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第一讲
格的要求。
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2012.2.2
教育变革赋予教师的使命
国务院《决定》:
1999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强
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
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地位的建议》 明确指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
狭义:指采取系统的研究方法,对特定的教育现象或问 题进行研究、从而获取教育规律,为教育理论提供知识, 帮助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升教育质量的一种活动。
---孙俊三.教育研究的境界.教育研究[J].2005(11)
2012.2.2
内涵的理解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认识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所要认识的是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 教育科学研究在探索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过程中必然要使
——苏霍姆林斯基
2012.2.2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研究
第二节 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研究 第三节 教师教育研究的现状 第四节 怎样进行教育研究 第五节 中小学教育研究的过程
2012.2.2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研究
一、教育研究的概念与涵义
广义:人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教育现象的观察、思考、 对教育问题的尝试性解答。
2012.2.2
改进:改进性知识是指能有效促进个体发展, 有效提升和改进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类知识。
解释:解释性知识涵盖其他三类知识,即如果 研究者能解释某一教育现象,这意味着他也能 描述这一教育现象,预测其后果,并懂得如何 使用介入因素来改变这一现象。
2012.2.2
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与创新
课后,学生必须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较深入地了解
教育科研的方法论,了解国内外教育研究的动态,初步养 成研究的意识,切实地掌握教育研究的常用基本方法与操 作技能,为今后的教师科研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
2012.2.2
二、课程的重点、难点及分析
课程的重点是各种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难点是各种方法的具体选择和运用,还有问题 的选择。 对于小学教师,在各种研究方法中又以调查研 究法为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影响调查内、外在
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方法是研究的手段。
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果能对问题的解决及实践起指导作用。
2012.2.2
二、教育研究的特征 p37
研究主体的复合性 研究方法的多元性
研究资源的丰富性
研究方式的人文性 研究论证的复杂性 研究过程的反思性 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2012.2.2
三、教育研究的对象
2012.2.2
2、从教育研究是为了探索、描述还是解释的角度,可以将 其划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件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上要是指对某一领域进行试探性、探索性的
研究。
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是指对自然呈现的现象、事实、 案例的描述与总结。 解释性研究是指对现象之间或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明。
推进教育理论更新与繁荣
教育研究对教育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为教
育理论提供了新知识,即带来了四种类型的知识: 描述:描述性知识主要产生于描述性研究。通过描 述性研究,研究者将在教育现实、教育活动中的许 多重要发现变成知识
2012.2.2
预测:预测性知识是指依据早先在X时间内 所获取的信息,对某一现象将在Y时间内发 生作出预测的一类知识。
2012.2.2
第二节 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研究
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 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 立地进行创造. --------马克思
2012.2.2
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推进教育理论更新与繁荣 二、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与创新
三、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012.2.2
2012.2.2
2、继承性原则 第一,选题中的继承性 第二,研究设计中的继承性 第三,研究方法选择中的继承性 第四,资料分析中的继承性
2012.2.2
3、创新性原则 第一,选题有新意 第二,研究方法有新意 第三,研究手段有新意 第四,研究设计有新意
2012.2.2
二、 教育研究的类型与方法
(一)教育研究的类型:
2012.2.2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1]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梅雷迪斯·D·高尔、沃尔特·R·博格、乔伊斯·P·高尔 [美].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温忠麟.教育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5]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7.
1、从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理论服务还是为实践服务的角度, 可以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虽然直接指向于教育科学的理论建构.但是也
会对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产生门大影响.它为教育实践 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指导;
应用研究虽然直接指向于教育实践具体问题的解决,但 是它也能为教育科学的理沦发展提供事实材料、实践依 据等。
教育价值问题是针对事物“应该是什么”或“怎样评价 事物”而提出的问题。
3、教育实践问题 教育实践问题是针对“怎么做”的问题。
2012.2.2
四、教育研究的要素
不是所有的广域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探索都可以 称为教育科学研究,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学研究要 具备三要素:科学方法、问题解决及新知识的产生。
2012.2.2
三、教学安排
本课程的学习时间为一个学期36课时,其中理 论24课时,实验12课时。
2012.2.2
四、实验及课外学习要求
六个实验,分别是:文献资料的初步查找、科
研课题的选择和再陈述、研究设计、调查问卷 的编制、课题的申报、文献综述的撰写。 课外学习要求:多读书,多读教育论文等研究 成果,多实践,多思考。
2012.2.2
(二)教育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1、什么是教育问题 问题即事物的矛盾 2、关于“教育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是人们观察到的、认为不正常的教 育现象。 教育对该事物的产生负有某种责任。 有待解决的教育疑难。
2012.2.2
教育问题类型:
1、教育事实问题
教育事实问题是针对“事物是什么”而提出的问题。 2、教育价值问题
2012.2.2
科研兴教:教师的专业成长
模仿是学习的开始
提高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2012.2.2
初级
规范
新教师 合格教师
中级
技能
成熟教师
高级
规律
学科带头人
胜任教学 学会操作
驾驭教学 学会模仿
发展教学 学会研究
2012.2.2
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知识的完善。 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师自己 的科学研究素养。 教育科研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 力。
2012.2.2
[6]裴娣娜.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 社,1994. [7]田学红.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指导[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8]孟庆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
版社,2001.
[9]华国栋,教育研究方法——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M].
效度的因素分析,以及各种调查问卷设计。
2012.2.2
本课程介绍了众多的研究方法,并非要求在每 个研究中都全部采用。要注意每种研究方面的因素,灵活选用恰当的和 适合的研究方法。要注意结合所选择的研究问 题,决定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切忌千篇一律。
2012.2.2
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几种情况:
一些教师认为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自己的工作是教书, 与教育研究无缘; 一些教师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愿望,但往往陷于教学事务中,没有 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研究; 一些教师既有从事教育研究的愿望,也有时间和精力,但却苦于无 处发现和寻找教育课题,不了解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因此望而 却步; 一些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教育研究成果,但往往明 显带有经验性和平面性的特征,理论抽象水平不高,缺乏纵向和横 向的分析比较,对问题的分析不深不透。
2012.2.2
第三节 教师教育研究的现状
观点一: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只要学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方法手段,坚持 不懈,完全可以在教育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 观点二: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他们 没有很多机会获得科研前沿的大量信息,也不甚具 备从事理论探索的主客观条件,因而他们中绝大多 数人的科研只能是低层次的重复,所谓群众性教育 科研只是在搞群众运动、运动群众。
温州大学小教本科课程
2012.2.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主讲人:蔡志凌. 664187 E-mail:czhl2006@ Q Q:1191163365
2012.2.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是小学教育本科学生的专业必 修课,也是教师教育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学习这门功
2012.2.2
3、依据教育研究的性质,可以将其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质的 研究与量的研究)。
定性研究主耍足指在自然环境中,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 为的意义和对事物的看法,从中提取出研究假设.并对假设进 行检验的一 种活动,个案研究就是典型的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并确定具体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 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 而验证研究者预定假设的一种活动。实验研究就是典型的定量 研究。
提出问题:通过教育研究发现并提出教育实践中存 在的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