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商品拜物教批判在当前社会的现实意义
【摘要】商品拜物教揭示了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这使得商品具有某种神秘属性。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揭秘,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进行了批判。
商品拜物教的社会影响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物欲支配和拜金享乐的思想泛滥,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
如何破解商品拜物教带来的不良影响,成为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旨在对商品拜物教及其在当前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批判,并提出一些破解困境的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商品拜物教;批判研究;现实意义
马克思最早提出了商品拜物教的有关概念和理论问题,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阐述了对商品拜物教的理论研究和批判。
一、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
商品拜物教作为虚假的社会意识其实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物化的真实反映。
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当我们对这一对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进一步分析的时候发现商品拜物教产生的真正根源就是这对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私人劳动在事实上证实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交换使劳动产品之间、从而使生产者之间发生了关系。
”私人劳动本身是没有其它价值的,它的价值唯有经由交换表现出来,商品经过交换的顺利完成才能实现由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过渡。
在马克思看来,私人劳动虽作为私有者自己的生产,却也具备两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私人的劳动归根结底是要进入整个社会循环流通过程的,私人劳动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由其所创造出来的商品就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是有价值的,能够为社会所接受的商品。
另一方面,私人劳动的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交换这一前提,而交换除了必须迎合他人的需求,还必须能够保持均等性,而为了使私人劳动的关系保持均等,将商品顺利出售,只能让其表现为简单纯粹的抽象劳动。
以使两者之间的矛盾得以顺利解决。
由此可知,虽然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私人劳动的二重性的表现形式,但人们过分地关注使用价值和价值,却忽略了商品本身就赋有的劳动属性。
这导致人们形成一个误区:劳动产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其自然属性决定的而并非由于私人劳动的性质,商品的价值与生俱来与人的劳动并无关系。
这种误区便导致了商品拜物教的产生并不断蔓延。
二、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具有独特的理论特征,通过深入资产阶级社会调查研究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人为物役的扭曲现象,也阐明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
(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批判性
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最基本特征无疑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批判性,马克思用批判的视角抨击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实际上的不自由不平等。
在马克思看来,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是不能等量齐观的,虽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改变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解除了人身依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们政治权利上的平等。
尽管如此,政治解放也使得人在社会中存在两重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国家中,人都具有平等自由的权利;但在市民社会中,由于资产阶级私有制,人们之间仍旧会产生尖锐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开始在市场上占据独立地位,由于商品交换的普遍化,作为市场独立主体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就表现为商品交换的关系。
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家急于论证资本主义的自由和平等,但他们的论证是从商品交换领域的等价交换来进行的。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由平等的实现,但实际而言,自由和平等永远只是相对的,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法律和政治。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拜物教进行深刻批判,揭示了被物与物的关系所遮蔽的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揭示了资本对人的支配和奴役,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实际的不公平被商品物化形式上的自由平等所掩盖。
(二)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物役性的揭示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有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人对人的依赖关系阶段,在这个阶段人对人的依赖是自然发生的,这时人的生产能力尚且比较低下;第二种形态是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在这一阶段物质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物质产品的交换普遍发展,社会发展日益完善;第三种则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人的主体性得以完美凸显,人们整体的生产能力构成他们创造整个社会财富的劳动力。
马克思分析商品拜物教使得人与人的基本关系被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的形式,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商品拜物教,尽管在这一阶段完全脱离了人的依赖关系,但仍然处于对物的强烈依赖之中无法获得自由。
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商品拜物教进行全面系统的,批判了社会关系的物役性。
并且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揭露,以此揭示商品拜物教现象背后的原因,使资本主义制度能够永恒存在的说法得到强烈批判。
(三)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
马克思思想的出发点和最终关切都是人的问题,他毕生关怀着资本主义制度下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