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民居——竹楼解析
民间传说,傣族的竹楼系建房始祖帕雅桑目底首先创建。一个 风雨交加的早晨,他突然发现有只金凤凰飞来落在离他不远的 地方,低头垂尾,两翅微张,双脚立地,做出一副欲飞之势。 帕雅桑目底在金凤凰的启示下,突然想出了建盖高脚竹楼的主 意,按凤凰低头垂尾张翅之姿,建盖了“烘亨”竹楼。后来才 演变为现在的竹楼。 另一个传说是,有个名叫岩肯的傣家青年,为让傣家人能住上 舒适的房子,他请了 99位老人一起商量了 99天,还没设计出 来。这时,三国蜀相诸葛亮来到这里,岩肯向他请教。他想了 想,先在地上插上几支筷子,又脱下自己的帽子往上一放,说: 就照这个样子盖吧!于是傣家竹楼就像顶支撑着的大帽子,晒 台像帽冠。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 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 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不仅居住在“竹” 楼里,还吃着“竹”筒饭、喝着“竹”筒酒,真 是比神仙还逍遥。来到版纳,最令人心动的就是 那成片的竹林以及掩影在竹林中的一座座美丽别 致的竹楼。从外形上看,它像开屏的金孔雀,又 似鹤然起舞的美丽少女,美丽的景致让人恍然如 在梦中。
第一代指的是五十 、六十年代以前
第二代指的是七十年代以前 第三代指的是八十年代以前 第四代指的是九十年代以前 第五代指的是2000年代以前 第六代指的是当今的年代
第一代
民居-茅草片竹楼,全是用竹子和 茅草片建盖的竹楼。整栋房子不 用一颗钉子和铁丝,连竹篱笆的 花样都还未编。
第二代
傣家竹楼是铁皮顶、编花竹笆。 这些竹笆的花样都有其意义:
村寨里的每一户都用竹篱围成单独的院落,院内种植 热带果木。房屋多用竹子建造,所以称为“竹楼”。 竹楼平面近方形,为了通风散热和防潮,底层架空, 用来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从木楼梯登上前廊,是进 入室内的过渡空间,前廊有顶,周围以栏杆围合,空 气流通,光线良好,是主人待客、纳凉和日常活动的 地方。外有露天的晒台,用来存放水罐、晾晒衣物。 室内是堂屋和卧室,堂屋内设火塘,煮饭烧茶,供一 家人团聚。
傣族村寨都建在平坝中近水之处, 如河流两岸,湖沼四周。村寨翠竹 环绕,绿树成荫。房子都是单幢的, 四周有空地,各家自成院落。
老 幼
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 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 是饲养家禽的地方。底室一般不筑墙设壁,四 无遮拦,仅在院外筑墙,设栅,既标明院落范 围,又防止牲畜入院。竹楼没有地基,直接立 在水中。
金水装饰使得寺庙殿堂呈现金碧辉煌的效果。 是在梁架结构上先刷黑色底漆,再在上面刷上 红漆,制成一种深沉的暗红底面,然后把镂空 的纸板所制作的图案覆上去。再用金漆漏印出 来,这种图案称之为“金水”。图案内容有几 何图案、花卉、动物、人物、建筑等,造型丰 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楼梯
这楼梯以前也是有讲究的,土司的 家中楼梯都在9级以上,级数越高表 示地位越高。楼上客厅和厨房相连, 还有阳台,接有水管,并放置盛水 的器皿,以供接水冲凉、冲洗衣物 和蔬菜等。
厅内的大柱子寓意吉祥,据说客人进 门要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柱子被 削成多面体,这是为了防止虫蛇攀上 来伤人。
堂屋
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 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 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 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 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 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 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
卧室
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 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 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 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 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屋顶
竹楼多采用歇山屋顶,脊短坡陡,出檐深远, 四周并建偏厦,构成重檐,防止烈日照射,使 整栋房屋的室内空间都笼罩在浓密的阴影中, 以降低室温。灵活多变的建筑体型、轮廓丰富 的歇山屋顶、遮蔽烈日的偏厦、通透的架空层 和前廊,在取得良好的通风遮阳效果的同时, 形成强烈的虚实、明暗、轻重对比,建筑风格 轻盈、通透、纤巧。
(1)似花朵代表傣族信仰佛教、贡奉给佛 主的; (2)轮胎印样的代表傣族是农耕民族,是 根据各自的喜爱来选编花样。
第三代
傣家竹楼,是以花竹笆改用木板,也 称为“木楼”,房顶不变。保留晾晒 衣物的大阳台。
第四代
傣家竹楼,是以木板改用清砖,房顶 不变。
第五代
傣家竹楼,是受缅甸文化的影响, 叫“很戛别”(傣缅语混合音)。 自这代,瑞丽典型的傣族民居风格, 所谓的竹楼味消失。
第六代
傣家竹楼,是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已经盖成了乏味的砖混平顶楼房; 有的甚至盖成了洋楼或者小别墅。
傣族佛寺建筑与在东南亚国家的寺庙建筑类似。在 外观上多是重檐多坡面平瓦结构。佛寺大多坐西朝东, 屋顶坡面由三层人字坡相叠而成,中堂较高,东西两 侧递减,错落有致。屋顶正脊及檐面之间的戗脊上面 排列各种瓦饰。造型有火焰、卷草、动物、怪兽等形 象,风格奇特,建筑室内往往装饰金水图案和佛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