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经典结构的欣赏
泰姬陵位于印度朱木拿河岸边的古城阿拉格,是 一座王妃的陵墓.一个关于爱情的见证!
二、中国民间建筑赏析
福建-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大多采用了圆形的几何形状,厚实的夯土外墙和木 结构为主的内部结构,土楼对外不开窗,表现出客家人具有强 烈的家族观念和安全意识
贵州-吊脚楼
苗族、水族、侗族、瑶族、土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干栏式 建筑。这种楼房往往依山傍水建成,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俗称“采石场”(La Pedrera)高迪的杰作。这幢建筑完工时因其 先锋性质和大胆的手法而引起了极大的骚动。许多人认为这幢房 子代表了现代派的顶峰,20世纪全世界最奇特的建筑物。
• 这是一尊由波浪型的曲线构成的巨大石造纪念碑,形状扭曲奇特 的通风口,石块好像都是液体的,有机的,房顶上的烟囱和通风 口成了幻影似的战士,抽象的陶瓷拼花螺旋,惊人想象力的魔幻 森林。米拉公寓使得Passeig de Gràcia大街上的其他建筑多少 有些平淡无奇。
• 鲁特住宅是一个富有的出口商的假日别墅。它修建在一个 长满松树的斜坡之上,一座30米长的铁桥将公路和住宅的 屋顶联系起来,然后从屋顶上通过一个下降的楼梯才能进 入室内,具有非常有趣的戏剧性效果。
• 主体由一大一小两个箱体互嵌而成,大箱体外表覆盖木条, 内部是起居室、厨房和餐厅,两面侧墙为玻璃门窗,因而 木条具有木百叶的效果;小箱体外表覆盖铜皮,内部是卧 室和浴室,有一排水平窗面对树林,创造出安宁的睡眠环 境。卧室和起居室可以方便地沟通,从而将两个箱体接合 起来。一个阳台面对大海。
• 大桥的设计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斜拉桥样式,采用半边支撑 的拉索结构,利用倾斜桥塔的自重代替以往的后部钢索, 形成具有轻盈感的桥梁结构。整座大桥犹如一把竖琴,典 雅美观,散发着高雅的神韵。
• 设计者桑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是西班牙当代建筑的代表人 物,他对建筑技术非常入迷,特别是对钢筋混凝土和钢铁 钩架的支撑能力及形式有着深入的研究,因此作品有着突 出的强调工程技术的倾向。
江苏-水乡民居
江苏气候温和湿润、水域丰富,城镇及乡村民居大都 利用地形、自由灵活地散列在流水萦坏的隙地上,临河 依水而建或跨溪而筑。住房布局紧凑、一般为2层楼房 并建有楼阁,形成独特的水乡人家。
内蒙古-蒙古包
蒙古包、毡包是我国蒙古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 民族牧民居住的帐篷。蒙古包一般用柳条做骨架,外侧 包羊毛毡,再在顶部中央设可支起的圆形天窗,是一种 可移动式圆形住宅。
• 18世纪初,英国少数大贵族执掌内阁,他们的庄园府邸不 仅规模赶上了王宫,而且风格也力图宏伟。这类府邸中最 著名的有霍华德府邸。它们的一般形制是:正中为主楼, 包括大厅、卧室、书房、餐厅、休息厅等。主楼前是宽阔 的三合院,它两侧又各有一个四合院,一个是厨房和其它 杂用房屋及仆役们的住房,另一个是马厩。布局很不方便, 厨房远离餐厅,主楼房间不够明亮,只是一味追求豪华的 气派。
文文化化
民族特色 历史性 时代性 艺术性
技术
结构使用功能的实现 结构的稳固耐用程度 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 材料使用的合理性 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
四、经典结构的欣赏
教学方 法探讨
文 文化寓意与传达
化 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 的
角 时代民族习俗的特征
度
结构个性特征
21
4.经典结构的欣赏
• 我国古建筑欣赏
圣彼得大教堂
文化:体现了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 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希腊式的石 柱以及平的过梁相结合,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整 个教堂采用巨大的石材结构,象征着不朽和永恒。
技术:穹顶轮廓浑 圆饱满,穹顶上的 肋与围绕鼓座一圈 的双柱一一对应并 向上延伸至顶部的 采光亭,肋间以十 道断面小强度大的 环形铁箍抵抗穹顶 向外的侧推力。
古今中外许多能工巧匠把结构的功能与形式恰 当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些经典的结构。
2.如何赏析结构设计作品?
