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 国际贸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8章 国际贸易)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第18章国际贸易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国际贸易的实质1.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存在以下三大差异:(1)扩展了贸易机会国际贸易相对与国内贸易而言,拓宽了贸易的范围,扩展了贸易的机会。

国际贸易使得一国居民不仅可以消费本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而且可以消费本国所不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

(2)主权国家国际贸易表明了主权国家的存在。

跨国界的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公民和厂商。

每个国家都是一个主权实体,都对跨越国界的人口、商品和资金流动进行管制,这与国内贸易明显不同。

在国内贸易中,只有一种货币,商品和货币可在境内自由流动,人口很容易迁徙以寻求新的机会。

在国际贸易中,某些受到影响的集团会抵制对外贸易,国家会对贸易实施关税和限额,从而设立起贸易壁垒。

(3)国际金融大多数国家有自己的货币,在从事国际贸易时,必然会涉及到贸易国之间货币的兑换,不同国家的货币按照汇率进行兑换。

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国内贸易则无需考虑汇率问题。

2.国际贸易的原因(1)自然资源多样性由于各国生产条件的差异,国家之间存在着进行贸易的可能性。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生产条件的差异反映了自然资源禀赋情况方面的差异。

(2)偏好不同即使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条件是相同的,但如果它们对商品的偏好不同,则国与国之间也还是需要进行贸易。

某些国家居民所偏好的商品在国内无法生产,但是通过国际贸易,该国居民可以获得其所偏好的商品,从而获得满足。

(3)成本差异进行贸易的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各国在生产成本上存在差异。

在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与开发经费的产业中,规模大通常是一项重要的优势。

例如,制造业生产可以从规模经济中受益,即当产出量扩大时,平均生产成本就会降低。

所以,当某个国家在某一产业上具有先发优势之时,它就可以成为该产业的高产量、低成本的制造商。

规模经济使得它在成本和技术方面都比其他国家要占有明显的优势。

其他国家会发现,从成本和技术领先的厂商那里购买,比自己制造要更加便宜。

二、国家间的比较优势1.比较优势原则的含义比较优势原则认为,即使一国在每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都绝对地更有效率(或绝对地更缺少效率),该国也仍然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事实上,按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的国际贸易对所有的国家都有利。

具体而言,如果各国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就会从贸易中获益。

2.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李嘉图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当各国集中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生产和贸易时,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会变得比原先要好。

与没有贸易的情况相比,当各国的劳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用以交换比较劣势的产品时,他们工作同样的时间就能获得更多的消费品。

例如,假设美国和欧洲生产食物和服装的技术数据如表18-1所示。

显然美国在生产食物和服装上都具有绝对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必须都生产两种产品。

在美国,生产服装的价格是食物的两倍;而在欧洲,服装的价格则为食物的4/3,因此,美国在生产食物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欧洲在生产服装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表18-1 美国和欧洲从事生产的劳动需求美国和欧洲在不进行国际贸易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分别如图18-1中的细线所示。

图18-1 美国和欧洲在贸易前后的消费可能性边界假设由世界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食物和服装的相对价格为2/3,即3单位的食物可以换得2单位的服装。

在此价格下,如果美国和欧洲进行自由贸易并完全实施专业化分工,各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美国生产食物,欧洲生产服装,两国的消费可能性边界如图18-1中的粗线所示。

因此,如果美国和欧洲不进行贸易,则只能满足与它们各自所生产的产品,消费就局限于生产可能性边界;而自由贸易扩大了美国和欧洲的消费选择。

两国最终贸易的均衡结果为图18-1中的E点。

在均衡点E,欧洲专门生产服装,美国专门生产食物,欧洲出口400/3单位的服装换取美国200单位的食物。

两个地区消费的商品都比由他们自己生产时要多,两个地区都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此外竞争市场上的自由贸易使得世界能够上移到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如图18-2所示,在进行贸易前,每个地区处在自己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由于没有贸易的均衡是无效率的均衡,因而世界处于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内部B 点。

自由贸易使得每个地区专业分工于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生产上。

由于有效率的专业分工的存在,世界向外移到其效率边界上的E 点。

图18-2 自由贸易使得世界移到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3.比较优势原则的扩展在现实经济中,国际贸易涉及的国家往往多于两个,所涉及的商品也多于两种。

但比较优势原理仍然具有适用性。

在引入多种商品时,当两个国家或地区以不变成本生产多种商品时,这些商品可以按比较优势或比较成本进行排序。

在引入多个国家时,如果只考虑一个国家,则其他所有的国家可以合成一组,被视为“世界其他国家”。

4.比较优势原则的缺陷比较优势原理具有两个重要的限制条件:(1)古典假定。

从理论上讲,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它的古典假定,即假定经济是一种平稳运行的竞争经济。

当本地或国际公共品存在的时候,贸易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恶化。

而且,非灵活的价格、工资、商业周期以及非自愿的失业可能会导致低效率。

(2)收入分配。

第二个限制条件同对某些特定的人、部门或生产要素所产生的影响有关。

尽管一国开放贸易会增加国民收入,能消费到比不进行贸易时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人、企业、部门或生产要素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如果自由贸易使得某些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或在某些地区生产的商品的供给增加,最后这些要素或地区的收入可能会比限制贸易时要低。

