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设计——之二平面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之二平面设计

§5-1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
➢ 一、设计原则 ➢ 二、设计内容 ➢ 二、设计要点 ➢ 三、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 ➢ 四、纵断面图的绘制 ➢ 五、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要求 ➢ 六、城市锯齿形街沟设计 ➢ 七、土石方计算
一、设计原则
(一)道路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 适应临街建筑物立面布置及沿线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2.标注高程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路线起终点、路线交叉口、桥梁顶面或梁底、沿
线重要建筑物地坪以及依据横断面确定的填挖合理点等,这些 点往往在道路设计之前就因它因素而限定了其标高。
JD5 R= Ls=
JD6 R= Ls=
JD5 R= Ls=
3.试坡:俗称拉坡,在标定全线的各控制点后,即可根据定线
(二)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 宜频繁。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一、设计原则
(三)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的纵坡设计应综合考虑土 石方工程量平衡和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 路面设计标高。
(四)对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 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道路纵坡。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4.道路纵断面设计要妥善处理地下管线覆土的要
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一、设计原则
(五)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物、地质%,困难时可≥0.3%。纵 坡<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加 强道路的排水。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五)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
反向曲线:相邻反向竖曲线之间,为使增重与减重间和缓过 渡,中间最好插入一段直坡段。若两竖曲线半径接近极限值 时,这段直坡段至少应为计算行车速度的3s行程。当半径比 较大时,亦可直接连接。
§5-1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
➢ 一、设计原则 ➢ 二、设计内容 ➢ 三、设计要点 ➢ 四、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 ➢ 五、纵断面图的绘制 ➢ 六、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要求 ➢ 七、城市锯齿形街沟设计 ➢ 八、土石方计算
➢(四)关于竖曲线半径的选用
一般情况下:竖曲线应选用较大半径为宜。 坡差小时:应尽量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 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一般最小值 特殊困难情况下:方可用极限最小值。 有条件时:宜采用表规定的满足视觉要求的最小半径。
➢(五)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
同向曲线:相邻两个同向凹形或凸形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 形竖曲线之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避 免出现断背曲线。
退出
一、设计原则
(五)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气 候、地下管线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1.道路经过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时,应适当提 高路基标高以保证路基稳定。当受规划标高限制时, 应采取稳定路基措施。
2.旧路改建在旧路面上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 沿路范围的排水。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四)锯齿形街沟的设计:在道路纵坡<0.3%时,其 街沟的纵向排水能力很差,为此,需要人为调整加大街 沟沟底纵坡——锯齿形街沟设计;
(五)平面及纵断面配合设计。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三、纵断面设计要点
➢(一)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 根据汽车动力特性和考虑经济等因素制定的极限值,设
计时不可轻易采用,应留有余地。 一般讲,纵坡缓些为好,但为了路面和边沟排水,最小
四、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
(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2、标注高程控制点 3、试坡 4、调整 5、核对 6、定坡 7、竖曲线计算 8、设计高程计算
四、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
(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1)应收集有关设计资料:
①里程桩号和地面高程; ②平面设计成果; ③沿线地质资料等。
纵坡不应低于0.3%~0.5%。
三、纵断面设计要点
➢(二)关于最短坡长 坡长不宜过短,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9秒的行程为宜。
对连续起伏的路段,坡度应尽量小,坡长和竖曲线应争取到极 限值的一倍或二倍以上,避免锯齿形的纵断面。
三、纵断面设计要点
➢(三)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 1.平原、微丘区:保证最小填土高度,作包线设计。 2.山岭、重丘区:按纵向填挖平衡设计。
竖曲线型式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设计内容包括 抛物线参数的确定和竖曲线长度两个方面。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二、设计内容
(三)视距验算:纵断面上产生视距不足的情况主要 在小半径的凸形曲线处和设置立交桥的凹形曲线路段, 在这些地方应进行视距验算,避免出现视距不足的情况 发生。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二、设计内容
退出
一、设计原则
(六)山城道路应控制道路的平均纵坡。越岭道路 的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宜取4.5%;相 对高差>4%;任意连续3 000m长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 大于4.5%。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二、设计内容
(一)纵坡设计:坡度设计和坡长设计;
道路纵坡度的设计包括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两个方 面。《规范》规定城市道路最小纵坡为0.5%,困难地方 为0.3%。
一、设计原则
(五)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气 候、地下管线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3.沿河道路应根据路线位置确定路基标高。位于
河堤顶的路基边缘应高于河道防洪水位0.5m,当岸边
设置挡水设施时,可不受此限制。位于河岸外侧道路
的标高按一般道路考虑,符合规划控制标高,并应根
据情况解决地面水及河堤渗水对路基稳定的影响。
(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2)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
JD5 R= Ls=
JD6 R= Ls=
JD5 R= Ls=
四、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
(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2、标注高程控制点 3、试坡 4、调整 5、核对 6、定坡 7、竖曲线计算 8、设计高程计算
机动车道最大纵坡详见表,非机动车最大纵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为3.5%。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分别对机动车道纵坡限制长度 和非机动车道纵坡限制长作了明确规定,详见表。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二、设计内容
(二)竖曲线设计:在两条相邻坡度线的交汇处即变 坡点处,设计适当曲率和适当长度的竖向曲线,以缓和 坡的变化,保证行车的平稳和舒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