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病的推拿防治(三)

常见病的推拿防治(三)

常见病证的推拿防治(三)
张振宇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肩关节周围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体征、治疗
2. 熟悉肩关节周围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注意事项
3. 了解肩关节周围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定义
内容介绍
1. 肩关节周围炎
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T_e
一、肩关节周围炎
B_e
(一)病因
1.风寒湿邪侵犯肩部血脉筋肉,导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脉络拘急或挛缩,导致肩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关节疼痛。

2.外伤或劳损,以劳损最为常见,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广的关节,其关节囊非常松驰,肩关节的稳定主要依靠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肌腱,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韧带、肌腱常会发生退行性的改变。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发生损伤而导致肩部的炎症。

肩周炎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自然病程非常长。

(二)临床表现
1.疼痛
(1)疼痛在早期呈阵发性酸痛沉重感,常因为天气的变化和劳累而诱发。

以后疼痛进行性加重,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的疼痛,性质为难以忍受的酸痛或胀痛。

(2)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的剧烈疼痛。

(3)疼痛呈昼轻夜重的特点,患者晚上经常在睡眠中被痛醒,影响睡眠。

(4)压痛点比较广泛,肩胛肌周围炎的压痛点有规律可寻,多在肩前喙突、肩峰下相当于肩髃穴,肩胛冈上缘类似秉风穴的部位,肩后部小圆肌的上缘相当于肩贞穴,冈上窝、冈下窝。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主动和被活动均受限。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了广泛的粘连,造成的肩关节功能受限。

由于患者外展和上举功能受限最为显著而且出现最早,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三)治疗
少部分人可以自愈,但自愈过程比较长。

通过推拿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疼痛。

1.滚肩法
医生站在病人的患侧,一手握住患者的患臂使其略外展,另一手用滚法作用于肩前、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同时握腕这只手可以使上肢做外展、内旋、外旋各种活动,以缓解肩部的肌肉痉挛。

2.点穴
压痛点的点穴非常重要的,可以适当地有配合使用,这些穴位主要在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每个穴位可以操作半分钟。

如肩井穴、肩髃穴、秉风穴、肩贞穴、肩内陵、曲池、合谷,舒通经络。

3.按揉肩背及拿捏肩臂
先用掌根或拇指按揉肩关节周围,以及肩胛内缘数分钟,然后再用三指拿法拿捏患肢数遍,重点在上臂内侧和后侧,进一步缓解痉挛、疏通经络。

4.弹拨痛点
适用于慢性期的患者,用拇指重点弹拨肩部的压痛点,以有酸胀感而且能忍受为度,可以疏通经络、松解粘连。

5.背后屈肘上扳法
医生一手扶住肩部,另外一手将患肢后伸可以旋内,把患侧肢体放在患者的背后脊柱上。

第一次治疗时患者因为功能受限比较严重,往往只能放在臀部,医生抓住患手慢慢的逐渐加大幅度的向上抬。

切忌做动作粗暴的运动,以免引起剧烈疼痛。

接着让患者手臂向对侧进行牵拉,一松一紧、一松一紧、一放一紧、一收一紧逐渐的用力加大范围。

6.晃转摇肩
医生一手扶住肩膀、一个手握住患者的腕部或托住患者的肘部,以肩关节为中心做旋转摇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均做数遍,幅度由小到大,旋转摇动称为晃转摇肩。

7.内收扳肩法
医生站立于患者的背后,用腹部贴住患者的背部以稳住患者的身体,然后用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托住患肘向健侧肩膀进行扳动。

8.提抖肩关节法
医生站在患者患侧的前方,用双手握住患者患肢的腕部,慢慢向上提起,并同时作牵抖的动作,提抖时要求患肢充分放松,提抖时频率要快一些,幅度逐渐加大,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9.平抖肩关节
患者取坐位,上肢放松,医生站在患者的外侧,双手握住患者的手腕,或一手扶住患者的肩部、一手抓住患者的手腕,让患者外展到一定角度时,外力做连续不断的小幅度上下抖动,使肩部有一种松动感可以放松肩关节。

