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
Rinne试验:将振动的音叉柄置于患者耳后乳突部(骨导),患者不再能听到后,将音叉移至该侧耳前(气导),直至经由空气传导的音响也不能有听到为止。正常时气导能听到的时间比骨导听到的时间约长一倍。Rinne试验阳性;传导性耳聋。
IX –舌咽神经X –迷走神经
患者声音是否有鼻音或声音嘶哑?
让患者作吞咽动作
神经系统疾病概述
神经系统的区分
组成: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神经组织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
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和功能单位。
神经系的组成和神经元
神经兴奋的传导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无连接,而是依靠突触来传递信息。
按纤维成分分:
1、内脏感觉纤维(内脏传入纤维)内脏神经
2、内脏运动纤维(内脏传出纤维)
嗜睡:能被唤醒,醒后能配合检查
昏睡:强刺激唤醒,醒后不能配合检查
浅昏迷: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平稳
深昏迷:生理反射消失,生命体征不平稳
特殊类型意识障碍
去皮质综合症
大脑皮质损害
特点:
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无意识睁闭眼、眼球活动
姿势:上肢屈曲下肢伸直
存在睡眠觉醒周期
特殊类型意识障碍
无动性缄默征
(睁眼昏迷)
损害部位:脑干上部
小脑至丘脑的纤维,在丘脑中继→大脑皮质,借此小脑可以调节和影响大脑皮质的随意运动。
间脑
外形
(2)内部结构:
①丘脑:为一对略呈卵圆形的灰质块,是皮质下的主要感觉中枢,内有呈“Y”形的白质髓板将灰质分为一些核团。如丘脑前核、腹外侧核。某些核团是上行传导径的总联络站;有些与运动、记忆有关。
②后丘脑: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冲动通向大脑皮质的联络站。
延髓开放部的腹外侧:下橄榄核,其传出纤维主要投射至小脑,称橄榄小脑束,是组成小脑后脚的主要纤维。
内囊
1.内囊区:包括壳核、内囊、丘脑。
2.内囊的神经纤维:影响大脑病灶对侧身体。
小脑
(1)外形:
略呈球形,位于延髓和脑桥的背侧。小脑背侧面有二条近平行的浅沟,将小脑分为左、右小脑半球和蚓部。小脑的表面有许多平行的横沟,将小脑分成许多小叶。
网状激活系统
特点:
注视周围人
貌似觉醒
缄默不语
存在睡眠和觉醒周期
二、意识障碍(conscious disturbance)
1.日常生活护理
预防褥疮、安全、保暖
2.饮食护理
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
基底核/纹状体:位于大脑半球的基底部,与间脑相连,也是皮质下运动中枢,主要有尾状核和豆状核。两核之间有由白质构成的内囊。纹状体是锥体系以外运动束的一个重要联络站。
边缘叶
围绕胼胝体包括大脑内侧面的扣带回、海马回、齿状回和海马等结构(在脑干周围组成了一个边缘),称“边缘叶”。边缘系统由边缘叶、皮质结构和皮质下结构,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复杂的联系,合成一功能系统,称边缘系统,其活动与情绪变化、记忆、内脏活动以及个体和种族保存有关。
眼底检查
III –动眼神经
观察是否有上睑下垂
眼球各向运动
瞳孔光反射
(直接、间接光反射)
瞳孔调节反射、辐凑反射
V –三叉神经
检查颞肌和咀嚼肌力量
检查三个分支区域的痛觉
检查角膜反射
VII –面神经
观察是否存在口角歪斜
叫病人做下列动作:
VIII –听神经
听力检查
Weber试验:检查时用C128赫兹和C1256赫兹的音叉,击响后,置于受检者前额中央或头顶中央的一点上,让受检者指出哪一耳听到的声音较响,若偏向受检者自我感觉听力较差的一侧,则表示该耳为传音性听觉障碍;反之,则表示对侧耳为感音性听觉障碍。若双耳听力正常或两耳听觉损失性质相同,程度相等,则无偏向。若为混合性听觉障碍
操作者态度要和蔼可亲,将要求给病人解释清楚,让病人能充分理解和合作,并严格按操作者的指令去做。
谢谢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常见症状体症的护理
教学目标
【掌握】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评估
护理措施。
【熟悉】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了解】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一、头痛(headache)
植物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3、躯体感觉纤维(躯体传入纤维)躯体神经
4、躯体运动纤维(躯体传出纤维)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脑神经的评估
I –嗅神经
让患者用每一个鼻孔闻不同气味并辨别.
