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语论文:浅谈越南语中的称呼词【摘要】越南作为中国的邻邦,在语言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中,称呼词既与本民族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同时也较大程度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探究越南语中的称呼词,越南语与汉语称呼词的差异,以及称呼词反映出的两国文化差异性,有利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化与越南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越南语;称呼词;文化差异性在汉语和西方语言广泛使用人称代词作为称呼词的今天,越南语却大量使用亲属名词作为称呼词,而且亲属名词大有取代人称代词的趋势。
在两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背景下,汉语和越南语的称呼词都非常丰富,可以看成一个开放系统。
因此探究越南语中的称呼词以及越南语与汉语称呼词的差异是十分有趣又十分复杂的工作。
一、越南语中的称呼词(一)人称代词(二)亲属名词1.直系亲属:ky(高祖父母),cu ong,cu ba(曾祖父母),ong,ba(祖父母),cha,me(父母),ban than(本人),con(儿子),chau(孙子),chat(曾孙),chut(玄孙)。
越南语中称呼父母的词很多,称呼父亲:cha,bo,thay,tia,ba,cau,等称呼母亲:me,bu,ma,bam,mo,u等。
2.平辈:anh em chi em ruot(兄弟姐妹),anh em chi em con chu con bac(堂兄,堂弟,堂姐,堂妹),anh em chi em con di chon gia(表兄,表弟,表姐,表妹)都称呼为anh,em。
3.外亲:ong ngoai(外祖父),ba ngoai(外祖母),cau(舅父),bac(大舅),gia(大姨),di(小姨),在交际中,越南语也和汉语一样有亲属名称+排行的称呼,比如:co tam(八姑),cau ut(小舅),anh hai(二哥)。
4.夫妻互称:越南语中夫妻互称非常多:nha toi,minh,nha,cau,mo,bo no,anh,em,……不同年龄段,夫妻互称也会发生变化。
越南语中,一些用以指夫妻关系的词是不能用作称呼的,这也是越南文化的特殊性以及越南人民在交际中的观念和习惯的体现。
当在交际中必须在外人面前提及丈夫或妻子时,往往不直接称呼,而称为nha toi(我家那位),ba no (他娘)等,甚至夫妻间互称也用其他叫法。
如年轻夫妻常叫名字或称“anh”“em”,在农村和山区,受落后思想影响,人们羞于直呼夫妻,常称为dang ay(那边的,你),丈夫有时称妻子为co(姑娘),甚至“缺词称呼”。
有了小孩或年龄渐老后,夫妻互称更多样化,常降低一两个辈分来称呼,比如:thay no(他爸),bu no(他娘),thay con thanh (阿青他爸),bu thang bao(阿宝他娘),ba no(他奶奶)……在越南旧社会,男女不平等,夫妻互称一定程度反映出夫尊妻卑现象。
由此可见,儒教的父权和重男轻女思想对越南人从家庭到社会的交际文化影响都非常深刻。
(三)非亲属关系称呼词1.直接使用亲属名词称呼非亲属关系人。
越南语常用亲属名词称呼非亲属关系人,绝大多数亲属名词都可用以称呼非亲属。
常用词有:anh,chi,em,bac,chu,co,ong,ba,cu,cau,chau。
2.亲属名词+名。
比如:anh hoa(华哥),chi mai(梅姐),em hang(小姮),ong cuong(阿强先生),ba huong (阿香太太)。
3.亲属名词+姓名。
比如:anh nguyen van loi(阮文利哥哥),cu bui ky(裴记爷爷)。
4.名。
比如:loi(阿雷),hue(阿慧)。
5.姓名。
比如:pham thi hong nhung(范氏红蓉),le van lam(黎文林)。
6.亲属名词+职业。
比如:co y ta(护士阿姨),anh canh sat(警察大哥),chu bo doi(解放军叔叔)。
7.职业+(姓)名。
giao su ly(李教授),bac si hoang quang huy(黄光辉医生)。
8.行政职务+姓名。
比如:chu tich ho chi minh(胡志明主席),thu truong ngoai giao hoang bich son(外交部黄碧山副部长)。
9.泛指称呼。
比如:dong chi(同志)。
10.卑称。
比如:do deu(无赖),con khi(死猴子),do cho(狗东西),do ngoc(蠢货)。
二、比较汉语与越南语称呼词的异同(一)人称代词越南语人称代词的数量比汉语多,但没有一个代词像汉语的“你”“我”“他”使用那么广泛、无限制。
越南语的人称代词都带有感情色彩,而汉语的人称代词是中性的。
比如,汉语中“我”是第一人称单数,可以使用在很多场合,对亲属、长辈、晚辈、上级、下级自称都可以使用。
但toi 在越南语中就不能使用如此广泛。
在很多场合是不能使用toi作为自称的。
只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为了表示对儿子的不满,甚至生气,或者父亲年龄大了,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父亲也可以自称toi。
经考究,在一些农村,很大一部分中年夫妻使用toi作为自称。