比较优势理论表明:一些其他部门的收益量要大于受损部门遭受的损失,而且从长期看,那些从低收入部门被赶出来的劳工会逐渐转向高工资的工作。

但那些暂时被国际贸易损害的人们确实受到了伤害,他们是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的支持者。

三、贸易保护主义1.无贸易与自由贸易时的均衡假设某国只是全球市场的一小部分,所以不能影响服装的世界价格。

如图18-3所示,该国对某种商品(例如服装)的需求曲线为DD ,该国国内厂商的供给曲线是SS 。

假设服装的价格由世界市场决定,为W P (统一用该国货币计价)。

假设服装的运输成本很高或关税是禁止性的,那么,无贸易均衡点位于国内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N 处。

此时价格为0P ,高于世界价格W P ,国内生产满足所有的国内需求。

在没有运输成本、关税和配额时,套利活动使得该国的价格应等于世界价格。

价格为W P 的水平线代表的是进口的供给曲线,它具有完全的价格弹性,因为假定该国的需求量非常小,不能够影响服装的世界价格。

开放贸易后,进口服装流入该国,使该国的服装价格降到每单位W P 的世界价格水平。

在这个价格下,国内生产者的供应量为E Q ,而此时消费者希望消费F Q 单位。

(F E Q Q -)就是进口的数量。

贸易的数量正是由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

无贸易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决定贸易流的方向:如果国内无贸易均衡时的价格比国外高,自由贸易时,外国商品流入国内。

因此,在自由贸易下,或更一般地说在市场上,商品总是从价格低的地区流向价格高的地区,直到两处商品的价格相等时为止。

图18-3 无贸易与自由贸易下的国内生产、进口与消费2.贸易壁垒(1)关税关税是对进口商品课征的一种税。

关税分为禁止性关税和非禁止性关税。

禁止性关税是一种税率非常高的关税,可以完全阻止任何商品的进口。

如图18-4所示,政府对在国内销售的每单位外国服装征收(0W P P -)的关税,从而进口服装的价格上升到0P 。

这将会是一种禁止性关税,它会使所有的服装贸易都停止下来,此时服装的进口将为零。

图18-4 关税的经济效应非禁止性关税是较低一些的关税,它会损害但不会消除贸易。

假定没有运输成本,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每单位(1W P P -)的关税,使得国内消费由自由贸易时的F Q 单位下降到征收关税后的J Q 单位,国内生产的数量增加了,进口数量下降了。

因此,非禁止性关税会提高商品价格,减少消费和进口的数量,增加国内生产。

(2)配额配额是一种对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

配额与关税的影响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一个禁止性配额相当于一项禁止性关税。

如图18-4所示,价格和数量将回到无贸易均衡点N 上。

一个非禁止性配额可能将进口量限制为(J H Q Q -)单位,实行这个配额的影响如同将禁止性关税设定为(1W P P -),两种情况下的均衡结果相同。

尽管关税和配额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但仍存在一些微妙的区别。

关税能给政府带来收入,或使某些其他税收的降低成为可能,从而部分冲销其对进口国消费者所造成的损害。

而配额,则将使那些能够幸运地得到进口许可证的进口商或出口商获得由价格差异所带来的利润,这有可能导致“寻租现象”出现。

(3)运输成本运送体积大、易腐烂商品的成本具有与关税同样的影响,它减少了地区性专业分工所带来的好处。

运输成本和保护性措施之间有一个区别:运输成本是由自然条件,如海洋、高山和河流等造成的,而限制性关税却应由国家负全部责任。

(4)关税的经济成本一般而言,关税会产生三种影响:①国内厂商可以在关税所提供的价格保护伞下扩大生产;②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因而减少了消费;③政府获得关税收入。

关税会造成经济无效率。

征收关税时,消费者的经济损失超过政府的收入与厂商所得的额外利润的总和。

如图18-5所示,区域B 是政府征收关税的收入,它等于关税率乘以进口数量。

关税将国内市场价格由W P 提高到1P ,国内生产者将其产量提高到H Q 单位,于是总利润上升额为图中1W P EHP 的面积。

关税给消费者带来一个沉重的成本,消费者剩余损失总额为图18-5中1W P P JF 区域的面积。

社会总损失为图中区域A 和C 的面积之和。

因此关税鼓励了低效率的国内生产;它提高了价格,从而导致消费者对征税商品的购买量低于有效率的水平;它增加了政府收入。

图18-5 关税的经济成本3.保护主义经济学(1)非经济目标在贸易政策中,常见的非经济目标有:国家安全、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或保护本国环境。

许多国家有时为了这些非经济目标而采取要求以关税或配额保护本国不受外国进口品竞争损害。

(2)站不住脚的关税观①重商主义17、18世纪重商主义者认为,如果一国卖的比买的要多,那么这个国家是很幸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