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6级 06 第6章 油层对比

06级 06 第6章 油层对比


沉积旋回级次、油层对比单元级次,二者的等级是对应一
致的。旋回划分是以岩性组合为依据,目的在于提供单层对 比的标准。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是以油层特性的一致程度为 依据,考虑岩相条件和隔层条件,目的是为研究开发层系、 部署开发井网提供地质依据。
表9-2 沉积旋回级次与油层单元对照表
区域地层对比
油层对比
地层单元 系 组 段
层;靠定 油成近 岩 近隔 砂;的 性 ,层 岩 单 特 其; 集 油 征内 中 层
单油层(小层或单层)
A 岩性、物性基本一致,具一定厚度和分布范围;
B单油层间应有隔层分隔; C单油层间连通面积小于相邻两个单油层
叠合面积的50%;
D单油层相当四级旋回较粗的部分。 18
二、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
多油层、多旋回是我国陆相碎屑岩油气层的固有特征,根据油层特性的一致性与垂
6、中子(CNL)
7
第二节 碎屑岩油层对比的方法
一、油层对比依据
主要包括标准层、沉积旋回。
1、标准层
标准层:是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厚度不 大、特征明显(颜色、岩性、化石、特殊矿物、电 性等)、分布面积较广的岩层。
取的标准层应距目的层较近,实际工作中把标准层
当作等时面。标准层易识别、易对比,把标准层卡住后,
(4)四级旋回:它是包含一个单油层在内的不同粒度序列岩石的一 个组合。受水流强度控制,其稳定范围仅局限于盆地内三级构造 的局部地区。旋回中较粗的部分相当于单油层。
在利用旋回对比油层时,可从大到小分级次进行对比。这就 是“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道理。
2020/5/28
17
沉积相1
沉积相2

沉积相3

沉积相1
沉积相2




沉积相3




沉积相4
2020/5/28
沉积相5



沉积相6

16
(3)三级旋回:同一岩相段内几种不同类型的单层组成的旋回性 沉积(如由几个单砂层与泥岩层组合成的小的正旋回或反旋回)。 受局部构造控制,在盆地内三级构造范围内可以对比。与砂岩组 大体相当。
集中发育的含油砂岩有一定的连通性。上、下泥岩隔层分布 比较稳定。可将上、下泥岩层作为对比时确定旋回界线的依据。
2020/5/28
6
岩性对比示意图
四、油层对比所用资料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大量资料来源于测
井资料,油层对比也主要借助于测井曲线并结 合岩心、岩屑资料综合完成。
1:200组合测井。
采用的对比曲线:1、视电阻率(R)
2、自然电位(SP)
3、自然伽玛(GR)
4、井径(CAL)
5、微电极(ML,NL)
2020/5/28
SⅢ1 ~ 3 、4 ~7 SⅢ1、2、3、4、5+6、7、8
、8~10
、9、10
葡Ⅰ组
PⅠ1~4、5~7 PⅠ1、2、3、4、5、6、7
合计
葡Ⅱ组 5
PⅡ1~3、4~6 、 7~ 9、 101~ 102
PⅡ1、2、3、4、5、6、7、8 、9、101、102
15
45
油层2020单/5/2元8 级次越小,油层特性一致性越高,垂向连通性越20 好。
(1)稳定沉积层。多形成于盆地均匀下沉、水域 最广的较深水相的沉积。特征:分布面积大,岩性、 厚度稳定,在时间上也是等时沉积。如陆相湖泊沉积 中的黑色页岩。
(2)大套同类岩性的地层中某些特殊岩性的夹层。
如陆相碎屑岩剖面中的煤(多形成于沼泽环境,分布
很广,如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
各有一煤层,厚度不大,但分布稳定,电测曲线上特
旋回 旋回 地壳升降规模与沉积旋回幅度的14关系
在油、气田地质研究中,将地层沉积旋回分为四级:
“沉积旋回”的分级:
(1)一级旋回:相当在整个沉积盆地升降运动背景下的区域性复合 沉积旋回,反映了—个完整的水进-稳定-水退的沉积过程。分布范围受 盆地内一级构造单元控制,旋回幅度相当于1—2个连续沉积的地层 “组”,与同级沉积旋回以假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一级沉积旋 回中岩性较粗的部分相当一个含油层系。
依靠标准层的控制,标准层上下的油层也就可以对比清
楚。 2020/5/28
8
第 一 油 层 组
第 二 油 层 组
①号标准层为灰黑色泥岩和介形虫泥岩,为区域地层对比标准层。 ②号标准层为灰黑色泥岩层,层位稳定。 ③号20标20/准5/28层为20-30cm深灰色介形虫泥岩层,在三级构造内普遍存9在。
常见的标准层有两种情况:
2020/5/28
5
三、油层对比的地质理论依据
油层对比不是根据深度对比,也不是根据厚度对比。
地质理论依据:油层对比是以“同一沉积范围内,同一
时代沉积物具有相似的沉积特征”做为分层对比地质理论依 据。
这些沉积特征包括:岩性
(颜色、成分)、岩石结构、 构造、电性等。
隔层:由于油层对比直接
为油田开发、开采服务,开 发层系的划分、层间连通情 况,很大程度取决于油层的 隔层条件,因此隔层厚薄以 及在平面上延续的稳定性是 油层划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4
二、油层对比的目的意义
(1)了解油层的特性(岩性、厚度的变化趋势) 和分布特征。
(2)研究油层空间构造形态。
(3)了解油层的连通情况。
(4)为下一步打井时预测油层位置。
油层对比对于油田的开发和开采很重要,特别
是油田开发后期,能量低,需注水或注蒸汽进行。
二、三次采油时,了解油层的连通情况尤为重要。


