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08白庙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910DD

最新08白庙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910DD

08白庙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910D D白庙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本次规划的情况说明一、规划的背景1. .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的需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又一次进入高速稳定的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加速,工业化进程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为此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在这个新的历史背景下,白庙子镇面临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需要对全镇产业化、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设想。

小康社会不仅要求人民经济生活富裕,也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生活环境的设施提出更高要求。

规划建设好白庙子镇域内的镇区、中心村,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小城镇,为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2006年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全面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的居住生活环境。

为指导农村建设,确定村镇性质和发展方向,确定村镇的规模,需要编制白庙子镇乡总体规划和主要村镇的建设规划。

3.行政范围的变化和村镇体系职能调整,需要重新编制总体规划2006年4月,白庙子镇与沙尔营乡合并,仍称为白庙子镇,镇域范围发生变化。

镇域内,白庙子镇已经形成镇政府驻地的政治、教育和商业中心。

沙尔营区域服务中心境内形成许多分散的煤炭煤场,为此,土左旗政府决定在沙尔营建设煤炭交易中心。

这将导致镇域村镇职能体系的变化。

因此需要对全镇村镇体系和主要村镇的职能进行规划调整。

4.镇区建设呼和浩特铁路南站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呼和浩特市铁路货运南站在白庙子镇东建设,铁路在镇区北侧通过。

货运南站是一个大运量、快速铁路,每天装卸的货物达到数万吨。

这意味着每天将有大量的货运车辆经过镇区。

这就要求一方面镇区要合理规划,保证货运车辆不干扰城市生活;另一方面要要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货运南站带来的发展机会,积极发展物流服务产业,要合理规划,把白庙子镇建设成物流小城镇。

二、历次规划情况白庙子镇上曾做过一次规划。

2003年3月,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城市规划设计所编制了《白庙子镇总体规划》(2003—2028年)。

对镇域的规划限于原白庙子镇的镇域范围,对镇区的的范围包括本滩、白庙子村、刘家营村、白庙子工业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28年1.1万人。

镇区性质:规划近期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商贸、旅游、饮食服务、畜牧养殖及乡镇企业(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现代化中心集镇;中远期:发展成为呼和浩特市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卫星城镇。

三、本次规划的基本内容:(一)规划依据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年1月1日起实施)。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1993年6月29日)。

2、技术依据:《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995年6月29日建设部令第44号发布)。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设部建村[2000]36号)。

《内蒙古自治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其它各项国颁、部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政策依据:《呼和浩特市一核双圈组团发展区规划(2009——2020)》《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4、资料依据:《土默特左旗经济统计年鉴》(2006年);《土默特左旗概览》(2006年);土左旗相关部门和白庙子镇政府提供的规划基础资料。

铁路设计部门提供的货运南站和晋丰元铁路设计图。

(二)规划范围1.镇域范围为白庙子镇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245.85平方公里,辖49个行政村。

2006年末全镇户籍总人口总人口40261人,总户数11349户。

2.白庙子镇政府驻地规划控制区:东到白庙子村庄东侧铁路南站东,西到刘家营小学,北到本滩村北,南到水渠南。

规划区用地总面积375.85公顷,其中建设用地244.07公顷。

3. 白庙子工业区的规划范围。

4. 沙尔营煤炭物流交易中心的选址(不在本规划中,规划单独编制)。

(三)规划期限基期:2009年:近期:20010—2015年;中期:2016—2025年;远期:2026—2030年;(四)规划修编指导思想本次规划修编是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件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导下,以国家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社会进步的背景下进行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配套法规、规章所提出的各项原则和要求下,以及土默特左旗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白庙子镇的实际情况和铁路南站设计情况,确定了以下指导思想:1.要符合呼市和土左旗规划中对白庙子镇的发展定位和规模定位。

呼和浩特市2009年9月编制完成《呼和浩特市一核双圈组团发展区规划(2009——2020)》,规划中提出发展一个核心区和两个发展圈的战略构想,白庙子镇位于核心区周边,是集包铁路呼市南站所在地,适宜发展物流产业。

而土左旗城镇体系规划明确白庙子镇为物流贸易和农贸型城镇。

本次白庙子规划应当符合呼市和土左旗规划确定的城镇定位。

2.以现代化标准规划城镇以现代化指标指导城市规划,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标准,保证各项公共设施的用地;建设合理的城市经济结构;建设绿色宜居城镇。

3.适当超前、兼顾现实。

规划要满足镇区的远景发展对用地和公共设施的需求,具有适当的超前性。

同时要符合镇区的现状,利用现有的城镇道路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避免城镇重复建设和大规模拆建。

4.远近结合,适度发展。

规划要依据城镇远景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城镇用地、公共设施、道路和基础设施的规模和服务能力,同时要结合近期目标,逐步实施规划内容,使镇区有序发展。