禁用刺激性气味,因为它可能刺激鼻孔内三叉神经痛觉纤维
除非怀疑颅前凹病变,否则临床上一般不检查此神经
II –视神经
视力
视野
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
注意事项
检查前将头洗干净,不要涂抹油性物质。检查时精神不要紧张,头皮上安放接收电极,不是通电。
全身肌肉放松以免肌电受干扰。
按医生要求,睁眼、闭目或过度呼吸。
脑电图室要安静舒适。
纵向从内向外分为三个带:室周带、外侧带、内侧带从前向后分为四个区:视前区、视上区、结节区、乳头区。
病史
患病及治疗经过
一般状况
心理—社会状况
生活史和家族史
身体评估
一般状态:生命体症,精神意识状态,营养状况
皮肤与粘膜
头颈部检查
四肢及躯干
神经反射
实验室检查
化验检查
电生理检查
影像学检查
TCD,CT,MRI等
头痛(headache)
高颅压性头痛
原因:颅内肿瘤、血肿、
脓肿、囊肿等
特点:持续性整个头胀痛
呈阵发性加剧
伴喷射状呕吐
及视力障碍
头痛(headache)
颅外局部因素所致头痛
眼源性
耳源性
鼻源性
头痛(headache)
神经性头痛
特点:
无固定部位
持续性闷痛、胀痛
伴失眠、多梦等精神症状
头痛病人的护理
1.护理评估
梨状叶:是大脑脚的外侧一丘状隆起,表层是梨状叶皮质内有腔,是侧脑室的后角。梨状叶向背侧折转为海马回(海马旁回)。
(2)内部结构
白质:大脑半球内部的白质有三种纤维:
联络纤维,连于同侧半球各叶和脑回之间。
连合纤维,连于左、右半球之间,如胼胝体、前连合和海马连合。
投射纤络,是联络大脑皮质与脑各部及脊髓的上、下行传导纤维,如内囊。
(1)中央管:细长纵走,前通第4脑室,内含脑脊髓液,在脊髓圆锥处扩大为终室。
灰质:
呈蝴蝶形,纵柱,背侧柱;腹侧柱。灰质连合。
背侧柱主要是中间神经元的胞体。
中间外侧部
T1~L3节段侧角,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的所在;
荐髓中间带外侧部由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组成腹侧柱属运动性。
白质:
主要由纵走的神经纤维构成,为脊髓上、下传导冲动的传导径路。
侧脑室
大脑半球内腔为侧脑室,通间脑的第3脑室。为每侧大脑半球中的不规则腔体,经室间孔与第3脑室相通,侧脑室的内侧壁是透明隔,位于胼胝体与穹窿之间;顶壁为胼胝体;底壁的前部为尾状核,后部是海马。侧脑室很不规则,前部通嗅球腔,后部向腹侧到达梨状叶内。侧脑室内有脉络丛,在室间孔处与第3脑室脉络丛相连。可产生脑脊液。
脑干
脑干在结构上比脊髓复杂
它联系着视、听、平衡等专门的感受器
是内脏活动的反射中枢和联系大脑高级中枢与各级反射中枢的重要径路;
是大脑、小脑、脊髓以及骨骼肌运动中枢之间的桥梁。
延髓的内部结构
锥体束,锥体交叉
延髓闭合部: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交叉到对侧,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称内侧丘系,上行至丘脑
(2)内部结构:
小脑表面的灰质为小脑皮质,内部的白质呈树枝状伸至小脑各叶,即活树或髓树。在白质内还存有三对灰质核团:小脑外侧核、小脑中位核、内侧核/顶核。
小脑的白质组成3对小脑脚,与延髓、脑桥和中脑相连系。
小脑后脚或称绳状体,小脑中脚或称脑桥臂,
小脑的前脚或称结合臂
大脑皮质发出的皮质脑桥束→脑桥核→脑桥小脑束→经小脑中脚→新小脑,借此大脑皮质可控制小脑的活动。
让患者发“啊”的音,并观察软颚上抬度。
测咽反射
XI –副神经
抵抗阻力耸肩
抵抗阻力转头
XII –舌下神经
观察患者是否有构音障碍
让患者伸出舌头,观察是否有偏斜
脊髓
脊髓
低级的反射中枢,又是传导神经冲动的传导径路。
联系外周与脑的桥梁
1.脊髓的位置
位于椎管内,自枕骨大孔后缘向后伸延至腰椎体部
3.脊髓的内部结构
电生理检查
诱发电位是利用一定形态的脉冲电流刺激神经干,在该神经的相应中枢部位、支配区或神经干上记录所诱发的动作电位。各电位的观察指标有波形、波幅、潜伏期和传导速度等。
主要观察潜伏期,以第一个负相波峰计算潜伏期。正常成人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潜伏期在19~20ms之间,故将第一个负相波峰命名为N19或N20。
内脏反射
脊膜
脊髓外面被覆三层结缔组织膜的总称
1.脊软膜,紧贴脊髓的表面,薄,内含血管。
2.脊蛛网膜,薄、细而透明。
3.脊硬膜,白色致密的结缔组织膜,
硬膜上(外)腔:内含静脉、大量脂肪、脊神经。
硬膜下腔:内含淋巴液,
脊蛛网膜下腔:内含脑脊髓液,以营养脊髓。
神经系的活动方式`——反射
脑又分为:
大脑、间脑
a、背侧索是由各段脊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的中枢突所构成,有传导本体感觉的作用。
b、外侧索由脊髓灰柱中的中间神经元的突起和分别由来自大脑、中脑和延髓的轴突组成,通至脊髓灰质腹侧柱的运动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