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认知发展
他认为不是意识而是行为
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 验法和观察法。华生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 挥了巨大的作用。
1913年,《从行为主义者看心理学》--或称 《行为主义者宣言》,在这篇文章中,华生概 述了他新的心理哲学的主要特征,称为“行为 主义”。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标志:1967年,美国,奈瑟《认知心 理学》
认识过程:
刺激→感觉登录接收来自感官的信息 (输入)
→注意集中在刺激上 →知觉解释(加工) →通过主动的工作记忆 →进入信息仓库(储存) →反应(输出)
2、心理发展的标志
(1)随意机能 (2)抽象概括机能。 (3)高级心理结构的形成 (4)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 (5)个性化。
3、心理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教学的含义 “最近发展区”思想。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
认知发展的“内化” 学说
2、两种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生物进化的结果 包括:基本感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 注意、形象思维、基本情绪等,人与动 物共有。
高级心理机能:社会文化历史作用结果 包括:随意注意、概念思维、高级情感、 预见性意志、逻辑思维等,人独有。
(二)心理发展实质
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 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 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简介:(1896-1934) 前苏联心理学家, “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又称“维列鲁”学派。
鲁利亚和列昂节夫,研究人的高级心理 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 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 1924年,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31) 《思维和语言》(1934)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人的高级心理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 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 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 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
1、两种工具理论 人的高级心理其实现的具体机制是通过
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机等,以及精 神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语言等实现 的。
实际推理的能力;
四、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华生简介 (1878_1958) 美国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16岁 福尔曼大学、5年后, 硕士 22岁 芝加哥大学 心理学 1903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 毕业论文《动物教育:白鼠心理发展与
其神经系统发育的实验研究》
关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四)对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 的评价
1、重视教育对儿童认知的发展
2、强调关注儿童认知发展的最佳期
3、对儿童认知发展坚持动态观点
(五)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 上的应用。
见个案。
讨论:举例说明“最近发展 区”教学。
三、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儿童 认知发展理论
(一)什么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也称认知心理学。主要把儿童或成人比 喻为计算机,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就是对信息 的加工。
性潜伏期 6-11岁 同伴、朋友、对外界的 认识
青春期 12-20岁 异性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简介:( 1902----1994) 德国法兰克福 1933 美国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人类学家,
自我心理学之父,是新精神分析学说的 重要代表人物, 1927 授课 师从于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 1933-1939 波士顿 儿童精神分析医生 此后,先后在哈佛、耶鲁、加利福利亚 等大学任教、作研究。
3 学前期 4~7
主动Vs内疚
4 学龄期 7~12 勤奋Vs自卑
5 青年期 12~18 自我同一性 Vs角 色混乱
6 成年早期 18~25 亲密 Vs孤独;
7 成年中期 25~50 繁殖Vs停滞
8 老年期 50~死 自我整合Vs绝望
自我品质 希望 意志 目的 能力 忠诚
爱情 关怀 智慧
理论的贡献: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发展观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论)
发生认识论:
研究作为知识形成基础的心理结构(即认 识结构)和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 机制。
核心概念:
图式(格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作用:图式加工可以加速认知过程,但同时也 易于造成歪曲和偏向。
例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许多有关人和事件的图式。 当有人告诉你你将会见一个外倾型人时,你马上就 会提取一个外倾型的图式,预期将见到一个什么样 的人。外倾型人的图式是由一组有内在联系的属性 构成的,如好交际、热情、易冲动、说话声音大等。 这种关于人的图式称作原型。原型指某个范畴的最 典型的代表。
认知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算阶段: (0-2岁)
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 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前运算阶段(2-7岁)
表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 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 游戏之中。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出现“守恒”。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 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就要确定 儿童的发展水平。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 二“最近发展区”水平。 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 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 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 间的差距,即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 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关于强化: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运动复现过程
动机过程
小组讨论:
1、举例说明本我、自我与超我。 2、举例说明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3、举例说明替代强化。 4、举例说明观察学习 自由组组:3-5人,一人记录,一人发言。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弗洛伊德:
(1856-1939) •一个犹太人的家世 •少年时代• •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爱情和婚姻 •初期医学实践
主要作品:
《歇斯底里研究》(1895) 《梦的解释》 (1900) 《性欲三论》 (1905) 《论无意识》 (1915) 《自我与本我》 (1923) 《焦虑的问题》 (1926)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观:
本我:我要上 自我:在上课,
本我(伊底)
厕所
不行
自我(现实我)
超我(道德我)
本我作用与自我作用
初级过程思维
遵循快乐原则
二级过程思维
遵循现实原则
关于性
什么是性?
广泛的身体快感.
什么“性本能”“性动力”?
人的性背后有一种潜力,常常驱使人去寻求 快感的满足,这就是力比多,即性本能,性欲
望或性冲动,后来称之为性动力。
它们所表达的是这样一种内在冲动,这种 冲动乃是每个人和人类种族借以生存和发展的 心理方面的根源和原动力。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心理发展阶段 年龄段 里比多主要投放部位
口唇期 0-1岁 口唇(本我起作用)
肛门期 1-3岁 肛门(自我与本我一起)
前生殖器期 4-5岁 自身—外界对象(超我 发展)
第二章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 的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主要理论)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何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 老过程中心理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广义)
狭义的心理发展一般指个体的心理从 不成熟到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儿童心 理学中的发展概念)
作品:
1950年《儿童与社会》 提出“人的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
段的发展任务,建立了发展理论。 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 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 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 前提。
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阶段
大致年龄 自我危机
1 婴儿期 2
信任Vs不信任
2 儿童早期 2~4
自主Vs害羞怀疑
当我们应邀参加一个生日晚会时,我们头脑中 便会出现一个生日晚会的图式。这个抽象的图式帮 助我们预料将发生的情况以及应采取的行动。
• 核心概念
认知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以越来越准确地表征外部 世界的过程,包括同化和顺应两过程 同化——主体将所遇到的外界信息直接纳入现有的认知 结构中去的过程 顺应——机体已有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图 式或调整原有的图式,引起原有图式质的变化,使机 体适应环境 平衡——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是个体保持图式处于 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
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
四个:
成熟: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指神经系 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练习与习得经验(物理因素):一类是物理的 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 另一类是逻辑-数理的经验是指个体理解动作 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社会经验:语言和教育的作用 平衡: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一)环境决定论
1、否认遗传的作用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二)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著名的“阿尔伯特”试验 结论:恐惧等情绪是可以习得的。
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简介(1925-)
阿尔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出生加拿大,美国人。新行为主义代表人。 以其社会学习论著称,认知理论之父。 班杜拉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 1951年获得艾奥瓦大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1953年,班杜拉加入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 。 1974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986年,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论 。 2001年,获行为治疗发展学会终身成就奖
1:对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作了发展 和修正,强调了自我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