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1、系统资源要素:人、财、物、设备、信息、任务目标等2、物流功能要素: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物流活动环节3、节点线路要素:物流据点以及连接这些据点的运输线路,运输方式与信息传递手段4、支撑手段要素:体制制度、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标准化系统5、物质基础要素: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及网络、组织及管理6、系统的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二、企业推进物流系统化的基本策略1.成立企业物流管理组织。
企业管理部门成为物流系统构筑的主导者。
2.以物流作业效率的改善为切入点3.建立起以库存控制为核心的物流系统,构建双重区域处理系统三、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区别1.定义:①规划:对拟建的物流系统做出长远的、总体的发展计划与蓝图。
具体表现为物流战略规划、营运规划、组织规划、设施规划。
②设计:经过系统分析,完成物流系统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体系的构想,形成物流系统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的过程,组织设计是技术设计的前提,为其提供纲领和基本要求。
2.关系图(略)3.相同之处:①都属于物流项目的高级阶段设计过程,内容上不包括项目施工图纸等的设计。
②理论依据相同,基本方法相似。
4.不同之处:①目的不同。
规划强调宏观指导性,设计强调微观可操作性②内容不同。
规划是关于物流系统建设的全面长远计划,是进行可行性论证的依据。
设计是在一定技术与经济条件下,对物流系统的建设预先制定详细方案,是项目运作或施工设计的依据。
四.物流战略概念。
是企业充分了解市场和物流环境以及自身物流条件的基础上,为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以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对企业物流发展目标、实现物流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进行的总体谋划。
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指导性,稳定性等特点。
五.物流战略的内涵1.物流战略态势。
是指物流系统的服务能力、营销能力、市场规模在当前市场上的有效方位及战略逻辑过程的不断演化过程和推进趋势2.物流战略思想。
是对企业物流发展的总体思想与设想。
3.物流战略目标。
三个问题:(1)企业物流目的----做什么(2)发展标准------物流达到什么水准(3)时间进程-----什么时候完成4.战略重点5.物流战略方针6.物流战略优势7.战略部署三、企业战略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
指的是以国家宏观社会经济要素为基础,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而制定的环境影响因素指标,他由社会的约束力构成。
2.行业环境。
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3.企业的内部环境。
内部各职能部门和生产要素的分析。
4.物流体系环境。
指构成物流系统的内部环境。
四、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的方法1.SWOT分析2.pest. 政治。
经济。
社会。
技术3.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潜在的加入者,代用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现有的竞争者间的抗衡。
五、物流战略的基本类型1.总成本领先战略(价值定位)核心是采用一系列针对本战略的具体政策在产业中赢得总成本优势。
战略方针是物流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2.标新立异战略(产品或服务定位)核心是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形成行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
战略重点是特色构筑,品牌树立。
战略指导思想是利用客户对品牌的忠诚以及由此产生对价格的敏感下降使公司避开竞争3.目标聚集战略(企业定位)企业市场定位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一个地区市场。
战略思想是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越更广阔范围内的竞争对手。
六、目标服务水平的确定方法(确定恰当的衡量客户服务水平的指标)选择用户最关心的指标,以满意度表示客户服务水平,以客户满足率表示客户服务水平,以销售收入来衡量,根据市场占有率上升速率和利润下降速率指标分析客户服务水平 七、物流战略计划的内容一、物流系统模式的含义 在企业供应链物流渠道上,物流据点与线路及其功能的组合一旦稳定下来就形成了物流系统模式。
物流系统模式的表现形态是物流据点与线路的组合,其精髓是组合后的物流系统运行机制,物流系统模式的设计依据是企业物流系统的目的。
二、几种典型的分销物流系统运行模式1.物流中心库存集中型。
制造企业具有代表性的物流系统基本模式2.配送中心换载基地型。
是应及时生产,及时配送方式的一种物流系统3.C 类商品后方配置型。
c 类商品指出库频率十分低的那些商品4.多频率小批量集中出库型5.工厂直达送货型一、物流网络构建原则1按经济区域建立网络2.以城市为中心布局3.要在商物分离的基础上形成网络4.同时设置物流信息网络二、规划数据的来源。
业务运作单据,财务报告,物流研究,公开发布的信息,人为判断 三、单一设施选址1.非成本 分级加权评分法;优缺点比较法;德尔菲分析模型2. 成本 重心法;数值分析法;盈亏点平衡法;线性规划法3. 综合 因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一、物流中心的规划与系统布置要素(E,I,Q,R,S,T,C)订单entry 商品种类item 商品数量quantity 物流路径route 服务service 交货时间time 配送成本cost 三、物流分析的基本原则客户服务目标 库存决策: 1库存水平决策 2库存分布决策 3控制方法使用 运输决策 1运输方式决策 2运输路线/时间 3运输批量及策略 选址决策1设施数量规模与位置 2供货点 存储点指派 3仓储设施是自营还是租赁 物流决策三角形两个最小,两个避免。
