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炮制第8章加辅料炒法课件

炮制第8章加辅料炒法课件


第三节 土炒法
1 薏苡仁
净制后,除杂,筛去灰屑。
2 麸炒薏苡仁
第一节 麸炒法
3 炒薏苡仁 文火炒至微黄色,略鼓起
4 土薏苡仁
【成品性状】
第一节 麸炒法
表面乳白色,光滑;有1 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 凸,腹面有1条宽而深的 纵沟
【成品性状】
第一节 麸炒法
微鼓起,表面微黄色
【成品性状】
第一节 麸炒法
第一节 麸炒法
第二节 米炒法
斑蝥
【 来 源 】 该品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大斑芫菁)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眼斑芫青) M.cichorii Linnaeus 的干燥体。
第二节 米炒法
1 斑蝥
去原药材,去头足翅。
第二节 米炒法
2 米斑蝥
➢ 净斑蝥,用贴米法或拌米法,中火炒至米呈黄棕色,斑蝥挂火 色,显油亮光泽时,取出,去米,放凉。
第一节 麸炒法
6. 麸炒的目的 (2)缓和药性。如苍术、白术、枳壳、枳实等具辛燥之性或破气 作用的药物,麸炒后药性缓和,不致耗气伤阴。 (3)矫臭矫味。如僵蚕等具腥臭气味的药物,麸炒后可矫其不良 气味。
第一节 麸炒法
7. 麸炒的关键因素 麸炒是用麦麸焦化后冒出的烟雾来熏炒药材的,所以麦麸用量、
锅温、操作方法对炒后成品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姜汁炒僵蚕 矫味,增加祛风痰的作用。
第二节 米炒法
第二节 米炒法
教学目标 【掌握】米炒法的含义,党参、斑蝥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 研究。斑蝥的炮制研究
【熟悉】 米炒法的火力、操作方法;
【了解】了解红娘子、青娘子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研究。
第二节 米炒法
1. 米炒法的含义 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同炒的方法,称为米炒法。又称米拌炒。 2. 适用药材 米能吸附某些药物的毒性成分,故米炒法多适用于某些补益脾胃的 药物和某些有毒的昆虫类药物。
第一节 麸炒法
3. 操作方法 (3)预热:用中火加热,使炒药锅的热度达到药物麸炒时所要求的 温度。
麦麸预示锅温的方法:往中火加热的锅底及其周围各对称点上撒 少许麦麸,若稍停即焦化冒烟,又无火星出现,即可判定锅温适中 。
第一节 麸炒法
(4)炒制:将麦麸均匀快速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待起烟时, 立即投入分档的净药物,不断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呈 黄色或深黄色时,迅速取出,立即用铁丝筛筛去麦麸和药屑,摊凉 。
第一节 麸炒法
表面深黄色或深黄褐色,略有光泽,略带黏性,味微甘
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质松脆,略具焦气,味苦
第一节 麸炒法
枳壳生品 辛燥。破气作用强,长于理气宽中除胀。 蜜枳壳 辛燥之性、破气作用缓和,长于润肺化痰。
第一节 麸炒法
1
枳实
2 麸炒枳实
第一节 麸炒法
第一节 麸炒法
第一节 麸炒法
第一节 麸炒法
1. 麸炒法的含义 净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称为麸炒法。又称麦麸炒或麸皮炒。
2. 适用药材 (1)麸炒多适用于健脾胃或作用峻烈及有腥臭味的药物。 (2) 传统有“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的论述。
第一节 麸炒法
3. 操作方法 (1)净制:取药物,除去杂质,大小分档。
(2)麦麸的处理:将麦麸罗去面粉和碎麸留用片大者。或将净麦麸 制成蜜麸或糖麸,供麸炒用。
第三节 土炒法
3. 操作方法 (1)净制:取药物,除去杂质,大小分档。 (2)土粉的处理:取灶心土,削去焦黑部分,选取红褐色土块 ,碾细后,用五号筛选取细粉。
第三节 土炒法
3. 操作方法 (3)预热:取定量的土粉置锅内,使炒药锅的热度达到药物土 炒时所要求的温度。
土粉预示锅温的方法:中火加热至细土粉色泽稍深,搅动时显 轻松滑利时,即为土炒的温度适中。
(每100kg净斑蝥,用米20kg)
【成品性状】
第二节 米炒法
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 3对,背部具革质鞘翅1 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 棕黄色的横纹
【成品性状】
第二节 米炒法
微挂火色,有油量光泽, 臭味轻微。
第二节 米炒法
生斑蝥
气味极臭,有大毒,外用,以攻毒蚀疮为主。
第二节 米炒法
❖ 米炒斑蝥的降毒原理 ➢ 斑蝥米炒后,毒性成分斑蝥素部分升化、部分被米吸附,刺激
5. 注意事项 (1)药物炒前要分档。 (2)麦麸以片大者为佳。 (3)药物以干燥为宜,以免药物粘附焦麦麸。 (4)火力一般用中火,使麦麸产生浓烟熏烤药物。 (5)撒麸要均匀,操作要迅速。
第一节 麸炒法
6. 麸炒的目的 (1)增强疗效。如山药、白术等具补脾胃作用的药物,经麸炒后 ,可“借麸入中”,增强健脾胃作用。
2 麸炒僵蚕
3 姜汁炒僵蚕
第一节 麸炒法
【成品性状】
第一节 麸炒法
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 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 子;外层白色,中间有亮 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 个。气微腥。
【成品性状】
第一节 麸炒法
表面黄色,腥气减弱
表面深黄色,有焦香气
僵蚕
第一节 麸炒法
辛散之力较强,药力较猛。长于祛风定惊。有腥味
第二节 米炒法
党参
【来源】为桔梗科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 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modesta(Nannf.) L.T.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
第二节 米炒法
目录/
DIRECTORY
1 第一节 麸炒法 2 第二节 米炒法 3 第三节 土炒法 4 第四节 砂烫法 5 第五节 蛤粉烫法 6 第六节 滑石粉烫法
概述
1. 加辅料炒法的含义 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加辅料炒法。 又称加固体辅料炒、辅料拌炒或拌炒。
概述
2. 特点 固体辅料具有中间传热的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或具有赋色
米的用量,一般每100㎏净药物,用大米或糯米20㎏。
(4)收贮:将符合质量标准的饮片及时贮藏。
第二节 米炒法
4. 成品质量 昆虫类药物颜色加深,有光泽,臭气减弱; 植物类药物老黄色或深黄色,有香气。成品含药屑、杂质不 得过1%。
第二节 米炒法
5. 注意事项 (1)米炒法一般以糯米为佳,通常多用大米。 (2)炮制有毒药物时,应加强劳动保护,以防中毒。 (3)昆虫类药物用贴米法或拌米法,一般以米的色泽观察炮制火 候,炒至米呈焦褐色或黄棕色为度。 (4)植物类药物用拌米法,观察米或药物色泽变化,炒至米呈黄 棕色或药物呈黄色为度。
1 党参
切厚片。
传统上切制党参成段
2 米炒党参
用拌米法炒至党参呈现