10. 搓肩
患者取坐位,肩臂放松,手臂自然下垂。

医生站在侧方,用双手分别夹住患者的肢体前后部,用力快速揉搓,从自上而下做快速的揉搓,一直搓到腕部,整个动作做3-5遍。

(四)注意事项
1.注意肩部保暖,避免肩部负重以及过度劳累。

2.典型的肩周炎发病规律一般是疼痛、功能受限、疼痛减轻、功能恢复,这个过程推拿是不能改变的,只能缩短这一过程。

所以一般肩周炎的患者需要20次甚至2个月以上的推拿治疗,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根据临床观察,肩周炎有自愈倾向,但病程较长,推拿治疗能缩短病程,但是还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功能锻炼,效果才能明显。

【我的笔记】
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B_e
主要指膝关节发生退变或老化,加上损伤或劳损,导致膝关节软组织变形,软骨下的骨板发生增生,形成骨刺并产生一系列症状,临床以行走时膝关节炎明显疼痛,活动受限为特征。

(一)临床表现
(1)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往往有劳累史。

(2)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其特点是初起为发作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受寒以及夜间加重,下楼梯疼痛明显,休息后感觉关节僵硬。

(3)膝关节活动受限,不能过伸、过屈,跑、跳、蹲、跪等亦有不同程度限制,甚至跛行,但无关节强直。

(4)膝关节活动时可有弹响摩擦音,部分患者膝关节轻度肿胀。

(5)关节内有游离体时可在行走时突然出现交锁现象,稍活动后又可消失。

(二)体征
(1)髌骨周围及膝眼处有压痛,股四头肌可呈萎缩状。

(2)个别患者可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

(3)X 线片显示胫股骨内、外髁增生模糊,胫骨髁间隆突变尖、胫股骨关节面模糊、髌股关节面变窄、髌骨边缘骨质增生及髌韧带钙化。

(三)病因
1.年龄
中老年女性比较多见。

2.职业
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较多,或与膝关节外伤职业有关。

3.反复劳损
反复劳损是最重要的原因,由于长期超负荷因素(如肥胖、长时间站立、持久行走或持久的跑跳)反复刺激引起关节软骨面和临近软组织慢性积累性损伤,骨和骨之间的关节腔逐渐变窄,关节腔内容物产生相互的摩擦和挤压。

4.内分泌系统功能减退
50岁后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关节系统逐渐衰退,滑液分泌减少,滑液成分逐渐发生改变,黏多糖蛋白和胶原蛋白减少,纤维成分增加,使关节软组织的弹性明显降低,承受外力能力下降。

(四)治疗
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特别是膝关节没有出现变形的状态下,用按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防止出现急性关节内翻或外翻。

1.滚法
先用滚法作用于大腿股四头肌1-2分钟,使股四头肌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力量增强。

2.捏法
捏拿股四头肌10~20 遍,并按揉血海、梁丘、鹤顶(经外奇穴,髌骨上缘正中凹陷处)、伏兔、风市等穴。

3.按法
以按揉与弹拨法交替作用于髌骨周围压痛点及关节间隙、髌韧带、内外膝眼、小腿前外侧、阳陵泉等处约5 分钟。

4.推法
推揉髌骨,用掌根或双拇指向各方向推挤髌骨,增加髌骨的活动性,双手合揉膝周,以发热为度。

5.摇法
屈膝摇3~5 次,而后先过屈后过伸,加压3~5 次,动作要缓和平稳,忌用暴力。

6.揉法
患者俯卧位,揉按腘窝及小腿后侧2~3 分钟,重点是委中、承山穴。

(五)注意事项
1.在日常生活工作时,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但一般不需要完全休息。

膝关节肿痛严重者应予休息。

2.主动做膝关节屈伸活动和直腿抬高锻炼,以改善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防止股四头肌萎缩。

踏步练习,从每次10 步开始增加到每次30 步为维持量,循序渐进,下踏时足跟要落地,踏站要实,每日1 次。

3.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减少或避免一些有害的、超负荷的活动、劳动和锻炼,如下蹲、爬楼梯、快跑等,以减轻膝关节的负担。

如需上、下楼梯应扶楼梯扶手。

坐位或蹲位站起时用手支撑扶手以减少关节软骨承受的压力。

病情严重时应扶手杖行走。

4.肥胖者减肥是减轻受累关节压力的有效措施。

【我的笔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