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

——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历史意义
局限性
1、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1、没有完成反帝反封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的根本任务,未根本上
打击了帝国主义;
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根本局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三)成果:《临时约法》 1912.3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
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思考:结合吴兆麟的话分析为何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说明了什么?
壮大革命声势;革命潜伏着危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到11月下旬,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5: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 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 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 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3月8日,孙中山颁_《__中_华__民__国__临_时__约_ 法》 (三)结果 3月10日,袁_世__凯___接替孙中山在北京 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1.10.10武昌起义 各省纷纷响应 独立
袁世凯派
南北议和
(帝国主义策划)
1912.1.1 中华民国成立
资产阶级革命派
性质:是当时最进步,最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作用: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
发展
前提
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民族主义推来自清政府统治(民族革命)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 核权心主义
保障
民生主义
中国人民要求民主权利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
中国人民要求发展经济
1904年 光复会 1905年 同盟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1906年
日知会
留学生和学界 蔡元培
中小资产阶级及 孙中山、黄兴 其知识分子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1906年,同盟会发动萍浏醴起义。 1907年,同盟会先后发动了黄冈起义、七女湖起 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等。 1908年,同盟会策划了钦州起义、河口起义等。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二)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概况:
时间: 1912年1月1日 临时总统:孙中山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 京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 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三)成果:《临时约法》 191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 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大法?
①从目的上: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②从内容上:主权在民的规定,否定了君主专制政 体,反映了资产阶级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平等、自由的规定否 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的原则, 则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确保民主共和政体,都体 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
32(国、、经民。促主济(进共上政民和)治族思上想资)逐本渐主深义入发人展心,。2和3、、。未不明能确真正反实帝现。民主共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封建意识观念仍较
(思想文化上)
浓厚。
4、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5、发动群众严重不足。
革除旧风(社会生活上)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 程中的里程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世凯深愿竭其能力, 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 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 民之愿望,祈达国家于安 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 同臻乐利。
——袁世凯
1912年3月 袁世凯和北洋将领在就任宣誓仪式上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 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2清帝退位
袁世凯当选总统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南北议和
孙中山:“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
袁世凯:“务宜设法和平了解,早息一日兵争,地 方百姓,早安静一日。否则,势必兵连祸结,不但 荼毒生灵,糜费巨款,迨至日久息事,则我国已成 不可收拾之国矣。”
列强:“中国目前的战争如果继续进行,不仅使该 国本身,而且也使外国人的重要利益和安全,容易 遭到严重的危险”,因此“吁请双方代表团注意, 必须尽快达成一项协议,以便停止目前的冲突。”
有利时机:由清政府“铁路国有”政策而引发的保路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二、革命的进程
黎元洪:清朝官僚。武昌起义爆发后被自己的部 下从姨太太的床底下拖出,后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 督,以致后来有人在背后叫他“床下都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辛亥革命的影响
列宁在谈到辛亥革命时说,“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 界意义,它给亚洲带来了解放。革命的民主运动现在又遍 及荷属印度、爪哇以及其他将近4000万人口的荷属殖民地 。”
三、评价:革命的成败
辩一辩
——亮出你的精彩
正方:是一场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反方: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
论从史出: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和材料举证!
评价的标准:
是否完成了基本的任务? 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是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 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 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 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 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 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 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 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材料6: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 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至。其缔结于 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
材料7: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 语以代议制 度之善, 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 则皆瞠目而不 解, 叩其故, 则曰: 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 其他。
③从性质上:它从法律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倡导 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理念。
二、革命的进程 知识小结
辛亥革命大事记
(一)开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立 湖北军政府,黎_元__洪___为都督。
11月,清政府委任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二)高潮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 总统,__中__华__民__国______成立。
第13课 辛亥革命
必要性 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加深
可能性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经济和阶级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革命纲领指导 (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兴起(组织基础)
一系列武装起义 (军事准备)
偶然性
保路运动(有利时机)
沙俄
德国
日本
英国 法国
美国
(旧)三民主义 性质、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一)开端: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后为什么要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 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 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
——武昌起义总指挥 吴兆麟
解决土地问题 (社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简表
团体:相对于政党来说比较随意,一般只是为了达成某方面 的共识而组织在一起的各界人员。 政党:有纲领、有领袖、有组织
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190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黄兴、宋教仁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 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则斯 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