(每100kg净党参,用米20kg)
2 蜜炙党参
文火炒至蜜党参至黄棕色、不粘手。
(每100kg净党参,用练蜜20kg)
【成品性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节 米炒法
米炒党参形如党参片,表 面深黄色,偶有焦斑,有 香气。
第二节 米炒法
党参
长于益气生津。
蜜炙党参
补中益气,润燥养阴的作用。
第三节 土炒法
第三节 土炒法
教学目标 【掌握】土炒法的含义、山药和白术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 研究。 【熟悉】 土炒法的火力、操作方法;
【了解】了解麦冬、乌药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研究。
第三节 土炒法
1. 土炒法的含义 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灶心土(伏龙肝)拌炒的方法,称为土炒法。 2. 适用药材 (1)土炒法多适用于补脾止泻作用的药物。 (2)传统有“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的论述。
第三节 土炒法
(4)炒制:将净药物投入热的土粉中,中火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一 层土粉,取出,用铁丝筛筛去土粉,放凉。 土粉的用量,一般每100㎏净药物,用灶心土25~30㎏。 (5)收贮:将符合成品质量标准的饮片,经包装后,按药典规定及 时贮藏。
第三节 土炒法
4. 成品质量 土炒品表面均匀挂一层土粉,呈土黄色,微带焦斑,有土香气。 成品含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
第三节 土炒法
5. 注意事项 (1)土粉要细腻,否则不易粘染药物。 (2)灶心土的温度要适宜,过高药物易焦糊;过低土粉又不易粘 染药物。 (3)操作要迅速,出锅后立即筛去土粉。 (4)土粉可连续使用,但土色变暗,应及时更换新土。
第三节 土炒法
6. 土炒的目的 (1)增强补脾止泻作用。如山药、白术等具有补脾作用的药物,经 土炒后,土与药物起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 (2)缓和燥性。如白术等具辛燥之性的药物,土炒后辛燥之性降 低,避免刺激脾胃。
(1)麦麸用量要适宜:一般每100㎏净药物用麦麸10~15㎏。量过 多,则长时间才能产生烟雾;量少,烟雾又会很快散尽,均达不到 熏炒的目的。
第一节 麸炒法
7. 麸炒的关键因素 (2)锅温控制最为关键
(3)操作方法也很重要:撒麸要均匀,操作要迅速,出锅后要及 时筛去焦麦麸,以免影响成品质量。
第一节 麸炒法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每100㎏净药物,用麦麸10~15㎏。
第一节 麸炒法
(5)收贮:将符合成品质量标准的饮片,经包装后,按药典规定及 时贮藏。
第一节 麸炒法
4. 成品质量 麸炒品表面呈淡黄色或鲜黄色、深黄色,具有药物与焦麦麸的混合 气味。
成品含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
第一节 麸炒法
性成分蚁酸受热散失,从而降低了毒性和刺激性。
第二节 米炒法
❖ 米炒斑蝥的科学性 ➢ 斑蝥素84℃开始升华,升华点为110℃,米炒时锅温为120℃左
右,能使斑蝥素部分升华而含量降低,又不致于温度太高使斑 蝥焦化。
➢ 其次,斑蝥呈乌黑色,若单炒难以判断炮制火候,而米炒既能 控制温度,又能准确地指示炮制程度,说明米炒斑蝥是科学的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