沉积相4
沉积相5
2020/5/28
沉积相6
油 层 组
二 级 旋 回
砂 层 组
二 级 旋 回
1)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层 组组合而成;
2)以较厚的非渗透性泥岩作 盖、底层;
3)分布于同一个沉积相段内; 4)油层分布状况和油层性质
(岩性、物性)相近; 5)可做开发层系的基本单元。
E DC B A 基同有单上发油 若 本砂泥砂下育层 干 一岩岩层有段组 组 相 致组夹相较;内 合 互 。油层互稳 含而邻

沉积相4
沉积相5 二


沉积相6

一 砂 层 组 二 砂
层一 组油
层 组
三 砂 层 组


层二 组油

五 砂

层 组
19
表9-1 大庆油田某区萨尔图-葡萄花油层层组划分表
油层对 比单元
油层组
砂层组
单油层
萨Ⅰ组
SⅠ1~5
SⅠ1、2、3、4+5
层组名 称
萨Ⅱ组 萨Ⅲ组
SⅡ1 ~ 3 、4 ~6 SⅡ1、2、3、4、5+6、7、8 、 7 ~ 9 、 10 ~ 、9、10、11、12、13、14 12、13~16 、15+16
向上的连通性,一般可将油层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 组、单油层。
顶界面
油以其若一
、厚内干个
水层油相一
分泥层互级
布岩组靠沉
特为沉近积
征盖积油旋 含 一
相层成层回 同;因组内

; 、的的 层
级 旋
岩组连 系 回
石合续
类;沉
型积
相;


2020/5/28
底界面
沉积相1
沉积相2



沉积相3
纵向上油层单元划分
分层对比
2020/5/28
横向上油层单元对比
1
2020/5/28
2
2020/5/28
图9-1油层组及砂层组对比示意图
3
区域地层对比
油层对比是在
的基础上进行的。
油气层识别
油层对比:是在区域地层对比基础上进行的,即一个地区只有
在大套地层对比清楚、确定出含油层系的前提下,然后才能开 展油层对比工作。油层对比实质上是地层对比在油层内部的继 续和深化,它和区域地层对比不论在对比所依据的基础理论、 还是基本方法上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油层对比要求的 精度更高,对比单元划分的更细,对比所用资料更丰富、选用 方法综合性更强。
砂层组
2四
油层单元
含油层系 油层组 砂层组
若干单油层
21
三、油层对比方法
“旋回对比,逐级控制”的对比方法。
1.单井资料准备
油层对比主要是在岩性一电性关系搞清楚的基础上, 用测井曲线展开油层划分与对比。
通过取心井的岩心与电测曲线进行比较,研究各种岩性、各 级沉积旋回在电测曲线上的显示,搞清岩性-电性关系,从而可 用电测曲线特征来判别含油层系的岩性和沉积旋回特点。
(2)二级旋回:在一级旋回中包含的次一级旋回。在盆地内二级构
造范围内可以对比,其旋回幅度相当一个地层“段”。每个二级旋回
可以是代表水进的正旋回或代表水退的反旋回。二级旋回中可以包括
几个油层组,每个油层组是二级旋回中油层特性相近的部分。一般都
有标准层或辅助标准层用来控制旋回界线。
2020/5/28
15
(1)单一电性特征:标准层在电测曲线上具明显特征,易与上下 邻层区别。如大庆油田葡 I组底灰色介形虫石灰岩或钙质粉砂 岩,在微电极曲线和2.5m底部梯度曲线上呈明显细长“尖峰” 。
(2)组合电性特征:不 同岩石类型组成的稳 定层组在电测曲线上 的反映。图 (b)为同一 油田嫩一段萨零-萨 I 组灰黑色泥岩内夹三 层油页岩或三层介形 虫层,在基值平缓的 视电阻率曲线和微电 极曲线上出现三个平 缓的20“20/5小/28 凸起”。
岩性 降 升 旋回 旋回 旋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