl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

”这说明()
A.雕版印刷技术己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
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
12.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年)绘制的世界地图使屮国人笫一次从地图屮看到了整个世界。

在地图上第一条子午线的投影位置上,利吗窦把中国放在正中。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
A.便于观察并了解客观世界
B.避免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不满
C.个人学术的局限
D.当时中国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1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卬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卬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14.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

可是他们向來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中国古代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人与自然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15.《齐民要术》中强调“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反道,劳而无获”。

这句话所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A.顺应天时,多种经营
B.工商皆本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重农抑商
16.《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

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

” 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 士大夫承认酋学的先进地位
B.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己开始
D.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17.将“嫦娥一号”成功送入太空的是“长征火箭”。

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利用的都是反冲作用的原理。

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A.《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18.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改革是在宫廷官员领导下进行并经皇帝下令推广的;张骞、班超等开辟丝绸之路是朝廷组织的;郑和远洋航行完全是由国家组织的。

上述举措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是()
A.四通八达的交通
B.科学家求真务实
C.自然经济的发展
D.封建王朝的支持
19.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 等字样。

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

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

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吋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20.《滇南本草》(成书于15世纪)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是明朝两部医药著作。

《滇南本草》的一个版本中有玉米须的记载,有学者据此推断玉米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就
为中国人所知。

而该书的另一版本中出现了“《本草纲目》F1”的字样。

由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A.玉米在哥伦布到达美洲Z前就已经传入中国西南
B.《本草纲目》是中国最早记载玉米药用价值的著作
C.《滇南本草》参考了《本草纲目》的部分内容
D.《滇南本草》不应作为研究玉米传入中国的第一手材料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一一发明和发现的国家》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來源于中国。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

……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屮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來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人的杠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的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你认为3世纪至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1. A
2. D
3. D
4. A
5. B
6. B
7. C
8. D
9. CIO. All. A12. B13. C14. C15. C16. B17. C18. D19. D20. D
21. (1)明清(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屮起了促进作用。

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
军事基础;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创造了条件,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3)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
民族融合,多民族共同努力;吸收外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家的献身科
学的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