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 书 省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表现 朝代
中央集权
秦朝 郡县制
西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推恩令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 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才匮,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 牛车,齐民无藏盖,……米至石 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唐朝
设节度使 后期藩镇割据
——《史记·平准书》
收精兵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表现 朝代
秦朝
西汉
中央集权
郡县制 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推恩令
问题: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调 整是围绕什么进行的?基本特 点是什么?总体趋势?
唐朝
设节度使 后期藩镇割据
收精兵
北宋 派文官且设通判 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设转运使收财权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元朝 行省制度
探究: 元朝行省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发展有何影响?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 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 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图一 图三
图四
图二
首先按照 时序排列 四幅图片, 比较四幅 图片,提 取两项有 关中国古 代地方管 理制度变 迁的信息, 并结合所 学知识予 以说明。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皇权与相权斗争)
朝代表现
君主专制
秦朝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
西汉 内外朝制度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唐朝 三省六部制
两府三司:参知政事
北宋
枢密使
三司使
度 盐 户 参中 枢
支
铁部
知书 政门
密
三司使 事 下 院
元朝“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互不统属。”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皇权与相权斗争)
北宋
元朝
唐三省六部组织系统图
“汉代宰相是 首长制,唐代 宰相是委员 制”(钱穆)
三分相权 相互牵制 加强皇权
三省六部制特点:职责明确,分工合作, 加强皇权;
对三省六部制的评价: ①三省六部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 从而使中央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 了行政效率; ②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从而分割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影响深远。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共性何在?
对北宋统治者的治国 方略影响何在?
宋太祖赵匡胤 与其“黄袍加 身”处-河南开
封陈桥驿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表现 朝代
君主专制
秦朝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
皇帝
西汉 内外朝制度 唐朝 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
两府三司:参知政事
北宋
枢密使
三司使
元朝
中书省;枢密院; 宣政院
吏户礼兵刑工
元朝时期的中枢决策机构
元朝政治制度:
中央
中书省
(直辖河北、山 西、山东)
枢密院
宣政院
地方 行中书省
路、府、州、县 宣慰司(边远民族地区)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皇权与相权斗争)
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思
北宋 派文官且设通判监督 考:汉初为什么要实行郡国
设转运使收财权
并行制?这一制度在当时有
元朝 行省制度
何积极作用?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表现 朝代
中央集权
秦朝 郡县制
西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推恩令
天唐朝下之设 后节期势度藩,使镇方割据病大 瘇,一收胫精兵之大几如 腰北宋,一派 设指转文运官之使且大收设通财几判权如监督 股元朝。 行—省制贾度谊
——《汉书·主父偃》
针对郡国并行制的消极影响,晁错和主父偃 的解决方案有何不同?
推恩令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表现 朝代
中央集权
秦朝 郡县制
西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推恩令
唐朝
设节度使 后期藩镇割据
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
边镇兵 49万
中央军 9万
北宋
安史之乱
元朝
(755-863)
五代建立者简历
据图 文, 说明 郡国 并行 制的 消极 影响?
材料一:(晁错)说上曰:“今削之亦反,不削之 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吴王濞列传》 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 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佊人人喜得所 愿,以上德放,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元朝 行省制度
蒙古帝国图
元行省的划分:
◆犬牙交错 vs 山川形便
◆自古以来,地理划分都以天然的山脉,河流为界, 习惯成自然。
◆中国的政区划分中的重要界线: 黄河、长江、淮河 太行山、秦岭、五岭
◆元朝首次大规模突破这个传统,形成互相牵制的 效果,辅以「以北制南」原则,减少「山高皇帝远」的 问题。南方行省的省会均设于靠近北方的交通枢纽。
表现 朝代
中央集权
秦朝 郡县制
西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推恩令
唐朝 北宋
设节度使 后期藩镇割据
收精兵 派文官且设通判监督 设转运使收财权
元朝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表现 朝代
中央集权
秦朝 郡县制
西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推恩令
元朝的行省制度
唐朝 北宋
设节度使 后期藩镇割据
收精兵 派文官且设通判监督 设转运使收财权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皇权与相权斗争)
表现 朝代
君主专制
秦朝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
西汉 内外朝制度
唐朝
北宋
元朝
西
皇帝
汉
君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主
专
尚侍常
丞御太
制
书Leabharlann 史示令中侍
相大尉
意
夫
图
有事上报
九卿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皇权与相权斗争)
表现 朝代
君主专制
秦朝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
西汉 内外朝制度
唐朝 三省六部制
表现 朝代
君主专制
秦朝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
西汉 内外朝制度
问题:从汉至元,中央政 权机构的调整是围绕什么 进行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唐朝 三省六部制
两府三司:参知政事
北宋
枢密使
三司使
元朝 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围绕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基本特点:分散和削弱相 权,加强皇权。
材察料举一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汉武帝元光元年起,郡 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
皇帝 御
太 丞史 尉 相大
夫 郡守 县令
皇权至上 集 权
中央政府
集 权 地方政府
皇权VS相权
君
君主专制 主
专
制
中
中央集权
央 集
权
中央VS地方 制
君
主
中书省/宣政院
专 制
两府三司 元 三省六部 宋
内外朝 唐
皇帝制度
汉
三公九卿
秦郡 郡
县国 制并
行
推 恩 令
节 重收设 度 文精通 使 官兵判
行 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