经过距离和发生的物流成本最小,避免迂回和避免十字交叉。
四、物流分析工具。
工艺流程图,多产品工艺过程图,物流连线图,物流从至表物流相关表五、设施系统平面布置技术。
根据物流强度等级TCR布置各作业单位,利用物流相关表进行设施平面布置,用作业单位关系图法布置平面图,利用物流量与作业单位关系(综合相互关系)共同设计平面布置图六、物流设施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1.流量---距离分析法物流系统状态分析:(1)物流简图分析法(2)量距积(搬运工作总量)分析法(3)流量---距离(F---D)坐标图分析2.优缺点比较法3加权因素法(1)因素分析法(2) 点评估法(应用强迫选择法)(3)权值分析法(4)AHP评估法 4.成本比较法一、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内容1.记录、描绘搬运系统现状,并将其图表化2.分析搬运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3.采用一定的阶段程序模式形成系统设计方案,找到解决搬运问题的方法二、物流搬运分析的基本内容搬运的对象物料,移动的路径方向,移动所采用的搬运器具(搬运单元)三、物料分类的依据物理特征,数量特征,时间特征,管理特征四、移动的分析方法流程分析法,起讫点分析法(包括搬运路线分析法。
区域进出分析法),区域进出分析法五、物流图表化方法。
物流流程简图,在布置图上绘制的物流图,坐标指示图一、EIQ定义。
日本铃木震先生曾积极倡导以订单品项数量分析手法(EIQ)来进行物流中心的系统规划,即从客户订单的品项、数量与订购次数等观点出发,进行出货特性的分析。
二、EIQ分析的作用1、可以了解物流特性[利用EIQ加以分析之后,可归纳出一些特征:订单内容,订货特性,接单特性,物流配送中心特性,EIQ特性]2、得出配合物流系统特性的物流系统模块3、选择物流设备4、仿真分析5、进行物流系统的基础规划EIQ主要分析项目及意义分析项目说明目的订单量(EQ)分析单张订单出货数量的分析研究订单对货物搬运作业能力的要求订货品项数(EN)分析单张订单出货品项数的分析研究订单对拣选设备及作业能力的要求品项数量(IQ)分析每单一品项(SKU)出货总数量的分析研究出货的拆零比例品项受订次数(IK)分析每单一品项(SKU)出货次数的分析对拣选作业频率的统计,主要决定拣选作业方式和拣选作业区的规划一、储存空间规划的内容仓储区域面积规划、柱子间隔规划、库房高度规划、通道宽度规划三、出入库输送系统的衔接方式(1)叉车——出入库台方式(2)连续输送机方式(3)AGV方式(4)穿梭车方式一、区域布置规划的主要内容1.活动关系的分析2.区域位置的布置3.活动流程的动线分析4.实体限制的修正二、区域布置规划活动关系的分析1.程序上的关系,即建立在物料流和信息流之间的关系2.组织上的关系,即建立在各部门组织之间的关系3.功能上的关系,即区域之间因功能需要而形成的关系4.环境上的关系,即考虑到操作环境和安全需要而保持的关系三、区域布置位置布置程序1.决定物流配送中心对外的连续道路形式2.决定物流配送中心厂房空间位置、大致的面积和长宽比例3.决定物流配送中心内由进货d到发货的主要物流动线形式4.布置刚性区域5.插入柔性区域6.决定行政办公区和物流仓储区的关系四、物流模数1)基础模数;600*4002)物流模数尺寸(集装基础模数尺寸);1200*1000为主,也允许1200*800 ,1100*1100五、拣货区作业形式设计1.储存和拣货区共用托盘货架的拣货方式2.储存和拣货区共用的零星拣货方式:(流动货架拣货方式,一般货架拣货方式,积层式货架拣货方式)3.储存和拣货区分开的零星拣货方式4.分段拣货的少量拣货方式5.U形多品种、小批量拣货补货方式一、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1、系统资源要素:人、财、物、设备、信息、任务目标等2、物流功能要素: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物流活动环节3、节点线路要素:物流据点以及连接这些据点的运输线路,运输方式与信息传递手段4、支撑手段要素:体制制度、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标准化系统5、物质基础要素: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及网络、组织及管理6、系统的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三、企业推进物流系统化的基本策略1.成立企业物流管理组织。
企业管理部门成为物流系统构筑的主导者。
2.以物流作业效率的改善为切入点3.建立起以库存控制为核心的物流系统,构建双重区域处理系统三、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区别1.定义:①规划:对拟建的物流系统做出长远的、总体的发展计划与蓝图。
具体表现为物流战略规划、营运规划、组织规划、设施规划。
②设计:经过系统分析,完成物流系统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体系的构想,形成物流系统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的过程,组织设计是技术设计的前提,为其提供纲领和基本要求。
2.关系图(略)3.相同之处:①都属于物流项目的高级阶段设计过程,内容上不包括项目施工图纸等的设计。
②理论依据相同,基本方法相似。
4.不同之处:①目的不同。
规划强调宏观指导性,设计强调微观可操作性②内容不同。
规划是关于物流系统建设的全面长远计划,是进行可行性论证的依据。
设计是在一定技术与经济条件下,对物流系统的建设预先制定详细方案,是项目运作或施工设计的依据。
四.物流战略概念。
是企业充分了解市场和物流环境以及自身物流条件的基础上,为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以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对企业物流发展目标、实现物流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进行的总体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