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哲学人的本质观

中国古代哲学人的本质观

中国古代哲学人的本质观
敏华
中国古代哲学中具有丰富的人学思想,这已成为学界的共识。

然而,关于中国古代人学的内容,学界存在着不同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人学就是关于人道的学说,其内容就是研究人性、为人之道和理人之道;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人学就是探讨人生价值,它包括天人论、人性论、人格论、人生论、修养论、人际论几个方面。

而笔者以为,上述观点都有正确的地方,但均失之偏颇。

第一种观点虽然指出了中国古代人学的根本的内容,但是忽略了其对“人道”形而上的论证,即关于“人道”的本体论基础;而后一种观点虽然弥补了这一缺陷,但过分侧重了人的存在的价值方面忽略了人的社会性。

鉴于此,笔者认为中国古代人学的根本内容是,在“究天人之际”的基础上,从“性情双重化”“人禽双重化”“圣凡双重化”三个层面阐释人的本质,其核心是人的本质观。

本文以此为命题论述中国古代人学的基本特征和内涵。

一中国古代人学的本体论基础:“究天人之际”基础上的“天道论”
在中国哲学看来,人的存在是形上与形下的统一,是形神合一、身心合一的整体存在,而西方那种灵魂与肉体相分离、精神与物质相对立,是中国传统哲学所极力反对和力求避免的。

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体现出了如下特征:追求天人合一,论证天人合一。

为什么呢?
首先,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究天人之际”一直被视为最高的学问与智慧。

例如,司马迁将自己著书的宗旨表述为“欲以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北宋邵雍就认为“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

”(《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下》)可见,探讨天人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做学问的根本。

那么,什么是天呢?什么是人呢?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天大都指的是宇宙自然的总称,人指宇宙中的一物,所以天人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人的本质是什么?在中国哲学家眼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即天人是合一的。

例如老子认为“天人玄同”,即人应效法天,求得天人合一,他主张“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而解其纷,是谓玄同”(五十六章)。

孟子认为“天人相通”,他主张“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

如果说在老子和孟子那里天人合一还只是一种观念,那么在《易传》那里这一观念便被体系化了,比如《系辞上》说: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也就是说天道、地道和人道都是一个道理,都是易理在社会、自然和人事等各个方面的体现。

所以《说卦》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刚与柔;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可见,天地之道被赋予了价值的含义,成为了人道生成的依据和所要追求的目标。

此后还有董仲舒的“天人相与”说,程颢的“天人同体”说,张载和王夫之的“天人一气”说,以及朱熹的“天人一理”说,等等,也均都主张天人合一,只是论证的角度不同而已。

可见,中国哲学家从一开始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回答,就与西方的思路有根本的不同。

中国立足于人和自然的一致方面,而不大重视人与自然的对立一面,即使提出了“天人相分”,其目的也是为了论证天人合一。

因此,中国哲学家关注天道论本质上是为探讨人的本质寻找本体论的依据。

其次,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或者天道具有形而上的意义,既是宇宙本体论同时也是道德本体论。

因为在中国古代哲学看来,天人是合一的,因此,人的形上存在便是自然界的形上存在成为哲学家们的共识。

在儒家哲学中,《易传》首先提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命题(《系辞传》),把世界分为形上者和形下者两个层次,并且认为道是器之本,道决定器。

那么作为阴阳之道的天道的内容是什么呢?《易传》认为是“生生之谓易”,化生万物是天道的本质。

不仅如此,《易传》又把此泛道德主义化,把天道视为天德,即:“天地之大德曰生”,天道也就成为了天地生物之德。

而人为天地所生,在人德化生的过程中人也禀受了天德,天德在人即为人性,即:“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系辞上》)这样,《易传》以天道人性不二的天人合一的理论论证了人性为善的问题,天道论成为人道论的本体论根据。

《中庸》也同样如此,也以泛道德主义的观点看待天道。

《中庸》认为“诚”是天道的本质,即“诚者,天之道也。

”它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在这里天命就是天命令的意思,是一种赋予的意义,也就是说,在天化生人的过程中,天有所赋予而人有所禀受,人性就是天的赋予或人的禀受。

故而后来二程说:“性与天道一也,天道降而在人,故谓之性。

”(《二程集》)可见和《易传》一样,《中庸》也是以天道人性不二的天人合一的理论去论证人道说。

而在道家学说中,天道论也是其人学的立论根据。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老子可以说是最早对自然进行形上思考的哲学家。

他认为宇宙万物有其根源,那就是“道”,道对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