从技术与文化 两个角度进行
欣赏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 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 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 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 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民 族特色、历史性、时代性、艺术性等方面。
北京-四合院
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总的特点是以院落(或天井)为核 心,以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 它表现出中国人对家族和谐完整的追求以及抵御外来势力的强 烈意识。
东北-马架房
吉林蒙古话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 屋,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其 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 族的民族习惯。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 坯墙围绕,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 寿命难以保持长久。
安徽-民居
其布局一般都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基本单位,但宏观 世界与北京的院落形式有别。根据当地气候、地形的特 点,安徽传统的民居建筑多为各种造型的二层楼房,有 的依山傍水,有的参差起伏,有的层楼叠院,精致朴素、 堂皇俊秀。
山西-瓦房
山西民居以土坯大砖为建筑材料,常为瓦房。瓦房 的布局、结构一般以三间为主,院墙和房屋形成四合院, 院墙大门和房顶都建有独特的装饰。
• 位于意大利罗马的威尼斯广场南面,它是迄今遗存的古罗 马建筑工程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国威的象征。 科洛塞奥(Colosseo)语出意大利文,意即竞技场或斗兽场, 它建于古罗马的佛拉维奥皇朝时代,所以其正式名称是 “佛拉维奥竞技场”。公元72年,由维斯巴西安皇帝开始 修建,公元80年其子蒂托斯皇帝隆重揭幕。竞技场的外观 象是一座庞大的碉堡,占地20000平方米,围墙周长527米, 直径188米,墙高57米,相当于一座19层楼的高度,场内 可容10.7万名观众。
度的象征和重要的建
筑尺度衡量标准。斗
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
官式建筑中,称为大
式建筑。因为斗拱的
重要性,历代建筑对 木架结构,构件通过榫卯连接
它十分重视,使它成 具有良好的防震的能力和强度。
为判断建筑时代的重
要标志之一。
应县木塔
释迦木塔位于应县城内 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 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 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 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楔式民居
采用全楔式木结构建造,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随势而筑,以石下基础,以木制梁、楔、柱、椽,以竹 隔墙夹楼,以砖或土、石砌墙,以草、瓦盖顶,空间丰 富多变,层次错落有致。
浙江-黄岩天长街住宅
黄岩天长街住宅,全宅的中间部分分三层,第二层空 间仅有2.2米高。以顶阁楼三面凸出,窗台做得较低,三 面都开窗,阁楼窗子开得合宜,住在顶层并不觉得压抑。 整个住宅造型有虚有实,有高有低,轮廓线明显。
• 两旁走行人,中间通车马,现只允许行人通行观赏。
飞檐
洞 庭 天 下 水 岳 阳 天 下 楼
岳阳楼Leabharlann 飞檐龙,是传说 中一种能兴 云作雨的神 异动物,封 建时代龙又 是作为皇帝 的象征
武当山道教古 建筑的宫殿屋 檐的每条垂脊 前端,都有一 排栩栩如生的 禽兽像,形状 各异,数量不 一。
这些禽兽被 称为小兽。
任何一种结构的设计已不仅仅局限于只满足它 的使用功能。
有 其 独 特 文 化 含 蕴
饕餮,最贪吃,能吃能喝,常饰于鼎的盖子上。因它 能喝水,几乎在古代桥梁外侧正中都能见到,防止大 水将桥淹没。 赵州桥栏板上的饕餮)。
1991年9月,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 取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并在桥北 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 碑。
山东-民居
其建筑具有东北地区部分汉族住房特点,以石、土混合 筑房壁和院墙,屋顶有一层较厚的泥土,以保护房内的温度。 有的房顶类似东北地区蒙古族 “马架房” 的房顶。
云南-傣族竹楼
傣族竹楼,相传是傣族祖先根据凤凰降落在傣乡的姿 态演化而建造。竹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离地面 2.5米左右,以木桩或青竹为柱。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 畜及堆放杂物,屋顶为双斜面呈人字型,覆盖“草排” 或瓦。室内用竹墙隔开,内间卧室,外间为客室。地板 富有弹性,阳光和风经竹缝透入,雅致舒服。
上海-石库门
石库门,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石库 门”房子最具代表性。大片住宅成排布置,互相毗连。 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铺屋顶,并有小型晒 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美丽的装饰。
陕西-窑洞
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 民居。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 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
应县木塔的设计,广泛 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 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 合形式,设计科学严密,构造 完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 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 宗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国古代 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 水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 究价值。
中国的古典建筑——沉静幽思 欧洲的古典建筑——雄壮奔放
技术:采用了 典型的木结构 建筑形式。木 结构建筑主要 采用榫铆连接。 屋顶的飞檐结 构扩大了采光 面,有利于排 泄雨水。
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
八点八米,宽八点 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
• 乌镇双桥:该桥始建年代无从查考,最早重建年代是明
正德十年(1515年),后来,又经历了万历三十九年 (1611年),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乾隆九年 (1744年),咸丰年间和同治六年(1867年)的五次重
黄鹤楼
飞檐5层,从 楼的纵向看各层 排檐与楼名直接 有关,形如黄鹤, 展翅欲飞。整座 楼的雄浑之中又 不失精巧,富于 变化的韵味和美 感。
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建 筑特有的结构构件,