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合理利用 (1)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合理利用 (1)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水循环与水资源合理利用一、单选题雨水收集系统(下图),指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

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非生活用水用途。

据此完成1-2题。

1. 该系统主要干预的水循环环节是A. 蒸发B. 降水C. 下渗D. 径流2.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 调节城市局地气候B. 缓解城市用水紧张C. 缩短径流汇聚时间D. 及时回灌地下水【答案】1. D 2. B【解析】1.根据材料,该系统是“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减少了雨水到达地表后的流失,因此主要干预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D对;该系统对降水环节没有影响,B不对;对蒸发和下渗环节有间接影响,不是主要的,AC不对。

故选D。

2.根据图示,收集到的雨水要经过过滤、消毒等供给用水点,因此该系统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B对;回灌地下水是该系统所收集雨水的用途之一,D不对;根据材料,“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非生活用水用途”,因此调节局地气候和缩短径流汇聚时间不是其主要功能,AC不对。

故选B。

在秘鲁南部沿海地区一个距海岸仅0.5千米的山坡上,有一张长12米、高4米的大网,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引向一个蓄水池。

据此完成3-5题。

3. 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A. 积雪融水B. 冰川融水C. 雾气D. 雨水4. 此地该类水资源非常丰富,与其影响因素关系最小的是A. 山地冰雪B. 海风C. 下垫面状况D. 洋流5. 下列地区可以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的是A. 我国西北地区B. 非洲撒哈拉中部地区C. 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D. 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答案】3. C 4. A 5. C【解析】3.秘鲁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

沿岸有寒流经过,多大雾天气,雾气遇到网后,凝结成水滴。

因此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雾气,故C正确。

网不能收集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故A、B、D错误。

4.此地该类水资源来自于雾气的凝结。

智利的大雾是辐射雾(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

辐射雾形成需要一定条件:冷却降温、水汽充足、层结稳定、无风或风力微弱。

受海风影响,智利大气较湿润;智利沿岸北部地区有寒流经过,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水汽难以向上输送,造成近地面附近水汽含量多;智利沿岸为沙漠,夜晚降温明显,受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较低,利于水汽凝结。

因此海风、下垫面状况、洋流利于智利大雾的形成。

雾的形式与山地冰雪关系不大。

本题要求选择影响因素中关系最小的一项,故选A 。

5.可以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条件是有寒流经过,位于西部沿海。

A、我国西北地区不临海,没有寒流影响,A错误;B、非洲撒哈拉地区只是沿海地区可能,不是整个地区,B错误;C、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符合条件,C正确;D、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位于大陆东岸,D错误。

故选C。

读某河相对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6~7题。

6.该河流域内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地中海气候7.该河可能位于图中的(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④6.C7.D [解析]第6题,结合该河相对流量过程曲线可知,该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据此推知该河流域内降水季节差异大,故不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

第7题,结合图示及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域可能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或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结合选项和全球气候分布规律即可确定结论。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8~10)题。

8.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9.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10.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8.D 9.C 10.A [解析] 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密度的变化。

由图可知,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自西向东逐渐增大,说明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呈现递增的变化规律。

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

由题干信息可知,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

夏季长江进入汛期,河流挟带的泥沙较多,水体含沙量较大,河流入海口附近海域水体较混浊,影响太阳光的入射,不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繁殖,因此,该海域自东向西浮游植物的密度减小。

因此,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体含沙量。

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浮游植物数量和密度的季节变化。

与夏季相比,冬季气温低,且长江进入枯水期,河流入海流量减少,挟带入海的营养盐减少,因此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且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1~13题。

1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1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 ①④1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11.B 12.C 13.D [解析]第11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截留径流的作用。

山地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山区下渗水量会减少,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量减少,且降水被森林植物截留吸收的量减少,坡面径流会增加。

由于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汇入河流,丰水期时,河流径流量更大,所以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

