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宝山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海市宝山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海市宝山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化学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试卷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F—19 —28 —23 C—12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硬铝B. 胆矾C. 生铁D. 钢【答案】B【解析】A.硬铝是铝和硅、镁等形成的合金,属于混合物,选项A错误;B.胆矾一种物硫酸铜晶体,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选项B正确;C、生铁中主要含有铁和碳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C错误;D、钢中主要含有铁和少量碳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物质组成、物质名称等知识点,注意知识的积累,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据此分析选项。

2. 下列离子在稳定人体血液的中起作用的是A. B. 2+ C. 3- D. -【答案】C【解析】A .不水解,为强碱阳离子,则不能起到调节人体内值的作用,选项A 错误;B .2+水解,为弱碱阳离子,使得溶液水解呈酸性,只能降低值,选项B 错误;C .3-在溶液中存在两个趋势:3-离子电离使得溶液呈酸性,或者3-水解呈现碱性,即电离呈酸性,降低值,水解呈碱性,值升高,选项C 正确;D .不水解,为强酸阴离子,则不能起到调节人体内值的作用,选项D 错误;答案选C 。

点睛:本题属于容易题,明确稳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盐类水解的规律及常见离子的水解及酸式酸根离子的性质来解答。

根据稳定人体血液的可知,则选项中的离子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才符合题意,以此来解答。

3. 属于人工固氮的是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B. 工业合成氨C. 闪电时N 2转化为D. 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 2转化为3【答案】B【解析】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属于物理变化,氮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固氮,选项A 不选;B .工业合成氨是N 2与H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3,属于人工固氮,选项B 选;C .闪电时N 2转化为,属于自然固氮,选项C 不选;D .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 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生物固氮,属于生物固氮,选项D 不选。

答案选B。

4. 下列不属于煤干馏产物的是A. 焦炭B. 煤焦油C. 焦炉气D. 人造石油【答案】D【解析】煤干馏是煤化工的重要过程之一。

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焦炉气等产物的过程。

但不涉及人造石油,答案选D。

5. 下列微粒中,互为同位素的是A. 12C和14CB. O2和O3C. H2和 D. 冰和干冰【答案】A【解析】A、12C和14C中子数不同,是碳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选项A正确;B、O2和O3是氧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选项B错误;C、H2和分别为氢元素的单质和氢离子,不是同位素关系,选项C错误;D、冰和干冰是水和固体二氧化碳,是两种物质,不是同位素,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6. 配制5000.1的23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 烧杯B. 干燥器C. 玻璃棒D. 500容量瓶【答案】B【解析】因配制顺序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一般用天平称量(用到药匙)称量,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再加适量蒸馏水,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线相平,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容量瓶、胶头滴管,不需要的仪器为B.干燥器,答案选B。

7. 下列关于的性质错误的是A. 有银白色光泽B. 能被磁铁吸引C. 遇硫酸钝化D. 能和水蒸气反应【答案】C【解析】A. 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选项A正确;B. 铁能被磁铁吸引,选项B正确;C. 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但铁能与稀硫酸反应,选项C错误;D. 高温条件下铁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8. 下列固体溶于水时吸热的是A. 氯化铵B. 氢氧化钠C. 氧化钙D. 过氧化钠【答案】A【解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A、氯化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选项A正确;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选项B 错误;C、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选项C错误;D、过氧化钠溶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并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选项D 错误;答案选A 。

9. 关于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A. 含有两种共价键B. 能使溴水褪色C. 形成的晶体是原子晶体D. 可作果实催熟剂【答案】C【解析】A. 乙烯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碳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共含有两种共价键,选项A 正确;B. 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选项B 正确;C. 乙烯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选项C 错误;D. 乙烯能催熟果实,可作果实催熟剂,选项D 正确。

