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经典课件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202页
问题: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在哪里?
分析:人比蜜蜂高明之处在于,人能用意识指
导自己的行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改造世界的 活动。动物也能改变环境,造出精美的蜂房,但 这只是一种自然的本能,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 动。
总设计师叶培建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农牧业生产 天文学 孙子兵法 邓小平理论 对镭元素的认识
……
战争
改革开放 居里夫人科学实验
……
实践
认识产生
观点一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实践
观点二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 认识的来源有多个: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实践、书本等
启 思 读书与实践相结合 你认为哪个观点正确? 示: 考: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中学 **班
一则深刻的哲学寓言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 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 会游泳吗?”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恩格斯说:“社会一 旦有技术的需要,则 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 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 前进。
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原因:
1、 人们实践
推动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新探索和研究
提供
2、实践的发展 3、 实践
锻炼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展
提高
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伽利略自由落体试验
本课小结
人 含义 的 认 实践及 特点 识 其特点 从 何 基本形式 而 来
来源
动力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检验 标准
目的、归宿
巩固练习:
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 的是( C ) A、蜘蛛结网 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C、医生治病
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2、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 B 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在16世纪末,人人都认为重量大 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得快, 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已经这么说 了。伽利略,当时在比萨大学数学 系任职,他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 战。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已经成为 科学中的一个故事:他从斜塔上同 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让大家看 到两个物体同时落地。伽利略挑战 亚里士多德的代价也许是他失去了 工作,但他展示的是自然界的本质, 而不是人类的权威,科学作出了最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
2、基本形式
3、特点
自然界和
1、实践的含义:
人类社会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主体 对象 性质
(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 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观 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太空实验室 特殊生产基地
陆 游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 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 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 之,明也。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 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 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 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 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 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 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 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 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实践对象
教师讲课 农民播种
实践手段
实践主体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 主体
2、农民耕地 ✔ ✔ ✘ 对象 ✔ ✔
3、工人生产商品
4、学生思考数学例题
5、教师给学生讲课
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7、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活动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
2、实践的基本形式
变革社会的实践
实践 改 具有 原因 自然界 造 客观 实践的对象 物质 人类社会 性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体现辩证法的观点 原因
实践具
实践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 识的自觉活动
表现
有主观
能动性
实践主体的 主动创造性
改造自然
改造社会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 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 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 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总指挥栾恩杰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刀耕火种时代青铜、铁制工具 Nhomakorabea代农业机械化时代(现代)
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1961年人类首次升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 入太空(前苏联) (美国)
2003年勇气号登 陆火星
3、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科学实验活动
农民种田
工人做工
教师讲课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医 生 治 病 司 法 人 员 办 案 营 业 员 售 货 科 学 家 实 验
3、实践的特点
(1)? (2)? (3)?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体现唯物主义观点 智力 实践的主体 运 用 实践基 本要素 客观性 体力 由客观 实践的手段 ---生产工具、设备 条件决 定的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这个道理的?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 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 题,表明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 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 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 成功解决,说明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究失败的原因,直至 发现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C )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什么是实践?
实践与认识是什么关系?
理解“袁隆平现象”,体会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积极参加实践
培养创新精神 敢于质疑 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会合作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原因: 认识
A. 认识本身不能回答 B. 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 指C.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 导 梁和纽带,只有实践, 才能检验主 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客观 实践
实践
改造
世界
结果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宇宙的 科研场所
离开地球家园、 拓展生存空间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不会游泳 怎能下水
不下水,怎能 学会游泳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解开的?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