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米巴原虫课件

阿米巴原虫课件


生活史小结
3、离体:
包囊
肠腔型滋养体
包囊
(稀便)
(成形便)
组织型滋养体
排出体外
(脓血便)
三、致病 (Pathogenic)
1. 致病阶段:组织型滋养体
2. 致病机理:与原虫的毒力及肠道环境
有关,宿主的免疫状况有关。
(1)虫体毒力分为有毒株和无毒株两个种群: A.有毒株(致病株)Entamoeba histolytica 侵袭力强,表现为粘附、杀伤、吞噬 B.无毒株(非致病株)Entamoeba dispa(Entamoeba histolytica) (致病株/强毒株)
2、肠腔共栖的阿米巴虫株 (Entamoeba dispar) (非致病株/弱毒株)
一、形 态
(Morphology)
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 (定向运动)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二、生活史 (Life cycle)
(1)粪便检查:
A、生理盐水涂片法:急性脓血便,阿米巴肠炎稀便; B、包囊浓集法(离心沉淀法):慢性成型粪便(应
多次检查,一次检出率小于 30%,送检 5 次检出 率可达 90% )。 注:粪便送检要求:“五保”(查粪便中滋养体时)
保鲜
保温(放4℃不宜超过4~5小时)温度太低不利于其活动
保洁(不要与尿液混合,盛皿干净)
保质(取粘液和脓血便部分)
保准(注意和其他非致病阿米巴相鉴别,如结肠
内阿米巴)
1、病原性检查:
(1)粪便检查: (2)组织检查:
A、活组织穿刺(如肝脏穿刺); B、结肠镜检:取溃疡边缘,脓腔壁部
(85±%的阿米巴痢疾可用此法检出)。
人体寄生虫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寄生虫学系
授课人:舒衡平
病例
湖南省卫生厅一干部,男, 45岁。89 年3月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夜汗、 消瘦,到某医院就诊。体查:肝肿大、 肝区压痛,X线检查少量胸腔积液,左肺 上叶见一乒乓球大小圆形阴影。初步诊 断为肺癌。痰液反复检查找癌细胞,未 能查到癌细胞,却查到了一种小小的寄 生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图
生活史过程
(Process of life cycle)
(四核)包囊 肠腔型滋养体
包囊
侵入肠壁
落入肠腔
组织型滋养体
1. 肠腔内过程(基本生活史过程)
(1)感染 阶段:四核包囊 ; 途径:经口; 方式:误食含四核包囊的食物或水。
(2)脱囊 部位:小肠下段 条件:碱性消化液
1. 肠腔内过程(基本生活史过程)
阿米巴(Amoeba)
阿米巴即变形虫之意,具有宽大叶状伪足
的运动细胞器为其基本特点。
阿米巴多数营自生生活,也有少数营寄生生活 的。寄生在动物体和人体内。
寄生在人体内的阿米巴共有 7 种 寄生在人体的 消化道、腔道。
多数不致病,只有溶组织内阿米巴一种致病。
寄生在人体内的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 哈门氏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 布氏嗜碘阿米巴 微小内蜒阿米巴 脆双核阿米巴 齿龈内阿米巴 棘阿米巴 ★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 ★
B. 急性病例 : 滋养体能突破粘膜层向疏松的粘膜 下层繁殖扩展,引起液化坏死灶,形成口小底 大的烧瓶样溃疡,溃疡处可查见滋养体,溃疡 间粘膜常正 常。与细菌 性痢疾引起 的弥漫性病 灶迥然不同。
5、肠外阿米巴病:
(1)病变部位:肝、肺(主要); 脑、皮肤、 生殖道(阴道炎、前列腺炎)(次之)。
(2)临床表现:依寄生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随血流可引起肝、肺、脑脓肿。但一般 常伴有肠阿米巴病史。以肝脓肿最多见, 多好发于肝右叶。常伴有肠阿米巴病史, 肝肿大,肝区痛,进行性消瘦、贫血。
阿米巴肝脓肿
阿米巴肝脓肿切片
四、实验诊断
(Examination of laboratory)
1、病原性检查:
(1)寄居阶段:组织型滋养体。 侵犯部位:结肠组织(回盲部、乙状结 肠)、 肝、肺、脑、皮肤及泌尿生殖道等。
(2)繁殖方式:二分裂法。
生活史小结
1、两个过程: (1)肠腔内过程(基本生活史过程); (2)组织内过程(致病过程)。
2、寄居: (1)阶段:组织型滋养体和肠腔型滋养体; (2)部位:结肠肠腔及肠壁组织,肝、肺、 脑、皮肤及泌尿生殖道。
(2)肠内环境改变: 肠道细菌的协同作用,细菌协同原虫 致病(志愿者吞噬无菌包囊,只发生带虫状 态,随后吞服病人肠道菌种则发生了痢疾)。
(3)宿主的免疫状态: 如宿主免疫力低下或肠粘膜功能受损 时。
3、临床分型:
(1)无症状的带虫者(90± %) (大多数系无毒株的感染)
(2)有症状的感染者(10 ± %) A.肠阿米巴病(Intestinal amoebiasis) : 表现为 阿米巴性结肠炎( Amoebic colitis) (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肿) B.肠外阿米巴病(Extraintestinal amoebiasis): 肝、肺、脑脓肿及皮肤阿米巴病
4、肠阿米巴病:
(1)病变部位: 回盲部、乙状结肠。
(2)临床表现:全身中毒症状轻 A、 典型阿米巴痢疾(急性期):腹绞痛, 里急后重,腹泻,果酱样脓血粘液便, 腥臭,数十次/日 。 B、慢性:腹胀、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
(3)、病理特征:
A. 在回盲部或乙状结肠 引起原发病灶。除重 症外,原发病灶仅局 限于粘膜层,肠镜检 查有稍隆起的充血小 灶,中央有针尖状的 溃破口。
(3)寄居 阶段:肠腔型滋养体 部位:结肠肠粘膜皱褶处(回盲部、 状结肠,结肠转弯处) 营养:肠粘液、细菌、已消化食物 繁殖方式:二分裂
1. 肠腔内过程(基本生活史过程)
(4)成囊 部位:结肠下段 条件:营养减少、水份减少、粪便成形
(5)离体 阶段:包囊 方式:随粪便排出。
2. 组织内过程(致病的过程):
寄生部位
肠腔 肠腔 肠腔 肠腔 肠腔 肠腔 口腔 眼角膜,脑 脑
★为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偶寄生人体
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P34
溶组织内阿米巴即痢疾阿米巴, 属于肉足鞭毛门、叶足纲、阿米巴 目、内阿米巴科。
寄生在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和 各种类型的阿米巴病。
呈全球性分布,多见于热带和亚 热带,发病率 4 千万人±/ 年,死亡 4 万人± /年,其危害性仅次于疟疾和 血吸虫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