而其他的关系如父——子,祖父——孙子,哥哥——弟弟等都不会在实际交际中使用toi作为自称。
但在汉语中,“我”却能在上述关系的交际中广泛使用,并不会让人觉得关系疏远。
(二)亲属名词1.汉语和越南语的亲属称呼词都非常复杂,分类清楚,都分内亲、外亲;长辈、晚辈;上级、下级……但在具体应用中又有区别。
最大的区别是,越南语往往要严格依照亲属辈分来称呼,而汉语可以用人称代词“你”“我”“他”来代替。
比如,在汉语中对长辈的自称可以不使用亲属名词:爸爸,你先走,我后走。
而越南语就必须说:bo oi,bo di truoc,con di sau。
在越南语中,丈夫的弟弟称为chu(叔叔),现代汉语中却一般随丈夫叫弟弟或直接叫名字。
在越南语中,有时也有长辈对晚辈使用人称代词tao-may,一般是态度傲慢的情况下。
2.越南语中,对各种关系都有较完善的称呼词,如chi dau(新娘),anh re(新郎)等,但在实际称呼中往往会抹去该词的具体角色性,只称为anh,chi。
汉语中除了亲属名词外,可以广泛使用人称代词“你”“我”“他”,有时亲属名词与人称代词配合使用,用以体现关系亲密。
(三)非亲属关系称呼词1.越南语使用这种称呼方式比汉语更普遍。
越南语没有“你”“我”“他”这样的中性人称代词,因此在交际中都要使用亲属名词称呼非亲属关系人。
比如青年人与老年人对话,要自称chau(孙子),称对方为cu(对老者的尊称),或bac(伯父母);而老年人则要自称bac,称对方为chau,或chu(叔叔,随自己孙子的称呼法)。
与同辈但比自己年长的人对话时,要自称em(弟弟,妹妹),称对方为anh(哥哥),或chi(姐姐)。
学生与老师对话时,要自称em,称老师为thay(男老师),或co(女老师)。
问到对方的丈夫要称为anh ay(他),对方的妻子称为chi ay(她)。
而汉语只有晚辈面对长辈才要使用到亲属名词。
比如叫年纪大的人为“大爷”、“大伯”等,自称可用“我”。
而长辈对晚辈是可以不用亲属名词来称呼的。
2.越南语中,一般常用内亲的亲属名词作为称呼,比如cu,ong,ba,chau,anh,chi,em,bac,chu,co等,只有很特殊的场合才会用到外亲亲属名词。
而汉语则内亲、外亲亲属名词都在使用,比如“叔叔”是内亲亲属名词,“阿姨”则是外亲亲属名词。
小孩称呼与母亲年龄相仿的女子,汉语用“阿姨”,越南语则用co(姑姑)。
越南语中的ong (祖父),ba(祖母)用以称呼非亲属关系人时,已完全丧失了亲属性质,变成社交尊称,相当于汉语的“先生”和“女士”。
(四)非亲属关系称呼词其他用法1.越南语的“亲属名词+名”用法相当于汉语的“姓(或名)+亲属名词”,这种称呼方式用来称呼非亲属关系人,态度是友善的,这种称呼方式在越南语中使用比汉语要广泛。
2.越南语的“亲属名词+姓名”用法相当于汉语的“姓名+亲属名词”,这也是用来称呼非亲属关系人的,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态度是友善、尊重的。
3.越南语和汉语都普遍使用“名”作为对亲密朋友的称呼。
但越南语中只称姓名最后一个字比较普遍,汉语则更喜欢叫双名,或加一个“阿”或“小”等字,在音节上念起来顺口些。
4.越南语和汉语都普遍使用“姓名”的称呼方式。
汉语使用“姓名”的称呼方式要比越南语普遍些,一般使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比如在学校,老师称呼学生,或学生之间互称都可直呼姓名。
其他场合,同辈间也可以使用。
而越南语只有在学校点名、在军队里才会直呼姓名。
5.越南语的“亲属名词+职业”称呼方式相当于汉语的“职业+亲属名词”。
这种称呼方式在汉语和越南语中都普遍使用,态度是友善尊重的。
6.越南语的“职业+(姓)名”称呼方式相当于汉语的“姓(名)+职业”,这种称呼方式是对对方的尊称,一般用于德高望重、职位较高的人。
比如:giao su truong lam (张林教授)。
越南语中一般使用“职业+名”,而汉语则喜欢用姓代替名。
比如,陈强老师,汉语习惯称为陈老师,越南语则要说thay cuong(阿强老师)。
7.越南语的“行政职务+姓名”称呼方式相当于汉语的“姓(名)+行政职务”,使用于庄重正式的场合。
这种称呼方式汉语使用广泛,而越南语则相对较少。
8.泛指称呼。
汉语中,“同志”、“师傅”、“先生”、“小姐”作为泛指称呼词用得非常广泛。
越南语中dong chi 意思和汉语的“同志”是一样的,但只用来称呼共产党党员、革命团体里的成员,而其他场合仍使用亲属名词。
越南语中ong,ba是“先生”、“小姐”的意思,也使用广泛,但已经归入亲属名词的范畴。
三、汉语和越南语称呼反映出的两国文化差异性1.中国和越南都大量使用亲属名词用以称呼。
两国都相当重视血统关系,这与儒家宣扬的“忠君孝亲”,“三纲五常”等思想是分不开的。
而经过千年的发展,越南比中国更重视家族关系。
因为越南文化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文化,以田地为生的农民用劳动力换口粮,要使家族兴旺,就必须要重视家族中的长幼尊卑,逐渐形成了家族至上的传统,即使越南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后,这种传统也一直在延续。
2.汉语使用行政职务作为称呼较普遍,越南语则使用较少。
儒家思想的“君为臣纲”,宣扬忠君思想,中国君主制国家产生之后,宗法制与君主制、官僚制相结合,这些思想和制度融入社会和政治中,为广大民众接受和广泛使用,形成严格的官尊民卑的传统,一直影响至今。
而越南语使用行政职务作为称呼较少,就连称呼胡志明也称呼为bac ho(胡伯伯),只在正式的场合才用chu tich ho chi minh(胡志明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