第12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植被截留径流的能力增强,地下径流增加,降水被森林植物截留吸收的量增加,坡面径流减少。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往往降水量较大,但增加降水还需满足其他一些条件。

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

图中的岩层向乙河一侧倾斜,甲河一侧山坡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再下渗到透水岩层,顺着岩层倾斜方向汇入乙河,当森林植被增加,甲河一侧山坡涵养水源能力增加,汇入乙河的径流增加,汇入甲河的径流减少,乙河径流量增加,甲河径流量减少。

森林植被恢复后,其涵养水源能力增强,部分降水被森林植物吸收,汇入河流的径流减少,所以河流径流总量减少。

下表是我国干旱区多年平均水汽输送统计表。

据此完成14~16题。

年输入总量(107t) 各边界输入总量所占比例(%)年输出总量(107t)各边界输出总量所占比例(%)东南西北东南西北14.78 0.0 16.6 54.8 28.6 12.86 96.2 3.0 0.0 0.814.影响我国干旱区水汽输入的最主要气流是 ( )A.信风B.西风C.东南季风D.东北季风15.我国干旱区水汽的最主要源地是 ( )A.大西洋B.北冰洋C.太平洋D.印度洋16.我国干旱区年盈余的水汽主要储存于 ( )A.河流B.湖泊C.冰川D.土壤14.B 15.A 16.C [解析] 第14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西部边界输入水汽总量所占比例最高,据此推断影响我国干旱区水汽输入的最主要气流是西风。

第15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我国干旱区水汽的最主要源地是大西洋。

第16题,我国干旱区年盈余的水汽主要储存于高山地区的冰川。

图(a)为某区域水系图,图(b)为甲湖泊及与其相连的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

读图完成17~18题。

(a) (b)17.湖泊水补给河水的月份是( )①1月②7月③8月④11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关于图中丙河河水流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6月——从东北流向西南②7月——从西南流向东北③8月——从东北流向西南④11月——从西南流向东北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B 18.C [解析] 第17题,湖泊水补给河水,湖泊水位应高于河流水位。

读图可知,1月和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

第18题,由图可知,6月前半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后半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

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湖水流入河流,结合指向标可判断丙河河水从西南流向东北。

7月和8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水流入湖泊,丙河河水从东北流向西南。

中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2100 立方米。

云南省是水资源大省,水资源总量排在全国前列。

占云南全省土地面积约6%的坝区集中了全省2/3的人口,水资源量只占全省的5%;最重要的滇中经济区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700 立方米。

据此完成19~21题。

19.云南省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等经济发展要素极不匹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B.区域间环境容量差异明显C.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平衡D.地壳运动强烈20.云南省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大多数耕地都是旱地,主要是因为( )A.绝大部分地区有裂隙发育,地表水难以储存B.气候适合旱地农业发展C.地表崎岖,调水成本高D.光照好,蒸发作用强烈21.云南省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季节, ( )A.地中海沿岸阴雨连绵B.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C.江南草长莺飞、春江水暖D.澳大利亚大分水岭山地等温线向南凸出19.C 20.C 21.B [解析] 第19题,从材料信息可直接得出,云南省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等经济发展要素极不匹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平衡。

第20题,云南省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且由于地表崎岖,调水成本高,大多土地缺水严重,成为旱地。

第21题,云南省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季节为夏季,此时长江中下游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形成伏旱天气。

图甲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河流示意图,图乙为该河流a、b两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图,图丙为某次洪水经过时该河流与湖泊径流量的相互关系图。

读图,完成22~24题。

22.下列关于该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东南流向西北B.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D.图甲所示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23.图丙中洪水经过时,湖泊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4.如果沙洲面积不断扩大,其可能的原因是( )A.河流流速增大B.河流含沙量减小C.湖泊泥沙沉积增多D.流域内植被遭破坏22.A 23.C 24.D [解析] 第22题,读图乙可知,a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小,而b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变化大,说明a水文站位于湖泊下游,河流径流量经过了湖泊的调节作用,而b水文站位于湖泊上游,判断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A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