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10月本溪市九年月考物理试卷理化考试时间:150分钟物理试卷满分:120分考生注意: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1-8小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
9-12小题为多选题,每题3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共28分)1.下列四幅图片所涉及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面包一捏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工地的施工现场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摔碎的手机屏难以复原,是因为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D.煮熟的汤圆变大了,是因为分子变大了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就越大B.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一定降低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D.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3.彬彬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以下有关此电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S1断开,S2闭合时,电路是断路B.S1闭合,S2断开时,小灯泡正常发光C.S1和S2都闭合时,小灯泡将烧坏D.S1和S2都断开,电源中仍有电流通过4.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沙子和铁块(c沙>c铁),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则:A、沙子会升温,铁块会降温 B.温度会从铁块传给沙子C、热量会从沙子传给铁块 D.沙子的内能会减小,铁块的内能会增加5.下面关于汽油机与柴油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汽油机与柴油机在吸气冲程都吸入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B. 柴油机与汽油机除使用的燃料不同外,在构造上完全相同C. 柴油机采用点燃式点火,汽油机采用压燃式点火不同D.通常情况下柴油机比汽油机的效率高6.以下措施能够提高热机效率的是:A.提高热机的功率B.对机器部件做好润滑C.选择热值高的燃料D.增加工作的时间7.丞丞看天气预报时发现,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比内陆地区的的气温变化小。
这与水的某种属性有关。
以下四个现象中能反应水的这种属性的是:A.早春夜晚向稻田里灌水保护秧苗B. 炎热的夏季,向地面洒水可以降温C.深秋的夜晚向桔子树上喷水,防止桔子被冻坏D.寒冷的冬天,冰层之下仍然有流动的水8.下列有关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B.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有电流C.金属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D.电源的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极到“+”极9.如图所示,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图中已经给出了两个实例,小东同学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补充,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给手机充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电饭锅,电能转化为内能C.摩擦起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植物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10.如图所示,“定向爆破”是拆除高大建筑物的主要方法。
主要做法是:将炸药放在建筑底部钻开的炮孔内,点燃从炸药引出的导火索,从而让炸药燃烧、爆炸,使建筑物倒塌。
关于此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火源点燃导火索的过程,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导火索的内能B.炸药燃烧的过程,是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C.爆炸使建筑物倒塌的过程中,气体迅速膨胀,其内能减小D.爆炸过程的能量转化与火箭的升空原理相同11.有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甲、乙、丙。
用一个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球,再将甲和乙,乙和丙分别靠近,情形如图所示,则对三个小球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球带正电,乙球不带电B、乙球带负电,丙球带负电C、若用甲球靠近丙球,则相互吸引D、若用玻璃棒去靠近乙球,则相互排斥12.如图是将一个温度为10℃、质量为600g的鸡蛋放入温度为100℃、质量为800g的水中,鸡蛋和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不计热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前6min鸡蛋吸吸收的热量是1.008×105JB.前6min水放出的热量为2.016×105JC.前6min鸡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吸收的热量D.鸡蛋的比热容与水的比热容之比为2:3A B C DA B C D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6分)13.如图所示,小松在制作“拔丝地瓜”时发现:刚出锅的“拔丝地瓜”甜香浓郁,这是 ▲ 现象;夹起一块地瓜就会拉出很长的丝,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有 ▲ ;地瓜变凉后会很难分开,说明这是糖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 (填“变大”或“变小”)了。
14.如图是某宾馆房间的取电装置,房卡插入槽中后,房间内的LED 灯、电视、空调,热水器等用电器才能工作,房卡的作用相当于房间电路的 ▲ 。
房间内的LED 灯是发光二极管,它具有 ▲ 性,由 ▲ 材料制成的。
15.如图所示,热熔钻工艺是在金属薄板上一次加工出孔的技术,热熔钻采用耐磨耐高温的硬质材料做成,钻头与薄板接触时,钻头高速旋转,使钻头与薄板之间剧烈摩擦,将 ▲ 能转化为 ▲ 能,使钻头附近的金属迅速升高达到650℃~750℃的高温,迅速熔化,从而钻出一个孔。
在升温的过程中金属的分子的热运动将变 ▲ 。
16.小轩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拿在手中,过一会发现气球表面有许多灰尘,这是因为带电体能▲ 。
如图所示,小轩将一只气球放在另一只气球的上方,发现上方的气球悬在空中“跳舞”,这说明: ▲ ,互相排斥。
