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指导--“战争与和平”“人物描写方法”

作文指导--“战争与和平”“人物描写方法”

战争与和平话题作文指导[审题指要] 世界走向多极化的今天,和平与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放眼全球,不少地方的武装冲突逐步降温甚至平息,但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局势持续动荡,战火连绵不断。

由于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因素引发的冲突此起彼伏,各种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和极端势力给国际社会不断带来危害。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还在忍受战火的煎熬。

战火、冲突,始终是人类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地球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和平。

世界人民期盼着解决战乱和冲突,但和平需要创造,和平需要保卫。

真正崇尚和平,切实停止冲突,人民才能安宁,新世纪才能成为和平世纪。

本题写作时应注意选好切入点,善于“小中见大”。

[思路发散]思路一:虚构一篇小小说,描写战火中一个大人和他的小孩的对话,或者描述一位妻子对已死丈夫的一番倾诉。

思路二:多方搜集材料,记写一位为和平而四处奔走的志士。

参考拟题:烽火频起,呼唤和平。

思路三:转换作文角度,从外星人的视角看地球上的不和平。

参考拟题:历史只留血痕。

思路四:用比喻手法写一首散文诗——有朵艳丽的花儿叫“和平”,需要全球共同来珍惜……范文:佳作一给安南先生的一封信尊敬的安南先生:您好!我是中国的一名中学生,能给您写这封信,我深感荣幸与骄傲。

我主要想和您谈谈自己对战争与和平的一点看法。

今天,我看到了一组伊拉克儿童祈祷和平的图片。

许许多多本应该生活得无忧无虑的伊拉克儿童,在和平夜,点燃手中的蜡烛,用他们稚嫩而虔诚的心,祈祷和平。

从他们饱含忧虑和悲伤的脸上,,我揪心地感觉到,战争已给这些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戕害。

我想,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忘不了3月20日上午10点30分,美英悍然发动了对伊战争。

这个曾是人类文明发源之地的两河流域,在轰鸣的炮火中变成了“人间炼狱”。

纵观人类历史,血与火的战争屡屡发生,战争留给我们什么呢?古人早就有“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诗句,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让我们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吧。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

这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难,使36.4亿人丧生。

损失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又3个半月。

参加战争的有6个大洲的33个国家,卷入人口达15亿多人,交战双方动员的兵力达6000多万人,其中伤亡3000多万人,因战争而死于饥饿和其他灾害的达1000万人左右,各交战国经济损失约为2700亿美元。

时至今天,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

1994年,在卢旺达的部族屠杀中,有50多万人被杀;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调集了1100多架战机,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致使2000多万平民丧生!海湾战争,使1614203人丧生。

其中667773名是5岁以下的儿童!战争使繁荣成为一片废墟,使安定幸福化为泡影,代之已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留给人们心灵深处难以愈合的伤痛。

无数的事实说明:战争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世界需要和平,人类需要和平.。

我身为一名中学生,已经深深的体验到生命是弥足珍贵的了。

我们在安享和平幸福,但依然还有一些人饱受战争之灾。

我真诚地希望联合国能够担负起维护人类和平的重任,让蓝天,碧云,白鸽,回到伊拉克小朋友的身边,让和平永驻人间!此致敬礼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学生:张跃2008.8.8评析:这篇文章由一幅伊拉克儿童祈祷和平的画面入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情感,然后用一组数据来展示战争的危害之大,亮处自己的观点。

主旨明确,思路清晰,前后衔接紧密。

旁批:1用孩子对和平祈祷的画面,振聋发聩。

2罗列数据,鲜明地表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之多。

3情真意切,强烈呼吁,表达心声。

『佳作2』我渴望和平我渴望和平。

于是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我放飞了一只白鸽。

它衔着橄榄枝向着和平飞去了。

可是,世界会和平吗?“轰”——美国世贸大楼倒塌了,一阵阵凄厉的尖啸与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打破了称雄于世的美国的宁静。

失去亲人的人们望着一片废墟,痛不欲生;而一小部分侥幸逃生的人正大口大口喘气,不敢相信好莱坞片式的惨景竟真的发生了!坐在电视机前的我早已泪流满面,心里直呼唤:和平,你在哪儿?“9.11”后,美国采取了“以牙还牙”的反恐策略,阿富汗遭到美军的狂轰滥炸,和平的乐章划上了休止符,战争的喧嚣在这里骤响。

难民们流离失所,饥寒交迫,远在万里之遥的我,是多么同情这些无辜的人们啊。

我渴望和平,渴望一没有流血与眼泪的世界,渴望一个安祥、温馨的世界!在我渴望的和平天堂里,有着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无论何种民族,何种肤色,人们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人与人互相携手,和平就是友谊的桥梁。

和平的世界,不再有核武器的魔影,不再有巨额的军费,不再有贫富的差距;有的是清清的小河水,绿绿的芳草地;小鸟在湛蓝的天空自由飞翔,骏马在辽阔的原野尽情狂奔;和平从绿色的地球延伸,向着未来,向着宇宙......噢,和平像看不完的画,是写不尽的诗!我渴望有一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骤集在一起,每人手里捧着一只和平鸽,“哗”——亿万只白鸽一齐展翅高飞,向着美好的明天,向着和平飞翔,飞翔......评析:这篇以少年儿童对和平的理解,写出了对未来美好世界的向往,表达了纯真的思想感情。

