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蕲春县实验高中丁卫平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王朝的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讨论探究,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及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比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分析和影响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六王毕,四海一”(背景)
1、背景: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
2、过程:
(1)公元前215年,派将军蒙恬率军北击,收回河套一带,修筑长城、直道,加强北部边防
(2)公元前214年,开凿灵渠,派兵征服南方百越,统一地区。
使该地区开始归入中央王朝管辖。
(3)开辟“五尺道”,征服,使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
3、疆域四至
东至西至南至北至
4. 意义:
(1)扩大了
(2)推动了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中央建制
1、皇帝制度确立:
(1)秦王统一六国后,采用“”称号,自称“始皇帝”。
“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2)皇位世袭,并确立皇帝地位。
课堂探究: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有一天,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
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
始皇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
”
但没人敢承认。
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探究分析:
(1)秦始皇为什么在乎丞相车骑的多少?
(2)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中央实行的“三公九卿”制度
(1)“三公”指丞相(协助皇帝)、太尉(主管)、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
(2)“九卿”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他们可以与三公一起以“”形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重要依据。
(3)作用:使各机构权力分开,互相牵制,保证了权力至高无上。
3、朝议制度
(1)参与人员:
(2)议题:
(3)作用:
(二)地方建制
Ⅰ、了解郡县制
Ⅱ、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
Ⅲ、朝议:该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
提示: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2、皇帝希望进行什么样的统治?
结论:秦始皇决定: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军国大事皇帝决定决策方式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管理方式
Ⅳ、如何理解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3、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
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4、两大矛盾: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2.皇权与相权
小结: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
在当时以及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一制度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巩固练习:
1.(2010·福州高一检测)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2.“汉承秦制”,汉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西汉后期,在今天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一带设立了回浦县,隶属于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会稽郡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会稽郡郡守是台州最高的行政长官,权力不受干涉
C.会稽郡有权任免回浦县县令
D.苏州是会稽郡郡守的封地
3.嬴政统一全国后,以“三皇”“五帝”各取一字,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这些规定的根本意图是()
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B.将皇权神化
C.确立恶劣严格的等级制度
D.保证皇位永远由他的后裔承袭
4.(2010·嘉兴高一检测)秦朝形成了丞相制度,秦朝的丞相的具体职责是()
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监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
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
A.丞相
B.太尉
C.九卿
D.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