答案选C 。

10. 已知1氢气和氧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41.8千焦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H 2(g )2(g )→2H 2O (g )+241.8B. H 2(g )+1/2O 2(g )→H 2O (s )+241.8C. H 2(g )+1/2O 2(g )→H 2O (g )-241.8D. H 2O (g )→H 2(g )+1/2O 2(g )-241.8【答案】D【解析】1氢气和氧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41.8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 2(g )2(g )2O (g )△241.8,即H 2(g )+1/2O 2(g )→H 2O (g )+241.8 ,选项B 、C 均错误;2氢气和氧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3.6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 )2(g )=2H 2O (g )△483.6,即2H 2(g )2(g )→2H 2O (g )+483.6,选项A 错误;1水蒸气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吸收241.8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 2O (g )= H 2(g )2(g )△241.8,即H 2O (g )→H 2(g )+1/2O 2(g )-241.8 ,选项D 正确。

答案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反应热的计算、燃烧热等,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写出氢气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方程中的热量和化学计量数要对应,根据1气态水转化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结合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气态水的反应热计算生成液态水的反应热。

11. 不能鉴别乙醇和乙酸的方法是A. 观颜色B. 闻气味C. 加石蕊试液D. 用试纸【答案】A【解析】A 、乙醇和乙酸均为无色溶液,无法鉴别,选项A 选;B 、乙醇有特殊的香味,乙酸有刺激性气味,闻气味能鉴别,选项B 不选;C 、乙醇为中性,乙酸为酸性,加石蕊试液变红的为乙酸,可鉴别,选项C 不选;D .乙醇为中性,乙酸为酸性,用试纸测时,小的为乙酸,可鉴别,选项D 不选;答案选A 。

12. 工业制硫酸的适宜条件不包括A. 矿石粉碎成粉末可加快反应速率B. 原料气进入接触室之前需净化处理C. 2转化为3时用铁触媒作催化剂D. 用98.3%的浓硫酸吸收3【答案】C【解析】A、矿石粉碎成粉末,接触面积增大,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选项A正确;B、原料气进入接触室之前需净化处理,减少杂质,选项B正确;C、2转化为3时用钒触媒作催化剂,选项C错误;D、工业上从吸收塔顶部喷洒浓硫酸作吸收液,最终得到“发烟”硫酸,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3. S、是常见的两种非金属元素,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最外层电子数:S<B. 原子半径:r(S)< r()C. 热稳定性:H2S< D. 非金属性:S<【答案】B【解析】A. 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氯原子电外层电子数为7,故最外最外层电子数:S<,选项A正确;B.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r(S)> r(),选项B错误;C. 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热稳定性:H2S<,选项C正确; D.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S<,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4. 在海带提碘的实验中可做萃取剂的是A. 四氯化碳B. 水C. 乙醇D. 乙酸【答案】A【解析】A.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碘与四氯化碳不反应,水与四氯化碳不互溶,选项A 正确;B.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水与含碘溶液互溶,选项B错误;C.乙醇与水互溶,选项C错误;D.乙酸与水互溶,选项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萃取剂选择的判断。

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选用的萃取剂的原则是:①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溶质在该溶剂中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15.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描述正确的是A. 均采用水浴加热B. 均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方法C. 制备乙酸乙酯时乙醇过量D. 制备乙酸丁酯时正丁醇过量【答案】C【解析】A、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采用酒精灯加热,选项A错误;B、乙酸乙酯采取边反应边蒸馏的方法,但乙酸丁酯则采取直接回流的方法,待反应后再提取产物,选项B错误;C、制备乙酸乙酯时,为了提高冰醋酸的转化率,由于乙醇价格比较低廉,会使乙醇过量,选项C正确;D、制备乙酸丁酯时,采用乙酸过量,以提高丁醇的利用率,这是因为正丁醇的价格比冰醋酸高,故该方法不可行,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6. 下图是电解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

则下列判2断正确的是A. a 是阳极,b 是阴极B. c 是正极,d 是负极C. d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D. 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值减小【答案】C【解析】在电解池中,电流的流向和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电流是从正极流向阳极,所以c 是阳极,d 是阴极,a 是正极,b 是负极。

A 、a 是正极,b 是负极,选项A 错误;B 、c 是阳极,d 是阴极,选项B 错误;C 、电解过程中,d 电极是阴极,该电极上铜离子得电子析出金属铜,发生还原反应,选项C 正确;D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在阳极上失电子产生氯气,铜离子得电子析出金属铜,溶液的值不变,选项D 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