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1
(五)心-肺运动试验
内科学(第9版)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病因学诊断 心功能评价 预后评价
(二)鉴别诊断
内科学(第9版)
鉴别诊断
内科学(第9版)
五、治疗
治疗目标
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长期预后,降低病死率与住院率
治疗原则
综合治疗,早期管理,调节代偿,延缓重塑
Ⅱ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一般活动下可出现心衰症状。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心衰症状。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衰症状,活动后加重。
2.6分钟步行试验
<150m
重度心衰
150~450m 中度心衰
>450m
轻度心衰
内科学(第9版)
三、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4)AVP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不增加排钠
2.RAAS抑制剂
ACEI/ARB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延缓重塑
肾素抑制剂
改善预后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3.β受体拮抗剂
RAAS抑制剂作用机制
内科学(第9版)
4.正性肌力药
(1)洋地黄类药物: 机制:抑制Na+-K+-ATP酶
正性肌力作用 抑制心脏传导系统 迷走神经兴奋作用 作用于肾小管细胞减少钠的重吸收并抑制肾素分泌 临床应用:伴有快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收缩性心力衰竭
内科学(第9版)
(三)血管活性药物
1.血管扩张剂 (1)硝普钠 (2)硝酸酯类 (3)α受体拮抗剂 (4)人重组脑钠肽(rhBNP) 2.正性肌力药物 (1)β受体兴奋剂 (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3)左西孟旦 3.血管收缩剂
内科学(第9版)
(四)非药物治疗
机械辅助治疗 机械通气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 可植入式电动左心室辅助泵 Impella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
ICD) 左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ant device,LVAD) 心脏移植: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最终治疗方法
内科学(第9版)
(四)HFpEF的治疗
积极寻找并治疗基础病因 降低肺静脉压 β受体拮抗剂 钙通道阻滞剂 ACEI/ARB 尽量维持窦性心律 在无收缩功能障碍的情况下,禁用正性肌力药物
内科学(第9版)
辅助检查 BNP/NT-proBNP检测 胸部X线片:
早期间质水肿:上肺静脉充盈、肺门血管影模糊、小 叶间隔增厚
肺水肿:蝶形肺门 严重肺水肿:弥漫满肺的大片阴影
内科学(第9版)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其他原因所致的休克 BNP/NT-proBNP检测阴性者几乎可排除急性心力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2.体征
(1)肺部湿性啰音
(2)心脏体征
基础心脏病的固有体征
心脏扩大
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舒张期奔马律
内科学(第9版)
(二)右心衰竭 体循环淤血 1.症状 (1)消化道症状 :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2)劳力性呼吸困难 2.体征 (1)水肿:低垂部位对称性凹陷性水肿、胸腔积液 (2)颈静脉征、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3)肝脏肿大 (4)心脏体征
(一)基本病因
1.心肌损害
(1)原发性心肌损害 缺血:冠心病 心肌炎和心肌病
(2)继发性心肌损害 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心肌 淀粉样变性
2.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⑶心室前负荷不足
内科学(第9版)
(二)诱因
1.感染 2.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最常见 3.血容量增加 4.过度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 5.治疗不当 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第一节
心力衰竭
第一节 心力衰竭总论 第二节 慢性心力衰竭 第三节 急性心力衰竭
内科学(第9版)
第一节 心力衰竭总论
心力衰竭的定义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 心室功能受损 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 淤血,灌注不足 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体 液潴留
内科学(第9版)
衰竭
内科学(第9版)
四、治疗
(一)基本处理
1.体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 2.吸氧:高流量鼻管给氧;无创呼吸机(CPAP/BiPAP) 3.救治准备:静脉通道开放,留置导尿管,心电监护
内科学(第9版)
(二)药物治疗
1.镇静:吗啡 2.快速利尿:呋塞米 3.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增强心肌收缩、扩张外周 血管 4.洋地黄类药物:适用于快室率心房颤动并心室扩大、 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者
1.利钠肽 2.肌钙蛋白 3.常规检验
(二)心电图
