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知识运用(18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总是不以为意、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更有甚者放纵自我,这样的行为。
(2)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熟悉和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3)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压世和绝望的毒液。
A.人所不耻逐渐自暴自弃B.人所不齿逐渐妄自菲薄C.人所不齿逐步自暴自弃D.人所不耻逐步妄自菲薄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的一组是(3分)()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A.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B.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C.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D.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3、下列句子中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地上所有的小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暗喻)B.粪土当年万户侯(借代)C.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比喻)D.金色的声音刺激着我们(通感)4、下列交际语言最为得体的一项是(3分)()A.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B、张老师给原来同事打电话:王老师,昨天在书店里遇到了您的家父,几年不见他还是精神矍铄。
C.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D.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日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顺流而东.也C.西.望夏口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3分)()A.词,起于隋唐,盛于宋。
又叫诗余、曲子词。
词牌只与曲调格式有关,规定了字数、押韵、平仄、结构等。
按照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B.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
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
代表作,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沉沦》是我国第一部短篇白话小说。
C.杨子,本名杨选堂,台湾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浸洒的花朵》《感情的花季》,入选课文的《十八岁和其他》以杂文漫谈的行文方式,以自己深刻而具体的人生感受,围绕十八岁所关涉的人生话题娓娓而谈,给了孩子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
D.《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首,在文中作者着力描写西山的“怪特”,这与作者高傲的志趣相互映照,象征了他特立不屈的人格。
二、文言文阅读(32分)古诗文阅读一文段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文段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7、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假.舆马者(利用)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D.今之众人..(许多人)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9、文段二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请指出主要有哪几组对比。
(4分)10、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分)古诗文阅读二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
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
太祖之初如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
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
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
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
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
及践阼,封安国亭侯。
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
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
”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
”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
”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
还,复职,加光禄大夫。
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深。
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
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用.百姓疲劳故也。
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俭行,军遂不利。
后迁为司空,徙司徒。
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绝.其粮道绝:断B. 帝幸.广陵,行中领军幸:皇帝到某地C. 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假:借D. 诚用.百姓疲劳故也用:因为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应三公之.辟句读之.不知B.战于荥阳而.卒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C.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D.而俭欲以.偏军长驱举匏樽以.相属13、文中哪几件事能体现卫臻的深谋远虑?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
(3分)(2)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
(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5、阅读诗歌完成下面问题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听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①博山,在江西永丰境内(今江西省广丰县),庵:圆形草屋。
②塞北:泛指中原地区。
据《美芹十论》,词人自谓南归前曾受祖父派遣两次去燕京观察形势。
归来:指淳熙八年(1181年)冬被劾落职归隐。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5分)(2)结合全词内容,说说作者在词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5分)四.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3)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4)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5)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6)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苏轼《赤壁赋》)(8)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9)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10)男儿何不带吴钩,。
(李贺《南园》)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20分)一个人的仪式夏立君返回山东的路上,我特意绕道上海,去拜谒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和陈子龙墓。
多年了,明清易代之际的陈子龙和夏氏父子,尤其是少年夏完淳最令我难以释怀。
知道这三个人的人,已经少之又少。
去拜谒他们墓地的计划,干脆不跟任何人提及,起码能免掉解释的麻烦。
来到佘山镇广富林村,陈子龙墓就在湿地中间一块略高的台地上。
一圈围墙围成一个墓园,园内生满翠竹绿树,坟丘很低,几与地平,几块石碑立在周围。
这是隔着高高的栅栏门看到的景象。
我进不去墓园,门上挂着锁。
不能到墓前凭吊一下,不能读一读那些碑文,心有不甘。
村干部安慰我说:隔着门看看就行了,进去看也就是那个样。
独立栅栏门外。
我望了望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
陈子龙啊,你虽是大英雄,却不能为当代人带来经济效益,所以注定要寂寞了。
我打量着这道门,然后手脚并用,翻过了栅栏。
这一回把该看清的都看清了。
绕坟一周,揣摩碑文,拍照,默哀,原路退出。
离开佘山镇,来到了小昆山镇荡湾村。
夏氏父子墓坐落在村北开阔的田野中,守墓人打开门后就走了。
墓丘上遍覆翠竹,墓前有九株合抱粗的香樟树,枝繁叶茂,颇有蓊郁之像。
父子俩葬于此已有三百六十年了。
1645年(清顺治2年)9月17日,夏允彝抗清失败后在家乡投水殉国。
1647年9月19日,夏完淳在南京遇难。
行刑方式是斩首,夏完淳拒绝下跪,刽子手只好从颔下以刀抹其喉。
父殉国时虚岁50,子就义时虚岁17,他们以近似宗教的虔诚先后献出自己的生命,生命成了他们向故国山河所能奉献的唯一祭品。
有人拿后来的民族融合的事实来否定他们这类人的伟大,这是极麻木极浅薄极无聊的实用主义。
我盘桓良久,不忍离去。
这里和陈子龙墓园一样,一片寂静,在我到来和离去的全过程中再没见到一个人。
在碑前站好,垂手,阖眼,默哀,举行这只有一个人的仪式。
翠竹无声,香樟无语,它们似乎在和我这个远道之人一起默哀。
默哀进行了多长时间,我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