5.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环境保护,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力求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统一。

6.规划要把握整体,创造特色。

建设适应现代生活、人文和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居住、工作环境和园林景观紧密结合的新型小城镇。

(五)规划重点内容:本次规划是白庙子镇村镇规划的修编,内容包括镇域总体规划和镇区建设规划的全部项目,重点规划以下内容:1.分析白庙子镇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探讨区域和镇区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

2. 根据人口增长趋势,预测规划期内镇域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

3. 编制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充分考虑白庙子镇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村镇体系的等级、规模、功能和布局,完善镇域基础设施,促进小城镇协调发展。

4.确定镇域内沙尔营煤炭物流交易中心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确定镇域内集包铁路呼市南站仓储物流区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5. 确定白庙子镇镇区的性质、规模和规划区范围。

对白庙子工业园区做简单规划。

6.进一步优化白庙子镇区的用地布局。

合理布局各项用地,保证道路、绿地、广场等涉及公共利益的项目用地,建设优美的镇区景观、健全城市功能。

7. 对白庙子镇镇区道路做系统规划,充分考虑未来的城市需求,形成合理的交通网络。

8.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绿高率,使城市形成良好的绿化体系。

9.完善基础设施的规划,指导城镇建设,以适应现代化城镇的发展需求。

(六)规划目标1.到2030年,把白庙子镇建设成规模适度、环境优美,公共设施完备、基础设施健全,用地布局合理的现代化镇区。

2.城镇绿化率达到35%的绿色镇区。

3.使沙尔营煤炭物流园区成为区域煤炭物流中心。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一、白庙子镇发展的条件分析与评价(一)白庙子镇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1.位置白庙子镇为镇政府所在地。

清乾隆年间建村,该村原建有一白色寺庙,故名。

2001年8月,白庙子乡被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

2002年8月,正式实现撤乡设镇建制。

2006年4月,与原土左旗沙尔营乡合并,仍称为白庙子镇。

白庙子镇位于土默特左旗东南部、呼市西南郊大黑河南岸,其西邻北什轴乡,南毗和林县巧什营乡、托克托县永圣域乡,北面与东面同毕克齐、台阁牧乡和呼和浩特市小黑河乡郊区按壤,东面与土左旗沙尔沁乡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5′34″——11l°40′24″,北纬40°31′46″—40°43′44″。

镇域东西长22.5公里,南北宽21.8公里,总面积245.85平方公里。

下辖49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

全镇总人口41418人,总户数11918户。

2.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白庙子镇全境地处土默特平原中部。

地形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东高西低。

平均海拔1013-1016米。

镇辖区地处中温带,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显著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而短促。

气温年差较大,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属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7.2℃,一月平均气温11.3℃,七月平均气温22.8℃,年极端最高气温37.2℃,年极端最低气温-35.6℃。

全旗气温总趋势是北部低,南部高。

无霜期日数年平均133天,历年平均最大冻土层深度为131厘米。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952.1小时(约为123天),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33.82千卡/平方厘米。

雨季短暂,降水较少,历年平均降水量379.4毫米,降水时间多集中在6-9月份,全旗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6天。

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1.9米/秒,风向以北风、西北风最多。

最大风速8.9级。

白庙子镇域内有大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等地表径流,但均为过境径流。

镇内引用河水灌溉已有较长的历史和用水经验,分别修建了陆合渠和济通渠。

境域内地下水储量丰富,地下水类型为冲积一湖积层承压水,主要分布于大黑河中上游与什拉乌素河流域。

因地下水层较厚,水量稳定,镇内各村均能提取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水源。

镇域内矿产资源缺乏,旅游资源缺乏。

3.交通条件镇域内有铁路线—呼准铁路,从呼市到准格尔。

正在白庙子镇东建设集包铁路呼市货流南站。

镇域内公路现有高速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多条,交通便利。

高速公路有呼大(呼市-大饭铺)高速公路,途径托克托县、准格尔旗;呼市绕城高速(经呼市东、呼市南、呼市西)。

二级公路主要是呼大公路(呼市-大饭铺),途径托县新营子、准格尔旗;呼托公路(呼市-托县旧线)穿越全境。

三级公路主要有察素齐-呼大公路线、三两村-本滩公路。

全镇49个行政村村间道路基本实现砂石化,红线宽度7-8米;已基本实现全天候通车标准。

4. 人口和土地2006年末,全镇总人口41418人,总户数11918户。

其中农业人口40252人,非农业人口1166人。

全镇人口中,汉族32252人,蒙古族8980人,其他少数民族186人。

年龄18岁以下的人口为8177人,18-35岁的人口为11583人,35-60岁人口为15641人,60岁以上人口为6017人。

2001-2006年出生人口1911人,平均每年出生319人,2001-2006年死亡人口1015人,平均每年死亡169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