无特异性表现,可辅助鉴别病因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最主要
内科学(第9版)
2.X线检查:心影大小及形态,可反映肺水肿、肺淤血 3.心脏磁共振(CMR) 4.冠状动脉造影 5.放射性核素检查
(四)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Swan-Ganz导管:计算心脏指数(CI)及肺小动脉楔压(PCWP) PiCCO:估测血容量、外周血管阻力、全心排血量等指标,指导容量管理
内科学(第9版)
HFpEF的治疗
第三节 急性第三节心力衰竭
内科学(第9版)
一、定义及类型
定义: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和(或)加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急性新发或慢性心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急性失代偿
Killip分级:适用于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Killip分级
临床程度分级
Ⅰ级 无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内科学(第9版)
三、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一)Frank-Starling机制 (二)神经体液机制
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RAAS) 3.其它体液因子
(三)心室重塑
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激活和副交感神经受抑的机制
内科学(第9版)
心力衰竭时RAAS激活示意图
左心室功能曲线
一、心力衰竭的类型
(一)按解剖结构分
左心衰竭 右心衰竭 全心衰竭
(二)按发病速度分
急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内科学(第9版)
(三)按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FrEF)<40%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50% 中间范围射血分数心衰(HFmrEF)40%-50%
内科学(第9版)
二、心力衰竭的病因
第二节 慢性第二心节 力衰竭
内科学(第9版)
(一)左心衰竭
一、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1.症状
肺循环淤血:
(1)呼吸困难
①劳力性呼吸困难
②端坐呼吸
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④急性肺水肿
(2)咳嗽、咳痰(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咯血
内科学(第9版)
心排血量降低,器官、组织灌注不足:
(3)乏力、疲倦、运动耐量减低、头晕、心慌
• 皮肤湿冷,肺部啰音 • 心源性休克或前兆
内科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症状 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常达30~40次/分 强迫坐位、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躁 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
体征 两肺满布湿性啰音和哮鸣音 心率快 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舒张早期第三心音奔马律
内科学(第9版)
二、分期与分级
(一)心力衰竭分期
A期:前心衰阶段 B期:前临床心衰阶段 C期:临床心衰阶段 D期: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
仅有心衰高危因素 出现结构改变,无临床症状 出现临床症状 内科治疗后休息时仍有症状
内科学(第9版)
(二)心力衰竭分级
1.NYHA心功能分级
Ⅰ级: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心衰症状
内科学(第9版)
洋地黄中毒: 临床表现:
胃肠道以及神经系统症状 各类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常见;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传导阻滞:特征性表现:心电图ST-T “鱼钩”样改变 处理: 立即停药 低钾者静脉补钾 心律失常 快速型: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缓慢型:阿托品 电复律一般禁用,因易致心室颤动
内科学(第9版)
(2)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 短期应用,不改善长期预后 ①β受体兴奋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多巴胺:
小剂量[<2μg/(kg·min)]激动多巴胺受体,可降低外周阻力,扩张肾血管、冠脉和脑血管 中等剂量[2~5μg/(kg·min)]激动β1和β2受体,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扩张,显著改善心
内科学(第9版)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管理 患者教育,体重管理,饮食管理 2.休息与活动 3.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和消除诱因
体重增加往往早于显性水肿!
内科学(第9版)
(二)药物治疗
1.利尿剂
改善症状的基石 (关注电解质紊乱)
(1)袢利尿剂(呋塞米)
(2)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
(3)保钾利尿剂(螺内酯)
皮肤干暖,肺部无啰音
有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肺部50%以 Ⅱ级 下肺野湿性啰音,心脏第三心音奔马律,肺
静脉高压,胸片见肺淤血
皮肤湿暖,肺部啰音
Ⅲ级
严重的心力衰竭临床症状与体征。严重肺水 肿,肺部50%以上肺野湿性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