实验室中的 ▲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17.如图所示为某汽车的汽油机的结构图,甲图所示的是 ▲ 冲程, ▲ (填“甲”或“乙”)所示的冲程为汽车提供动力。
该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2400r/min ,则1s 可以完成 ▲ 个冲程。
18.“足疗”越来受到老百姓的追捧和重视。
图甲,是用热水泡脚时的情景,脚会感觉很热,这是通过 ▲ 方式增大的内能;图乙,是对足底进行按摩时的情景,这时脚也会发热,这是通过 ▲ 方式增大的内能。
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 ▲ 的。
19.小凝同学将电源、一个玻璃珠、小灯泡、开关用导线连接成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发,说明,此时的玻璃是 ▲ 体。
接着如图乙所示,她用酒精给玻璃珠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现小灯泡发光,此时小灯泡中的电流方向是 ▲ (填“向右”或“向左”)这时的玻璃是 ▲ 体。
这个实验说明: ▲ 。
20.萱萱在家制作了一个“永动机”,如图所示,将毛巾的一端浸在水盆中,另一端挂在高处的架子上,毛巾滴下的水会让下方的叶轮转动。
这“永动机” ▲ (填“会”或“不会”)一直运转下去,判断的依据是 ▲ 。
21.青藏高原的海拔很高,拥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
如图所示,是一藏民利用太阳灶烧水的情景,这个过程将 ▲ 转化为内能。
将一壶2kg 的水从20℃加热到沸腾,太阳灶共接收1.4×106J 的太阳能,已知,此太阳灶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的效率为30%,那么当时水的沸点是 ▲ ℃. [已知c 水=4.2×103J/(kg ·℃)]三、作图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22.如图所示,是小智同学设计的门铃电路,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这个门铃的完整电路图.23.请将以下三个元件连接成一个电路,要求开关闭合时,二极管发光。
24. 根据左侧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右侧的实物连接。
四、简答题(3分)25、在一些工厂进入生产车间前需要除去身上的静电,方法是用手抚摸一个连入大地的金属柱,这样就可以消除身体所带的静电。
(1)若人体带正电荷,那么人体所带的这种电荷是由于得到电子,还是失去电子造成的?(2)从导电性能上来看,人体、金属柱、大地属于哪类材料?(3)若人体带正电荷,用手抚摸金属柱瞬间的电流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第16题图 第17题图 第18题图甲 乙玻璃珠 玻璃珠甲 乙第19题图 第20题图 第21题图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计算过程、数值、单位和答)26.(9分)“地锅鱼”是东北地区的传统美食。
它将鱼、各种蔬菜、秘酱料和水放在锅中,用干木柴做燃料对其进行炖煮,其味香浓郁,深受大家的喜爱。
已知,锅内所有食材的平均比热容为4×103J/(kg ·℃),干木柴的热值为1.2×107J/kg 。
(1)将一锅5kg 、10℃的食材,加热到10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 ? (2)炖制过程中,消耗了0.5kg 的干木柴,则炖制地锅鱼的效率是多少?(5)若食材吸收的热量由燃烧煤气体获得,则至少要消耗多少m 3的煤气?(不计热量损失,煤气的热值约为4×107J/m 3)27.(9分) 十一假期,小馨一家驱车外出旅游。
当汽车以72km/h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23km 时,消耗了汽油2kg ,已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30%,求:(1) 2kg 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 汽油=4.6×107J/kg ) (2) 汽车匀速直线行驶时,汽车所受到的阻力。
(3) 汽车匀速直线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
六、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共36分)28.(6分)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以下几个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小宇在一个圆柱形深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30天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说明:分子 ▲ 。
小宇想,气体之间能否发生类似的现象呢,于是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他在上、下两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透明的空气,并用玻璃板隔开(已知ρ二氧化氮>ρ空气),再将玻璃板拿走后,观察两个瓶中的颜色变成均匀的浅棕色。
小宇 ▲ (填“能”或“不能”)从这个实验得出相同的结论。
(2)如图丙所示,小宇先后将50ml 的水和50ml 的酒精倒入量筒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 1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说明:分子间 ▲ 。
(3)如图丁所示,小宇用细线拴住玻璃板的四个角,用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线,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
这说明:分子间 ▲ 。
这个原理可以用来解释固体很难被 ▲ (填“拉伸”或“压缩”)。
29.(7分)研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时,小慧做几个小实验:(1(2(3)如图丙所示,小慧将温度计的玻璃泡立在泡沫上,用手来回的搓动温度计,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泡沫不断地摩擦,她发现温度计的示数 ▲ ,这个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图 ▲ (填“甲”或“乙”)相同。
30.(9分)琪琪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实验中,琪琪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 ▲ 相同的水和花生油。
并选择两个规格 ▲ (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对两杯液体加热。
(2)实验中,通过 ▲ (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做▲ (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法”)。
(3)琪琪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由于图象可知,加热5min 时,b 物质的温度上升的更明显,说明b的吸热能力 ▲ (填“强”或“弱”),此时a 、b 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关系是:Q a ▲ Q b (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