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子两章导学案二

孟子两章导学案二

18《孟子两章》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举、空乏、拂、所以、曾益、恒过、作、征、喻、恒等词语的含义。

2.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主旨。

3.会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论证过程。

【课前反馈】
【体验学习】
朗读交流★方法指导:
1.读准字音;
2.试标出下边句子的节奏(用“/”表示),然后练习背诵课文。

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是要多诵读,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

特别是像《孟子》这样短小严密而富于文采的文章,诵读显得尤为重要。

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采用了排比的句式,用于本段的议论,增强了论辩的气势。

3.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这篇文章大量使用结构整齐的骈句,朗读时要注意它们的节奏,读出气势。

如用了排比句式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用于叙述,列举事实,为后面的论证奠定了充分的事实基础
疏通文意。

★要求:根据注释翻译课文,标记出重点、难点、疑点。

★方法指导:1.
2.
3.注意标记的语重点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综合提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方法:(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分——总(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
2.
3.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开头列举这些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当堂检测】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所以动心忍.性(2)入则无法家拂.士
(3)必先苦.其心志 (4)劳.其筋骨
(5)舜发于.畎亩之中 (6)行拂乱.其所为
【学习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知识链接】
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的相关资料
一、名人名言
苦难是最好的大学。

——高尔基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没有雄才大略。

——巴尔扎克
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

——莫里哀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查尔斯〃比亚德
在获得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
发自内心深处的无上喜悦,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
会欣喜若狂。

——海伦〃凯勒
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二、事例
1、司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出狱后,发奋著书完成史记。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

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

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3、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

4、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

【课后精练】
一.解释重点词语。

1.发:
2.举于.市: 3、.故: 4.降:
5.大任:
6.于是:
7.苦:
8.劳:
9.空乏: 10.拂乱: 11.所以: 12.困于.心:
13.而后喻.: 14.法家拂.士: 15.生于.忧患: 16.衡.于虑:二.重要句子翻译
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入则无法家拂士。

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