文章思路开阔,想象丰富,结构衔接自然,文笔流畅,值得推介。

旁批:1开篇点明主旨,中心明确。

2生动地表现世贸大楼倒塌的一幕惨剧。

3形象地展现了理想的和平世界,连用“我渴望”,写出自己的对和平的期待与憧憬。

【佳作3】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当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谨的衣襟:当曹孟德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时:当刘备与诸葛亮稳坐荆州,遥望江畔人马厮杀时,众人不禁赞叹“千古风流人物”、“乱石豪杰”辈出。

一夜大火烧毁了几十里营寨,八十三万人马存活者有几?失败的固是曹操,可是遭罪的不仅仅是曹操,而是无数的生灵!在三国“英雄”们的眼里,百姓-—草民,只是一块块奠基石。

君不见,董卓率众“出征”无辜的草民,“男丁斩首,妇女充当官妓”,君不见徐州城里冲天的火光,而其目的仅为一座城池;君不见,战争起时,动辄“火烧连营”,“水淹七军”:君不见敌人追来,留下饥民殿后,而敌将军无一不是“趁势掩杀”一番。

可是,那些为人主者,或者说渴望为人主者,却依然能够全身而退,能够“卷土重来”,有道是“江东弟子多才俊”,可这些才俊不是用来建设国家,发展生产的,而是那些“人主们”踏上帝王宝座的一块块垫脚石。

人民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成就了“风流人物”,成就了一代代天之骄子”,可是他们又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所谓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不过是一时的感慨罢了,之后还不是年年征杀?坐拥天下后,还不是歌舞升平,声色犬马?而民众,不过是由战时的炮灰,演变成“太平盛世”的一只犬而已,在没有战争的年代继续发出“苛政猛于虎”的喟叹罢了。

帝王的利剑在鞍上不停地抽响,兵士们箭在弦上。

东方熹明,枕戈待旦的双方的士卒混战一片,还美名曰:捐躯疆场。

其中又有多少人再见明日的朝阳,能再孝奉年迈的高堂,能抚慰孤苦的发妻与儿郎?陈尸遍野的土地何时能再长出稻粮?河流里的血色浪花何时再唱出欢乐的歌谣?人们多么想弃剑从犁,多么想铸剑为犁,再造田园美丽的风光。

可贪婪的恶魔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战争,背弃了和平。

当“一战”的硝烟未落,“二战”的硝烟又起。

当“二战”的战犯审判还未结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又敲起了战鼓。

1991年的海湾战争还未在人们的记忆中退色,1998年美英的飞机又再度飞临中东的上空。

而今“二河流域”硝烟再起,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在古巴比伦的上空。

生灵涂炭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海晏河清,人们世世代代的追求。

可是,何时才能够海不扬波?合时才能够海水清流?何时世界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而不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那些拨动国家机器的穷兵黩武者,放下你们手中的屠刀,让和平鸽飞遍世界,让橄榄枝插遍世界,染绿世界!让我们铸剑为犁,让世界洒满和平的阳光,让人间充满爱意!【简评】难能可贵的是,本文揭示了战争的结果是以无辜民众的牺牲来成就“英雄”的功名。

历史事件烂熟在心,从古到今,从南到北,可谓是“海阔天空”,“纵横捭阖”,“从容自如”。

句式工整,感情真挚而强烈,读罢热血沸腾,余音回荡。

旁批:1、用三国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战乱时期说起,并用事例和数字来震撼人心。

2、用整齐的句式,生动的语言道出千百年来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愿。

3、用近年来发生的战争,告诉人们一个严酷的现实:战争依然离我们太近了。

4、整齐的句式、质问的语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期盼。

5、强烈地呼吁,收束全文。

两个感叹号发出最强音,感情达到高潮。

人物描写方法指导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常常要描写人物的外貌。

这是因为,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外貌描写包括静态外貌描写、动态外貌描写两种。

怎样把人物的外貌写具体呢?第一、静态外貌描写:就是像描写一幅画、一张照片那样,去描写整个人物的外表,包括描写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身材(高矮胖瘦)、服饰(穿着打扮)、年龄、性别等。

在具体描写静态外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人物的外貌也定会有所不同。

静态外貌描写,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决不等于要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人物自身外貌中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具体刻画,做到写谁像谁(即依照文字,能够顺利找到对应的人)。

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具体方法:①注意抓住容貌特征进行具体描写。

在这方面,又要特别重视“画眼睛——写内心”。

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义。

”如: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

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这段外貌描写仅两句话,便把穆老师善解人意的特点写出来了。

②注意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

风俗、爱好、性情不同,人物的服饰往往也就不同。

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

如: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少年闰土》)寥寥数语,不仅描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展示出了当时浙江绍兴一带的风俗民情,同时写出了父亲对闰土的爱心。

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真实、有选择地具体描写,就能使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就能有效地避免外貌描写“千人一面”(都是“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儿,一笑俩酒窝儿”)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